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与民族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考古> 古代神话与民族

古代神话与民族

8.1

作者: 丁山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05-1
页数: 489
定价: 2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商务印书馆文库
ISBN: 9787100033725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古代神话与民族》是丁山(1952年1月18日去世)的一部论文集,主要就中国上古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三代都邑迁徒、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大禹治水、炎帝事迹、神农、九州方位等进行详细考证,书中许多论点在当时乃发人所未发,既便今天来看,对上古史研究,尤其是古代神话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自序——从东西文化交流探索史前时代的帝王世系

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

(一)引言

(二)夏后氏都邑十迁

(三)殷商都邑十六迁

(四)周都十余迁

(五)论三代异族

(六)论三代文化异征

(七)夏后氏文化

(八)殷商文化

(九)周代文化

(一○)论周祖后稷兴于夏衰

新殷本纪

卜辞所见先帝高祖六宗考

(一)先帝

(二)高祖

(三)六宗

(四)结论

宗法考源

开国前周人文化与西域关系

(一)七日周制

(二)以事纪年

(三)火葬

由陈侯因铭黄帝论五帝

禹平水土本事考

(一)论书始《尧典》即以洪水神话为国史起点

(二)论禹平水土故事传自殷商

(三)论禹字从虫九即《楚辞》所谓雄虺九首

(四)论能平九土之句龙即禹之化名

(五)论禹尽力乎沟洫演自“祷雨不如决渎”神话

(六)论祷雨之祭周名舞雩,雩用人牺

(七)论“舞雩”即“墲”之语误,禹之为禹,得名于墲

(八)论禹平水土主名山川演自祷雨山川神话

(九)论禹合诸侯于涂山演自祷雨神话,其“娶于涂山”演自止雨神话

(一○)论渝州涂山本杜宇遗迹

(一一)论禹劳天下而死为社

(一二)论禹为姒姓,姒象蛇身自环形

(一三)论御龙氏为祀龙之官,夏后御龙即其民族图腾神话

(一四)论飂叔安即安,安即九黎九隆之图腾

(一五)论越王无余亦舞雩之音转

(一六)论鲜虞、厹繇皆东胡部族,匈奴以厹繇为图腾,故传为夏裔

(一七)论夏后氏宗禹与苏美尔人所祀恩利尔神格相同

由鲧堙洪水论舜放四凶

(一)论共工壅防百川为鲧堙洪水故事所分化

(二)论共工、帝鸿、帝江、浑敦、驩兜,皆为鲧之缓言

(三)论帝江之最初神格为江神

(四)论帝鸿即阳鸟,随日南北,故或以象征旱神

(五)论夸父饮河即虹饮水之喻言,虹亦共工本名

(六)论虹象两头蛇,鲧篆作虫,即其别体,鲧堙洪水亦演自虹饮神话

(七)论殛鲧于羽山,即放驩兜于崇山,故鲧又称崇伯

(八)论流共工于幽州演自逐旱魃回朔漠神话

(九)论共工怒触不周山为不周风吹折沙邱之喻言

(一○)论穷奇、穷发即有穷鬼,穷得名于躾,故世传后羿作弓

(一一)论羿即霓之音转,“羿焉彃日”演自朝隮其雨神话

(一二)论共工即倕,倕即梼杌之合音

(一三)论梼杌即饕飻、委蛇,其贪冒故事演自灵蛇吞象寓言

(一四)论周鼎著饕飻,取其公正勇武,为吉祥之象征

(一五)论饕飻、穷奇为匈奴部族,匈奴为夏后氏苗裔

(一六)论梼杌、浑敦亦羌人图腾

(一七)论“舜流四凶族”故事演自春秋士大夫之“戎狄无亲”观念

(一八)论《孟子》所传“舜放四罪”故事纯演自雷神击旱龙神话

(一九)结论

后土后稷神农蓐收考

(一)论烈山氏子柱即后土

(二)论八恺主后土,后土即司徒,八恺即“鄨令开明”之简称

(三)论柱即杜主,“后稷”亦“司畯”传写之误

(四)论杜主开明别号丛帝,丛帝即丛社

(五)论“束木而涂之”为社主,主以木为质,故或谓之杜主

(六)论社音转为坤,坤为地为母,故知后土即原始地母神

(七)论方社象征地道曰方

(八)论姜嫄为原始地母神,其生后稷故事演自农耕神话

(九)论田祖即农神,不必为叔钧、后稷

(一○)论神农即农神乙称

(一一)论神农制耒耜演自“农祥晨正”神话

(一二)论蜃为原始农器,农字即象摩蜃而耨形

(一三)论蓐收亦农神,因公族有罪,磬于甸人,乃误为天之刑神

(一四)论蜡读为藉,即所谓耨获之藉,所以祭蓐收

(一五)论蓐收即后稷,其所潜大泽在敦煌,疑周本氐族

(一六)论邦社与国家民族相终始,又当为图腾遗迹

(一七)论里社即氏族图腾,社母即原始地母神

(一八)结论

句芒、高禖、防风、飞廉考——风神篇

(一)论风神古名箕星或曰飞廉

(二)论飞廉一名费中,急言为风

(三)论禹戮防风氏与周公驱飞廉同为宁风寓言

(四)论汪芒即句芒,句芒为木正,即凤鸟氏为历正

(五)论句芒面方,象风之有四方,其鸟身得名于凤

(六)论《庄子》鹏运为风之寓言,《周易》所见朋字,亦皆读为风

(七)论句芒作网罗演自系风神话

(八)论玄鸟即高禖,高禖亦句芒音转

(九)论吉神泰逢即逄蒙,逄蒙杀羿为风起虹藏之寓言

(一○)论黄帝之臣大封、封钜、封胡皆风后别名

(一一)论卜辞所见帝使风,亦可证句芒确为最古风神

(一二)结论

吴回考——论荆楚文化所受印度之影响

(一)引言

(二)论楚祖重黎非颛顼后

(三)论黎即吴回,吴回即楚公逆镈铭所称吴雷

(四)论吴雷即火神Agni之音译

(五)论吴雷胁生故事演自印度因陀罗神话

(六)论楚人尚左亦印度人习惯

(七)论楚人以肉袒示敬俗同印度

(八)论重黎绝地天通故事为婆罗门教分别三界神格说变相

(九)论楚史倚相所读《三坟》即婆罗门教之三《吠陀》

(一○)论《五典》即楚国《训典》、《祭典》、《鸡次之典》等,非五帝之书

(一一)论《八索》犹四分律、五分律,《庄子》所引《法言》即《八索》佚文

(一二)论《九丘》即《九歌》,《九歌》迎神曲全用婆罗门教祭仪

(一三)论《天问》宇宙本源论即《黎俱吠陀》创造赞歌之意译

(一四)论老子有、无、道、一名词皆出《吠陀典》

(一五)论新郑出土铜器群皆楚器,其莲鹤方壶即印度艺术之特征

(一六)论楚王名上所加“酓”字,涵有神饮故事,楚国奶姓,得音于Soma

(一七)论老聃多髯诚楚人,楚人长鬣,其血缘与印度近

(一八)论楚都邑迁徙,自西徂东,其发祥之地初在荆山

(一九)论郢都西控巴蜀、南制沅湘,为古代中印交通之枢纽

(二○)论支那即荆蛮对音

论炎帝太岳与昆仑山

(一)论望与封、禅,非祭天地,但祭山神

(二)论炎帝太岳、四岳、伯夷皆姜姓

(三)论炎帝即烈山氏,烈山氏即伯夷、伯益

(四)论火山为岳,岳即太岳,因岳用禘礼,遂又号炎帝

(五)论太岳之后分为齐、吕、申、许,因讹太岳为四岳

(六)论方岳之说演自昆仑山神话

(七)论昆仑山为帝之下都演自印度三十三天宫

(八)论须弥山四大天王即秦畤四帝所本

(九)论须弥山与昆仑山神格风物多相同

(一○)论昆仑一名西俞,西俞即须弥之对音

(一一)论昆仑得名于火山,华夏谓之岳

(一二)论《禹贡》所见昆仑即汉代乌孙王号之昆弥

(一三)论瓜州、九州即Kundur之对音,陆浑与流昆即PulawKundur之简译

(一四)论陆浑即昆仑,三涂即须弥,伊川附近昆仑祠即陆浑遗迹

(一五)论申、吕与陆浑皆西羌,故皆姜姓

(一六)论方岳学说因方望故事附会五阮与须弥四垛而成

(-七)论方岳与封禅皆造说于燕齐方士

(一八)结论

河出昆仑说

九州通考

(一)论“九州”说始于宗周,州之初谊为聚族而居之下邑

(二)论“九族”犹言“百姓”,九州即部落时代所谓万国

(三)论秦国与狄同州,在西土,大于邦国,似为《禹贡》九州之滥觞

(四)论《禹贡》九州之名谊寓有种姓历史之背景

(五)论《吕览》与《尔雅》九州说皆据战国形势改订,《禹贡》之作《周官·职方氏》疑出《淮南子》后

(六)论《淮南·地形》之九州、八殥、八纮说即邹衍大九州说之节录

(七)论邹衍大九州说成于战国时代域外交通之实际地理知识

(八)论邹子大九州说亦得天算之根据,故其州名多本天象

(九)论神州即“弗婆提”之初译,邹衍大九州说亦蒙印度四大部洲之影响

(一○)余论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