内容简介: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研究的是中原北方地区北朝晚期的石窟寺,在年代上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这一时期,在南北和东西文化不断地碰撞和交融下,石窟造像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样式和新内容,构成了这一阶段独特的风貌。学术界往往称其为上承北魏之余绪,下开唐代之先河,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因而研究北朝晚期石窟造像在中国佛教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在实地调查、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邺城、太原、固原、天水和敦煌五个区域的石窟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石窟处于都城或中心城市附近,洞窟数量较多,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大体反映这一时期石窟寺的总体特征。作者采用考古类型学方法,首先从各区石窟寺的类型着手,进行分类排队,找出其前后演变发展关系,进而对各区石窟寺作分期与年代探讨。在此基础上,作区域之间的横向比较,找出各区之间的异同关系,揭示了东西部石窟寺之间由不平衡向平衡发展演变的规律,并对产生这种变化的诸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裕群,1957年生于浙江桐乡。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其后在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佛教考古。曾发表《天龙山石窟》、《试论成都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隋唐时代的扬州城》等数十篇论文及著作。
目录:
绪言
上篇 石窟寺区域类型研究
壹 石窟寺的类型
一 邺城附近诸石窟
二 太原附近诸石窟
三 固原须弥山石窟
四 天水麦积山石窟
五 敦煌莫高窟
贰 石窟寺的分区
一 诸石窟之间的横向比较
二 区域成因的诸要素分析
三 结语
下篇 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研究
一 刻经洞窟的分类
二 洞窟与刻经的关系
三 造像题材与刻经的关系
四 刻经反映的石窟性质的变化
五 刻经与末法思想
六 刻经反映的邺城三阶教的影响
七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