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斯曼-超现实主义的人像摄影怪杰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哈尔斯曼-超现实主义的人像摄影怪杰

哈尔斯曼-超现实主义的人像摄影怪杰

8.7

作者: 狄源范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1999-06
页数: 32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经典摄影大师系列丛书
ISBN: 9787534408915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哈尔斯曼生平概要

1906年5月2日:生于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市。其父为牙医,其母为教师。

1921年(1岁):开始用父亲的相机为亲友拍照,并购买有关已知自学摄影。

1924年(18岁):中学毕业后到德国德累斯顿学习电气和机械。与此同时学习英、德、法、俄、西班牙和拉丁语。常到欧洲各著名博物馆参观,对其中的肖像画尤有兴趣。

1930年(24岁):到巴黎参加其妹的婚礼,因喜欢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氛,决定住在巴黎搞摄影。购得结影清晰的天塞镜头。从此,他的清晰细腻的作品开始在《时尚》、《看》等刊物上发表。

1934年(28岁):伊芙妮・摩塞尔(vonneMoser)开始担任他的摄影助手。

1936年(30岁):自行设计出9×12厘米的双镜头反光相机,由当年为达盖尔制作相机的老木匠制造,配有两个210毫米的天塞镜头。这台相机决定了哈尔斯曼的摄影风格,作品开始成名。举办第一次个人影展。

1937年(31岁):与伊芙妮结婚(伊已成为有成就的儿童摄影师)。

1940年(34岁):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巴黎沦陷。在爱因斯坦帮助下,赴美避难。

1941年(35岁):与黑星图片社签订两年合同。结识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两人开始了长达30年的合作。

1942年(36岁):开始为《生活》杂志拍摄封面,此后又作品不断被采用,累计达101幅之多,成为他中生最感自豪的成就之一。

1945年(39岁):被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选为第一任主席。

1947年(41岁):为爱因斯坦拍照。设计制造出三台改进型的4×5英寸双反相机,一直用到晚年。

1948年(42岁):拍摄“一切都浮在空中”的《原子的达利》获得空前成功。

1949―1951年(43―45岁);第一次回欧洲拍摄文艺名流。参加玛格纳(Magnum)图片社。影集《法国人》出版。

1952年(46岁):为玛丽莲・梦露拍摄照片刊登《生活》周刊封面。

1954年(48岁):《达利的胡子》出版。

1956年(50岁):《生活》杂志派他周游17个国家选拍“最美丽的女郎”。

1958年(52岁):美国《大众摄影》选他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一。

1959年(53岁):《哈尔斯曼的跳跃摄影》由200多幅照片结集出版。CBS电视台报道他的工作和生活。

1960年(54岁):《生活》杂志派他前往苏联拍摄采访。

1961―1962年(55―56岁):《菲利普・哈尔斯曼论摄影意念的产生》出贩。与阿威顿、佩恩等人组成“名摄影家学校”。

1983年(57岁):在华盛顿举办个展。塞拉库斯新闻学院授予其“纽豪斯采访成就奖”。

1966―1969年(60―63岁):为美国邮票拍摄爱因斯坦肖像。为尼克松总统拍摄标准像。

1972年(66岁):《视线内外》展出并出版。体质下降,缩小摄影室规模。

1975年(69岁):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1979年(73岁):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大型个人影展。6月25日在纽约去世。

作者简介:

哈尔斯曼生平概要

1906年5月2日:生于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市。其父为牙医,其母为教师。

1921年(1岁):开始用父亲的相机为亲友拍照,并购买有关已知自学摄影。

1924年(18岁):中学毕业后到德国德累斯顿学习电气和机械。与此同时学习英、德、法、俄、西班牙和拉丁语。常到欧洲各著名博物馆参观,对其中的肖像画尤有兴趣。

1930年(24岁):到巴黎参加其妹的婚礼,因喜欢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氛,决定住在巴黎搞摄影。购得结影清晰的天塞镜头。从此,他的清晰细腻的作品开始在《时尚》、《看》等刊物上发表。

1934年(28岁):伊芙妮・摩塞尔(vonneMoser)开始担任他的摄影助手。

1936年(30岁):自行设计出9×12厘米的双镜头反光相机,由当年为达盖尔制作相机的老木匠制造,配有两个210毫米的天塞镜头。这台相机决定了哈尔斯曼的摄影风格,作品开始成名。举办第一次个人影展。

1937年(31岁):与伊芙妮结婚(伊已成为有成就的儿童摄影师)。

1940年(34岁):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巴黎沦陷。在爱因斯坦帮助下,赴美避难。

1941年(35岁):与黑星图片社签订两年合同。结识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两人开始了长达30年的合作。

1942年(36岁):开始为《生活》杂志拍摄封面,此后又作品不断被采用,累计达101幅之多,成为他中生最感自豪的成就之一。

1945年(39岁):被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选为第一任主席。

1947年(41岁):为爱因斯坦拍照。设计制造出三台改进型的4×5英寸双反相机,一直用到晚年。

1948年(42岁):拍摄“一切都浮在空中”的《原子的达利》获得空前成功。

1949―1951年(43―45岁);第一次回欧洲拍摄文艺名流。参加玛格纳(Magnum)图片社。影集《法国人》出版。

1952年(46岁):为玛丽莲・梦露拍摄照片刊登《生活》周刊封面。

1954年(48岁):《达利的胡子》出版。

1956年(50岁):《生活》杂志派他周游17个国家选拍“最美丽的女郎”。

1958年(52岁):美国《大众摄影》选他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一。

1959年(53岁):《哈尔斯曼的跳跃摄影》由200多幅照片结集出版。CBS电视台报道他的工作和生活。

1960年(54岁):《生活》杂志派他前往苏联拍摄采访。

1961―1962年(55―56岁):《菲利普・哈尔斯曼论摄影意念的产生》出贩。与阿威顿、佩恩等人组成“名摄影家学校”。

1983年(57岁):在华盛顿举办个展。塞拉库斯新闻学院授予其“纽豪斯采访成就奖”。

1966―1969年(60―63岁):为美国邮票拍摄爱因斯坦肖像。为尼克松总统拍摄标准像。

1972年(66岁):《视线内外》展出并出版。体质下降,缩小摄影室规模。

1975年(69岁):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1979年(73岁):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大型个人影展。6月25日在纽约去世。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