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8.6

作者: 渠敬东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以涂尔干社会理论为视角
出版年: 2006年
页数: 230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本
ISBN: 9787542622488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康德在《论教育》中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1.“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2.“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假若单从字面去理解,我们大体上可以读出这样的意思:1.教育乃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并区别于其他的根本要素——教育即是人性,是人的自然;或者按照康德在同一段话中的说法,“除了教育从人身上所造就出的一切外,人什么也不是”,所以,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规定性。2.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都由人来执行,教育是依靠“人”来塑造“人”的过程;因此,教育的秘密,在于“已完成的人”与“将完成的人”之间所发生的联系,这意味着,教育不仅是在“教”与“学”之间所结成的一种人际纽带,而且,教育必是当前发生的,属于实践的范畴。总之,康德的这个说法,提出了关于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人的自然和人的社会构成……

作者简介:

渠敬东, 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目录:

上篇 现代教育的人性基础

一、教育中的古与今

二、现代早期教育的思想发展及其社会建制

1.导言:什么是自由教育?

2.现代教育的兴起:以自由教育为起点

3.作为人文教育的自由教育

4.自由教育作为自由的实践

中篇 现代性及其社会基础

三、失范:现代社会的总危机

1.社会的缺席

2.失范的现象学基础

3.失范作为一种实践逻辑

4.社会配置中的失范

四、社会团结:法团的公共性与道德个人主义

1.团结作为现代社会的规定性

2.社会团结的现代转型

3.法团与道德个人主义

五、现代团结的知识基础

1.社会知识的逻辑

2.知识图式中的个人与社会

下篇 现代教育中的自然与社会

六、启蒙的二律背反

1.启蒙与批判中的人

2.启蒙的悲剧

3.批判的张力

七、结语:现代教育与自由的开展

1.回到涂尔干:集体良知的人性意涵

2.作为现代性基础的中等教育

参考文献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