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清政府为何能从“造反者”转身变为合法的“执政者”?
雍正为什么能够打破“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的魔咒?
曾国藩的出现对晚清政局的转折具有怎样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30多年给帝国带来怎样的命运?
备受精英阶层推崇的宪政,为什么使帝国从亢奋走向撕裂?
既得利益集团为什么引爆了激进的“革命”?
……
所有的根源只在于——改革。
透过清帝国改革中意识形态层面的“主义”,还原技术层面的“问题”,清代改革从扬帆起航到打转回旋,在摇摇晃晃中被一个不经意间的浪潮而掀落。改革红利沦落为“黑利”,失衡的利益格局难以承载改革的成本,最终的落水结局突然亦必然。以清为镜,当下已经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改革又该如何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
作者简介:
雪珥
澳大利亚华人,职业商人,中国改革史窥探者。现兼任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CEFC)、京华财经智库、同明德国学馆等机构顾问,及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的风云博主。
《中国经营报》《新京报》《国家人文历史》《南方都市报》、搜狐网等媒体专栏作家。
著有《国运1909》《帝国政改》《绝版恭亲王》《辛亥计划外革命》等。
目录:
自序 改革红利与国运嬗变
引子 开国63年:大历史的切片
国祚几何?
夭折的帝国们
无奈的汉武帝
驱走饿狼,又来猛虎
寡头政治下的均衡
武则天的新时代
被误解的掌舵人
谁逼疯了宋光宗?
迟到的“鲁班天子”
“促织天子”的铁手腕
第一章 三大法宝:马背政权的温情转身
被“绑架”的读书人
谁同化了谁?
最后的皇家“身份证”
百年宿命大逆转
第二章 接班人:暗箱里的皇冠
西暖阁讲话
皇家的父子关系
康熙的两次训话
第三章 军机处:清代“国安委”的制度创新
从“军委”到“政委”
皇上的编外“智库”
相权的终结
皇权的“和平演变”
扁平高效的“小政府”
第四章 民心工程:被逼无奈的自我疗伤
仁政下的寻租空间
动了谁的奶酪?
难以承受的潜规则
灰色收入的集体漂白
“黄宗羲定律”的陷阱
第五章 弹性反腐:一位财务“副省长”的死刑
不怕“鞋湿”的布政使
40两银子的死刑线
雍正的“网开一面”
乾隆震怒
最终还是被“潜”了
第六章 行贿基金:贪腐走向资本化
皇上的小金库
皇恩浩荡下的“利益均沾”
无处可逃的行商们
“公所基金”的秘密
鸦片贸易进入“伶仃洋时代”
第七章 圣谕宣讲:大清的“精神文明建设”
张树声的直隶新政
朱元璋的“大棒”与“胡萝卜”
将“全民教育”进行到底
“宣讲”好饭碗
第八章 第四代难题:乾隆遭遇大革命
与英帝国的第一次对视
法国大革命的阴云
从北京到凡尔赛
英国使团的中国印象
一位法国老传教士的来信
第九章 资本盲流:上海地产首次大崩盘
上海滩第一代地王:徐润
房地产市场的“法制化”
维稳的红利
即将破灭的地产泡沫
被搁浅的地产大鳄
第十章 帝国出轨:铁路总公司之路
国字号惨败
钱从哪里来?
一份“互惠互利”的奏折
“利权回收”的真相
第十一章 戊戌变法:衰老帝国的激情一跳
变法诏令满天飞
无谓树敌要不得
虚弱的改革班子
一个谣传引发的政变
第十二章 张之洞:走向军机的惆怅
广东“赌王”的生意经
谁是“连仲三”?
军机处大门外的张望
后院起火
第十三章 刚毅整顿:失控的大清财政
财权下放后的恶果
地方政府成为“车匪路霸”
“永不加赋”过期作废
贪官污吏抢搭便车
刚毅挥棒下江南
错失最后一根稻草
第十四章 庚子年危机:炉火上的群雄博弈
一份假情报惹来的滔天大祸
红顶赌王:刘学询
“总统”李鸿章
张之洞的帝王梦
孙中山的“另一面”
第十五章 货币之乱:铸币机上的宪政
突然失宠的银子
孔方兄的逆袭
疯狂的铜元
美国方案与中国难题
第十六章 丁未政潮:无处不在的权争
扑朔迷离的“性贿”案
躺着中枪的段芝贵
桃色反腐案的背后
被引爆的“反腐炸弹”
第一回合:两败俱伤
北洋派的致命一击
第十七章 民变之变:谁来做最后的埋单人?
清式特色的“民变”
零和游戏
风起云涌的抗捐事件
集体失控的代价
第十八章 流亡生意:康有为的党产
保皇党下海
师徒反目的背后
海外华商的“背叛”
第十九章 投机风暴:机会主义大革命
失信天下的清政府
靠口号牟利的保皇党
革命机会主义
尾声 激进的悬崖:通往死亡的快车道
吴樾的那颗炸弹
迟来的改革共识
激进主义的狂飙突进
一起跌落激进的悬崖
后记 中国曾经跌倒在哪里?
文章试读:...
(查看全部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