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文集:论哲学的规定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西方哲学> 海德格尔文集:论哲学的规定

海德格尔文集:论哲学的规定

0.0

作者: [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高松  |  孙周兴
出版年: 2015-12
页数: 270
定价: 70.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海德格尔文集
ISBN: 9787100116541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现象学、诠释学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

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半年后,柏林给他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1929 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

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1976年5月26日在梅斯基尔希逝世。终年87岁。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现象学、诠释学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

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半年后,柏林给他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1929 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

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1976年5月26日在梅斯基尔希逝世。终年87岁。

目录:

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

(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讲座)

前言科学与大学改革

导论

第一节哲学与世界观

1.世界观作为哲学的内在任务

2.世界观作为批判的价值科学的界限

3.世界观问题的矛盾。哲学与世界的不可统一性

第一部分作为原始科学的哲学的观念

第一章一条方法道路的寻求

第二节原始科学的观念

1.作为确定规定性的观念

2.原始科学的观念的循环性

第三节通过哲学史的出路

第四节通过哲学家的科学精神态度的出路

第五节归纳形而上学的出路

第二章目的论的一批判的方法的批判

第六节认识与心理学

第七节公理的基本问题

第八节目的论的一批判的规范发现方法

第九节质料之预先给予的方法功能

第十节作为方法核心的理想给予。对原始科学难题的误识

第十一节对目的论一批判的方法的原始科学要求的探究

1.真理与价值

2.有效性问题

3.质料之预先给予与理想之给予的关联。存在与应当

第十二节对前理论领域的吸纳。心理学的客观领域

第二部分作为前理论的原始科学的现象学

第一章体验结构的分析

第十三节问题体验:有东西吗?

1.心理主体

2.追问态度。“有”(esgibt)的含义多样性

3.追问者的作用

第十四节周围世界体验

第十五节体验结构之比较。过程与发生事件

第二章前提问题

第十六节关于外部世界之实在性的认识论问题。批判的实在论和观念论立场

第十七节理论之物的优先性:作为脱弃一生命的事物经验(客体化)

第三章作为前理论科学的原始科学

第十八节认识论的循环性

第十九节周围世界体验的考察方式

1.描述性反思的方法(那托普)

2.重构作为标志性的方法环节,主体化与客体化

3.对那托普方法的批判

第二十节对体验领域的现象学揭示

1.对现象学研究的异议

2.脱弃生命层次的特性刻划。前世界的东西与可认识性的东西

3.解释学的直觉

现象学与先验的价值哲学

(1919年夏季学期讲座)

导论

1.本讲座的主导命题

2.本讲座的意图

第一部分问题史阐述

第一章作为当代文化哲学的价值哲学的起源

第一节19世纪末期哲学中的文化概念

1.历史学的文化概念:启蒙与历史意识

2.作为成就的文化

第二节价值问题的开端:洛采对自然主义的克服

第二章文德尔班建立现代先验价值哲学

第三节康德哲学的复兴。真理的价值特征

1.柯亨重新发现先验方法

2.作为一切原则之原则的实践理性

3.作为批判的文化哲学的价值哲学

第四节判断与评判

1.布伦塔诺确立判断与评判之间的区分

2.判断与有效性(文德尔班)

3.文德尔班关于否定判断的论著:判断形式的科学规定

第五节对范畴学说的贡献。作为关系学说的逻辑学。反思的和构成的范畴

第六节将历史问题纳入价值哲学之中

1.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狄尔泰建立一门描述心理学

2.文德尔班区分规律科学与事件科学。规律性思维与特例性思维

第三章李凯尔特对价值哲学的推进

第七节历史学的概念构成与科学的认识。作为异质连续性的现实性

第八节历史科学的可能性问题

第二部分批判性考察

第九节现象学对李凯尔特的影响

第十节批判的主导命题

第十一节李凯尔特把握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主观的路径

1.判断与价值

2.明见性与有效性

3.“应当”的超越

第十二节先验一逻辑学的(客观的)路径作为论证主观路径中诸预设的方法

第十三节对否定的考察

附录一论大学的本质和学术研究(1919年夏季学期)

奥斯卡·贝克尔的听课笔记

附录二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

摘自弗兰茨一约瑟夫·布莱希特的听课笔记

编后记

关于第二版

译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