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从0到1的过程需要准备什么?
2016-10-24
这本书,如果只有商业人士来读,就太可惜了。它篇幅很短,两天就能读完,内容却很深刻。
深刻的标准,不是看对表面问题的抨击强烈与否,而是看它是否能深入思想深处,挖掘、剖析,让人看透习以为常的观念,理清其根源及影响。和这样的思想对话后,即便存疑或否认,也会让人满载而归。
这本书关乎人类在未来所能取得的进步。我们要用科技实现垂直进步,创立创新性的垄断企业。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重塑对未来的信念,从而去探索世界的秘密。
现在整理下大致脉络。
一、 进步
进步分水平进步和垂直进步。
水平进步:广义上的进步,指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到N,如根据一台打字机造出100台打字机。“全球化”是典型的水平进步。中国是全球化的范例,从铁路到空调到城市规划,这会大大缩短建设的道路,但只是复制。
垂直进步:指探索新道路,是从0到1的深度进步。如根据一台打字机造出了一台文字处理器。“垂直进步”用一个词概括,即科技。但科技不仅限于计算机技术,“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情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
对未来而言,科技的影响远远胜过全球化。“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方法去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就不是财富,而是灾难。”
二、 垄断
1. 竞争和垄断
先排除我国那些靠垄断资源而生存的大型国有企业,这里讲的是创造性的垄断,如谷歌,Facebook,iPhone等。与垄断相反的是竞争。
创造性垄断就是新产品既让大众受益,又能给创造者带来长期利润。竞争意味着大家都没利润,产品没有实质的差异,但还要挣扎求生。竞争越来越多,人们实际获利越来越少,人们囚禁在竞争中。
竞争观念蔓延整个社会,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形成。我们努力学习只是为了比隔壁小明学习好,长大比他收入高。特立独行的人总以为自己洗净了老师灌输的教条,但一毕业就忘了那些卓尔不凡的思想,一头扎进传统职业的竞争之中。
竞争观念根深蒂固,我们会觉得,竞争令人奋进,有何不好?作者这样解释:
(1)竞争让人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只把精力放在了对手身上。
(2)竞争是一场高成本的买卖,作者举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大家族为例。
(3)竞争让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因此,才让那些患社交障碍的人在硅谷更占优势,他们对社会动态不敏感,不会盲从跟风。
(4)竞争使人出现幻觉,徒劳去抓并不存在的“机会”。创业热潮就是例证。不知何时开始的,不管我走到哪,满天都是企业老板和创业者。
彼得·蒂尔提倡创新性的垄断企业,要求企业不能把短期增长看做重中之重。他对比纽约时报和推特公司:2013年推特刚一上市,市值就达到40亿美元,比纽约时报的12倍还多;而2012年,纽约时报刚赚了1.33亿美元,而推特属于亏损状态。
怎么解释推特的高溢价?答案是现金流。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所以,要对企业做长期规划,必须认真思考公司的本质特征。
2. 垄断企业的特征
(1)专利技术:是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公司产品很难被其他公司复制。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其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2)网络效应:产品用户越多,网络效益就越明显。但必须从小市场做起。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最初只是为了在同学之间使用。
(3)规模经济: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该考虑到未来的大规模发展潜能。开一家瑜伽馆,永远做不到软件开发那样享有极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后者的产品不需要重复投入,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4)品牌优势: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但如果先从品牌而不是靠实力来经营,也会有很大隐患。没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来发展。
3.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1)占领小市场;(2)扩大规模;(3)勿迷恋“破坏式创新”。前两点很明确。第三点有必要说一下。
有个大学同学,就属“破坏式创新”一族。但凡央视播的,学校提倡的,主流观点认可的,他都反对。这种为反对而反对很简单,甚至不需要思考。
初创公司就像刚受启蒙的人,痴迷于“破坏”,将自己视作对抗黑暗势力的起义者。但这仍是透过旧企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容易过分专注道路上的阻碍,很难有创新。
三、 未来
打造垄断性企业,就要对未来有长期规划,这需要我们拥有这样的信念:未来是明确的。如果未来在我们脑海中是一团迷糊,无法预测,那我们就会萌生放弃对它的规划。
未来的不明确,导致我们将过程看得比实质重要,只会依旧惯例,把多种选择组合起来。大学里忙着实习和考证的同学,在毕业后才会发现,10多年努力“只不过是为一个完全不了解的未来填写了一张令人困惑的多元化的简历罢了。”这些“全能人才”根本不知道人们该做什么。
彼得·蒂尔将对未来的态度分为四种:(1)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2)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3)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4)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
作者认为,中国是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老一辈中国人都经历过饥荒,展望未来时,总会考虑到天灾,所以,富人努力把财产转移出国,穷人则能省就省。
作者认为,当今世界的态度是,对未来不明确却很乐观。
不明确的金融:在明确乐观的未来中,会有工程师设计水下城市和太空定居地,而在不明确的乐观未来中,会有更多的银行家和律师。在未来不明确的世界中,人们喜欢无限的可选择性;钱比其他任何能用钱得到的东西更有价值。只有在明确的未来中,钱才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不明确的政治:政府过去有能力协调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原子能武器和月球探索。而经过40年目的不明确的缓慢前行,政府现在只能提供保险,我们对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国家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和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失业救济项目。
规划先于机遇,长期规划仍是最终要的,即便这在我们未来不明确、追求短期利益的世界里常被低估。
四、 幂
幂次法则:少数人会取得极大的成果,80%土地掌握在20%人手中,垄断企业捕获的价值比几百万大同小异的竞争者捕获的还多。
因为人们活在当下,无法预知未来,所以看不到重要的幂次法则。作者又揭了教育的短:
“体制化教育传授的是无差别的一般知识。每个美国教育体制中的人都没学会用幂次法则思考。每所中学不管什么课都一律45分钟,每个学生都以相同步伐迈向前进。在大学中,模范学生即使对另类冷门课程也投入全力,想以此保证自己的未来发展……”
作者奉劝:“你应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擅长的事上,而且先要仔细想想,未来这件事是否会变得有价值。”
“……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也未必要创建自己的公司。现在自己开公司的人太多了。懂得幂次法则的人,在创建企业时会比其他人更犹豫:他们知道加入一个发展迅速的一流企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幂次法则意味着,公司之间的差别,会使公司内部角色的差别相形见绌。”
五、 秘密
懂得这些之后,我们就需要探索世界的秘密。人们已经不去探索秘密了,当他们的孩子探索秘密时,他们会及时呵斥和制止,唯恐孩子不能继续平庸。
大学炸弹客卡辛斯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郁郁寡欢,是因为世界上所有难题都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问题,要么太简单,要么就不可能完成,努力追求这些目标并不会令人满足。你能做到的,一个小孩儿也能做到,你做不到的,爱因斯坦也做不到。
除了地理学发展,导致人们不去探索秘密的原因有下面四个:
(1)渐进主义:从小我们便被教育,正确的做事方法是积跬步以至千里,如果超过正常进度,且学到考试范围以外的知识,也不会获得更高学分。
(2)风险规避:人们害怕秘密是因为害怕犯错,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目标是一生不犯错。
(3)自满:重点大学和精英圈层的人,更有资源和能力去探索秘密,但他们认为只要挤进圈子,就高枕无忧了。
(4)扁平化:人们相信世界是平的,如果真有秘密,那些更聪明、更有创造力的人早该发现了。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基于鲜为人知的秘密创立的。好企业是改变世界的密谋者,当你与人分享秘密时,听众就成了你的谋士。”
七、 指南
下面对具体操作指南做个简单叙述:
1. 基础决定命运:初期的错误,一旦做出就很难改正。彼得·蒂尔说: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
2. 打造帮派文化:公司文化不能脱离公司而存在。没有公司就没有文化,公司即文化。
3. 顾客不会自动上门:要重视技术精英,也要重视销售人员,否则产品不论怎么优秀,都卖不出去。彼得·蒂尔还说:“公司需要推销的不只是产品,你还必须向员工和投资者推销你的公司。”
4. 人类和机器:人类有意识,擅长在复杂情境下制定计划、做出决策,但不擅长大量数据的处理。计算机则恰恰相反。所以,人类与计算机的互补,就成了创立伟大事业的途径。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