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考古> 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

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

0.0

作者: 刘瑞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8-1
页数: 275
定价: 4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6101513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刘瑞编著的《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通过对考古资料、文献记载的整理与分析,提出西汉早中期汉长安城是一座朝东城市,西汉晚期变为朝南。而为朝向讨论方便,对已近成定论的汉长安城长乐宫、明光宫等宫城位置进行了重新分析,提出了新意见。它们与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城市轴线、各时期营建思想的研究,对从全局上认识汉长安城布局,从历史角度认识古代都城设计理念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全面书集相关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及现有成果后,《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同时还对汉长安城南郊东、中、西三组礼制建筑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东组建筑群应是王莽在元始五年建成的“元始明堂”,中组建筑群是王莽在地皇三年建成的“地皇新庙”,而在西组建筑群中的F13为一座秦代修建汉代沿用的宫殿建筑,非官社官稷,F14则包含有汉初修建的“高祖官社”和王莽所建的“元始官稷”。这些分析,对推动礼制建筑研究的深入,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录:

第一章 汉长安城的朝向

第一节 汉长安城东向

一 城阙与宫阙

二 长乐宫、明光官、霸城门内大街

三 文献中的其他例证

四 汉帝陵的朝向

五 东向时代汉长安城的布局原则

六 东向时代的单体建筑朝南

第二节 汉末祭祀系统和宗庙制度整理与汉长安城的逐渐南向

一 汉代祭祀系统和宗庙制度

二 南北郊制度的逐渐确立与汉长安城的南向建设

三 南向时代汉长安城的布局原则

第二章 汉长安城的轴线与布局思想

第一节 汉长安城的轴线

一 朝东时代

二 朝南时代

第二节 汉长安城的布局思想

一 现有汉长安城布局思想的两种认识

二 安门大街和超长建筑基线问题

三 览秦制而跨周法

第三章 元始明堂

第一节 大土门遗址的发掘

第二节 大土门遗址性质诸说

一 明堂说

二 辟雍说

三 明堂辟雍一体说

四 太学说

第三节 明堂、辟雍的相关文献

一 明堂文献

二 辟雍文献

第四节 汉代的明堂、辟雍建设

第五节 元始明堂

一 元始明堂的修建

二 元始明堂的位置

三 元始明堂的形制

四 元始明堂与辟雍

五 奉高明堂与元始明堂

六 元始明堂的修建依据

七 元始明堂与太庙

八 元始明堂与东汉明堂辟雍

九 大土门遗址即为元始明堂

第四章 地皇新庙

第一节 中组建筑群的发掘

第二节 中组建筑群的性质争议

一 王莽九庙说

二 汉宗庙说

三 F12明堂说

第三节 中组建筑群的时代

一 建筑群布局及单体建筑物规格

二 出土建筑材料

三 出土文字资料

四 出土建材符合文献中地皇新庙的用材特点

五 其他证据

第四节 中组建筑群非汉宗庙

第五节 地皇新庙

一 文献中的地皇新庙

二 中组建筑群与地皇新庙的规模比较

三 地皇新庙的地望

第六节 中组建筑群与地皇新庙的昭穆排列

一 中组建筑群为“王莽九庙”之二说不确

二 王莽“九庙”不等于“地皇新庙”

三 宗庙预留

四 中组建筑群内的昭穆排列

第七节 地皇新庙朝向与汉长安城布局

一 地皇新庙与长安城布局

二 西汉晚期“庙议”

三 文献中作为地皇新庙代称的“九庙”

第五章 元始官社

第一节 西组建筑群的发掘

第二节 关于西组建筑群性质的两种意见

一 社稷说

二 明堂说

第三节 西组建筑群的性质

一 官社、官稷

二 社坛、稷坛的形制及位置

三 汉代的官社、官稷

四 西组建筑群的性质

附录

一 汉长安城的闾里问题

二 文献中礼制建筑名称的含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