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颠覆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西方哲学> 价值的颠覆

价值的颠覆

8.4

作者: [德] 舍勒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作名: Vom Umsturz der Werte
译者: 罗悌伦
出版年: 1997-04
页数: 335
定价: 15.80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与思想丛书
ISBN: 9787108010018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德国思想家舍勒三篇重要的论文:《道德建构中的

怨恨》、《论害羞与羞感》、《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

条件》,堪可展示出舍勒的伦理意识之现象学社会学的基本结构。

“怨恨”―文从现象学和历史社会学的综合角度,阐明现代市

民社会伦理的起源、形成机制和基本原则,并讨论了现代伦理意

识与古代(基督教)伦理意识的差异,与《论害羞》一文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论述框架:羞感作为肯定性的价值感,怨恨作为否定

性的价值,其消其长正是舍勒学术为此忧心忡仲的现代伦理意识

的品质问题。

《论哲学本质》一文则表明了舍勒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

象哲学截然不同的哲学观,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舍勒解决现

代伦理意识品质问题的哲学前提。

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德国思想家,著述有Manfred

S.Frings教授主编的十五卷《舍勒全集》。

目录:

目录

编者导言

道德建构中的怨恨

引言

一 论怨恨的社会学和现象学

二 怨恨与道德的价值判断

三 基督教道德与怨恨

四 怨恨与现代的仁爱

五 现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价值位移

1 自我劳动和赢利的价值

2 价值的主体化

3 有用价值凌驾生命价值

论害羞与羞感

引言:羞感之“所在”与人的生存方式

一 身体羞感出现的先决条件

二 害羞与相近的感觉

三 羞感的基本形式:关于羞感起源的学说

四 性羞感及其功能

五 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灵羞涩和身体羞感

关于羞感的残篇

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条件

一 哲学的自律

二 哲学的精神举止(或哲学家的理念)

三 道德涌动的分析

1 作为“整个人”的位格行为的涌动行为

2 涌动的起点与要素

四 哲学的对象和哲学的认识立场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