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退隐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西方哲学> 主体的退隐

主体的退隐

7.5

作者: [德] 彼得·毕尔格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从蒙田到巴特间的主体性历史——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译者: 夏清
出版年: 2004年12月
页数: 230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ISBN: 9787305043208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关于主体死亡的言说,如果将之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而不是一路时髦的话,那就会引起不安。毕尔格认为,应对这种不安的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关注主体的历史。因此,在本书中,毕尔格追索了法国从蒙田到罗兰·巴特这段历史时期内主体的变迁。

从笛卡尔的《方法论》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主体都不假思索地被视作讨论的立足点。然而,这种不假思索性自现代以来逐渐丧失,人类为自己设计未来图景的框架似乎已经动摇,而一个新的框架又尚未出现。

目录: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范式的转换

第二节 主体之死

第三节 思想者的恐惧

第四节 另一种主体性历史

第二章 现代主体的发现:奥古斯丁、蒙田、笛卡尔、帕斯卡尔、拉罗什福科

第一节 “我信仰所以我说”:奥古斯丁

第二节 怀疑之我的自我保护:蒙田

第三节 我的自律:笛卡尔

第四节 “我是可憎的”:帕斯卡尔

第五节 无意思的发现:拉罗什福科

第三章 路易十四时代女性的人生设计:塞维涅和居荣

第一节 “我深情地想,故我爱您”:德·塞维涅夫人

第二节 毁灭自己:居荣夫人

第四章 启蒙时期的主体:伏尔泰和狄德罗

第一节 无从找寻的我:伏尔泰

第二节 狄德罗的抗辩

第五章 18世纪女性设计的我:迪德尔、勒比那斯、夏利埃

第一节 “厌倦”的痛苦:迪德凡和勒比那斯

第二节 “应该稍稍走出自我”:伊莎贝尔·德·夏里埃

第六章 卢梭的自传规划

……

第七章 自我相矛盾中的同一性:马伊纳·德·比兰

第八章 作为文学形象的我:波德莱尔的“内心日记”

第九章 源于厌倦的审美现代主义:贡斯当、福楼拜和超现实主义者

第十章 20世纪的主体性场域:瓦莱里和巴塔耶

第十一章 作为增强自我的自我放弃:安德烈·布雷东

第十二章 让·保罗·萨特之笑

第十三章 在写作行为中虚化我:莫里斯·布朗肖

第十四章 言说我的困难:罗兰·巴特

第十五章 结语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