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美术先锋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术> 民国美术先锋

民国美术先锋

7.8

作者: 臧杰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决澜社艺术家群像
出版年: 2011-4-15
页数: 26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3302166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民国美术先锋》是国内美术史研究体系中,首部专门致力于西画社团样本研究的著作。作者以详尽的史料,大量的文献征引,通过艺术家生命历程的梳理,勾勒出了决澜社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历程,重现了这个早期现代美术社团的兴衰史。对于决澜社的核心人物倪贻德、庞薰琹等人,作者给予了极具创见的重新定位和评价。对于影响中国现代美术史发展进程的核心人物陈抱一、王道源等人,作者予以了重点发掘和论述,也是目前美术史研究中最为完整的著述。通过这部著作,可以窥见1930年代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格局,和当时先锋艺术家对于文化公共空间建构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内容摘录:

解放区艺术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很能看出倪贻德并不是真正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家,他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并不是革命现实主义,而是另外一种形式主义——新写实主义。

庞薰琹更像是一个紧贴时代的弄潮者,在潮起潮落中,他能予人以不同的状态与面孔,所谓“决澜赤子”只是他生命历程中上海时期的一束灿烂。

作为成名画家的王济远选择退出决澜社,非议和如何挂画固然是原因,年龄差异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原因,他在1933年10月决澜社第二届展览后退出,加入了黄宾虹组织发起的 “百川书画会”并出任理事长。

陈澄波也不是一个能在十里洋场里如鱼得水的人物,早年大量的田间劳动使肤色黧黑的他更有几分山野之气;在波海米亚之风盛行的上海艺术界,像庞薰琹那样穿黑丝绒外衣、叼着烟斗,才是风行的艺术家作派。

张弦的性格是有问题的,内向到许多话都不愿意对人说出来,他在美专做教授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待遇很不公平,经常连基本的伙食开支都不够,生活清苦潦倒,心情常年压抑。

阳太阳和杨秋人参加决澜社第一届画展的出品还带有明显的校园痕迹,人体和风景写生与二者在“二零春画会”中的出品大致相仿。

不难看出,作为“太太画家”的丘堤,是在日常生活的间隙,以寻找与实现唯美的姿态、见缝插针式地操练着她的艺术,这也使得她的作品非常先天地摒弃了功利。

1935年后的梁白波还是承担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上海《时报》等小报,多以“王先生失踪”为题,报道她和叶浅予的“艳事”。

作者简介:

臧杰,跨界批评家。2006年主持创办良友书坊,致力于老良友文化理念传播和知识分子研究。著有《民国美术先锋》、《民国影坛的激进阵营》、《天下良友》、《艺术功课》、《大师的背影》等。主编有《良友》丛书、《闲话》丛书等。

目录:

引言

决澜社:一只现代派的“筐”

灵魂•聚散

倪贻德:无法蜕变的“秋蝉”

庞薰琹:“弄潮者”的潮起潮落

王济远:多少是非,多少流言

陈澄波:一段家国梦,几曲离恨歌

张弦:夭亡者的无声疼痛

阳太阳杨秋人:两个旅人的生命交集

丘堤:才女的沉默与沉寂

梁白波:“蜜蜂小姐”的幻灭

师友•推手

陈抱一:“启蒙”一生,遗憾一生

李宝泉:“失踪”的辣手批评家

王道源:被断送的“包豪斯”梦

傅雷:执拗而纯粹的“狮子”

媒介•展览

圈子读物与“真的艺术”

—作为决澜社媒体阵地的《艺术旬刊》和《艺术》月刊

决澜社,展场及中华学艺社

承续•力量

梁锡鸿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

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