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读完《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之后学习到的一点东西,在这里分享给你们。
每个人都需要点专注力,每个人都应该修炼一下自己这方面的潜能,因为这个时代太需要这种能力了。
关于专注力,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探讨理论的东西,那么这次我们专门来探讨一下关于专注力的工具,相信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练就属于自己的专注能力。
第一,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工具?
1, 专注第一目标;
我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能力等于努力减去欲望。所以适当的做做减法成为了我们这个时期的必需品,而要是能够专一,专注的话那就更棒了。在我所践行的成长理论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状态下,我也已经习惯了专注于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也是第一目标。
因此我们就要习惯使用这些专注力的工具来专注于自己的第一目标。当然也是为了更方便的去提升我们自己的专注力,更加快速高效的去实现我们的这个目标。
2, 克服专注障碍;
这些工具真的是可以帮我们克服很多的专注障碍,比如分心,不专一,太浮躁等等。而这个过程也能够使得我们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像专注力,自控力,还有自律能力。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这些工具来更好的克服所有关于专注的障碍。
3, 战胜更多拖延;
太多的人喜欢拖,我们所谓的懒,而这也成为了成长学习还有工作生活中最大的突破点。只要我们勤快一点,只要我们专注一点,那么很快这个就不攻而破了,当然要是能够更好的使用这些工具的话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去战胜更多的拖延。
4, 搞定时间模式。
最终我们是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管理模式,最后我们都要能够找到自己的时间模式。而专注力系统和专注力方面的工具对这个帮助最大了,因此我们需要使用这些工具来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从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时间模式,这样也才能更好的修炼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 提升专注力必须使用的几个工具!
1, 利用好“第二自我”策略;
似乎每个人都有多重的性格,只是我们可能所占的比例不一样。有些层面显现的比较多,有些比较少。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多的发展的更多,把少的保持在不妨碍我们的多的层面就好,当然要是能够修炼得更多元化那就最好了。
对于第二自我《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中介绍了这样几种:
-
高效学习先来高效评论!
2015-08-05
1,如果一个在乎自己成长的人想要更加高效的学习,那么读这本书吧;如果一个人想要更加多维的了解学习方法,那么读这本书吧!
2,这是一本让立登更加系统来回顾学习的书,这是一本通俗易懂但却可以反复阅读的学习类的工具书。越读越让你感觉有味道。
3,学习包括什么?是能量吗,是心态吗,是方法吗,是习惯吗,还是行动?这本书将会用它简洁的描述来帮你了解学习。如果你只是想读这本书,而没有实践冲动的话,那么就不要来选择它吧!
4,懂输出吗?想要探索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吗?那么分享吧,那么习作吧,那么思考吧!反正输出是一个口,分享是一个点,成长是我们的过程,结果就在变化。这或许就是高效,这是我从这本书中所收获的。
5,学习是我们当下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而唯有行动,唯有理论,唯有行动加理论,这个螺旋上升的感觉会告诉你什么是学习?高效在哪里?不妨用重复来感受一些高效吧!
-
没事,还是多来思考一下人生吧!
2015-11-26
【推荐理由】
本想这会是一本鸡汤文的书,但是看了好几个伙伴的分享之后发现我的理解是不太合适的,而之前也关注过七哥的微信,似乎那样的个性是我所欣赏的,但好像欣赏的事情就往往是那些自己做不到的。
一本真的值得思考人生的书籍,一本告诉我们选择,时间管理,职场经验,还有生活积累的书籍。
很个性的七哥,很美好的观点,好像都是对的,但好像又不太对,是呀,或许叫合理才会更有道理。因此这是一个极具七哥思维和观点的书籍。
如果你想看一本关于人生思考的书籍,那么我会首推这本书,但是这却也是我在四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的书,很受益。
是的,读一读故事就有收获,或许读书的方法有千万种,但是我们能够使用起来的却也就那几种核心的方法,而自己练就的能够作为自己成长的输出的可能也就仅仅是核心的两三种。那么这本书你会怎么读呢?其实随身携带,偶尔读个故事也是可以的。在繁忙的公交上,在安静的咖啡厅,在美美的大书店,都好,只是这是一种思考人生的方式。
【立登摘录】
别随便思考人生,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思考的不是人生,而是自己头脑编造的故事。
世界跟我想象的不一样。
我们忙着追赶越来越快的世界,却发现自己想慢下来都慢不了了。
真正让你失望和绝望的,并不是你的希望,而是你对希望的执着。
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成为当初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生活好像有一根绳子,牵着每个人走向那里。我们一边厌恶,一边成为;一边成为,一边厌恶。形成一个死结。
你唯一能体会的是你的心情。如果你的心情建立在别人的眼光中,那是最不牢固的。别人的眼光,是你以为的别人的眼光,其实就是你自己的眼光。
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故事;所有的快乐,都来自感觉。当你没满足,快乐不会来,当你满足过后,快乐又会消失。
趁还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坚持用心做一件事情,不用多长时间,一定能做出一些成绩。
当我们不执著于某个东西,才真正拥有了它。没有期望,一切都是惊喜。
向外求,去竞争;向内求,做自己。
人生只有两件事情是公平的,一件是死亡,另一件是时间。
我们羡慕别人的,都是我们缺少的。
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
不是做最好的自己,也不是做更棒的自己,而是做自己。
你明白的那些道理,都用在了别人的身上。
未知即精彩。
【读后感】
其实读这本书就像前边提到的,完全是因为之前关注七哥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又有一些伙伴在每周一书的群里推荐,于是来读了读,其实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做自己,就是要做自己。
不是做更好的自己,不是做最棒的自己,而是做自己。
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好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到还真正的不容易。
>>>>
首先,我们要有那份淡定。
也就是自己对于自己的定力,这个很重要,因为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我们能够在更多层面和更多的方向上做减法。
>>>>第二,了解自己。
其实也就是对于自己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所读的书,还有一些碎片化的阅读,其实都在构建我们的知识架构,而构建这个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地了解自己,让自己更懂自己。
>>>>第三,敢于拒绝背后的减法。
要敢于拒绝,要做减法,要有极致的工匠精神,好像听起来简单,但是真正的行动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管理自己欲望的途径,就是自律层面的一些修炼,而这样的修炼也可以使得我们更好的在更多的层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其实这是做自己层面的一些东西。
对于这本书,还有一个层面的收获,就是在自我管理里面,其中也包含时间管理:角色法。
其实不同的角色是需要我们进行不同的管理和定位的,而这其实我似乎看到了从时间管理的角度出来来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而这个里边就是对于角色的一个定位和一个分类,然后做好自己每一个角色上的职责就好,但是对于自己的角色,其实最好不要超过五个。因为再多的话,可能管理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了。因此这一块强烈建议少于五个,而且越少越好,这样我们才可能更加专业化,也才能够进行更改深度的解析和学习,还有成长。
最后一个就是清空和未知。
其实这一点在书中的体现处处可见,只是我们要习惯在背后来感知这些东西,好奇的位置,懂得的清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在自己的领域或者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地成长,然后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因为清空的状态其实就是学习最好的状态。而未知本身就有好奇的含义在里面,所以有这些的地方就有很棒的成长。
是呀,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
-
好书推荐37:《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
2015-12-13
【推荐理由】
先分享最近被刷屏的一段话:
屠呦呦获奖感言: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继好书推荐(14)——《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之后,分享生活中学习,思考,读书,旅行的心得与方法。
一本让你懂得独立,明白成长的书籍;一本让你读完之后还想再读一遍的书籍;一本让你读完之后还会买了送朋友的书籍,尤其是送给女性朋友。
如果你想了解关于知识管理领域的一些东西,那么不妨读读这本书吧!如果你想感受惬意生活如何度过,那么读读这本书吧!
整本书在阐述的其实是生活和学习,而其他的都是一个小因素,但是这个小因素却能够更好地体现我们的学习能力。
是呀,在当下圈子加竞争力的情况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的过上属于自己的书籍?开始读吧!
【立登摘录】
不要停,去成就属于自己的故事。
世界给了我们无穷的可能性,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开始,没有人想平庸度过一生,没有人想骗自己平淡是真,为了内心的那份骄傲,一种想去体验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欲望,所以千万别停下来,那样这个世界就没有你的故事了。
短暂的人生,需要尽我们所能,所有,去拥抱世界,去碰撞世界。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动态的,不断抛弃旧的知识,不断吸纳新的知识,新知识也结合原有的有用知识,新陈相因,推陈出新,这样,知识体系会更加完整,而人的胸襟,也会因为不断有新知识补充而更加开阔。
与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与现实妥协而不忘突破。
世界上,最清楚“我是谁”的人,原则上来说,是自己。所以,请培养这样的思维和能力;真正的解决问题者,应该是自己。
最终,形成一个人的职业形象的,就是他做人的品格,做事的态度和能力。
职场九字感悟:入对行,跟对人,拼命干。
人生的修炼之一,就是让自己拥有更强的选择能力,更多机会,当机会多到需要挑拣,就不再需要和陌生人过多接触。通过漫长的试探,彼此了解,那样的关系,太耗费时间。生命苦短,耗不起。
找不到知识的第一层障碍,是“无知加傲慢”。
找不到知识的第二层障碍,是“依赖性”。
找不到知识的第三层障碍,是“玻璃心”。
找不到知识的第四层障碍,是“不专注”。
第五层障碍是手机犯的错——“盲目归因”。
拥有知识的我们,不仅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如果有可能,也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有益的分享,帮助其他人探索出路,这是我们对知识的运用,也是我们对世界的善意。
改变世界,有时候,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先从自己做起吧!
运动使人恢复和充满活力,做起事情来也会迅速高效,这是阅读所不能及的功效,阅读通常是静态的,是思维的体操,而运动是全身心的,身体的动作,汗水,会使得抑郁的情绪挥发出来,而与自然的接触也有很大作用,看到外面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人会不自禁地受到感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学识越丰富,走得地方越多,其实越认不出来是哪里人,因为这样的人非常世界化。
【读后感】
从思维到职场,然后再到理财,为人处事,婚姻,学习,读书,影视,旅行。其实作者在用自己切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长和生活究竟应该如何来过。作为一名作者,一名网络大v,一个自由职业人士,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在诠释自由的力量,很多东西就是在思维和行动交互的情况下逐渐深化的。
教主在知识管理领域的涉猎和专业,是我所欣赏的。读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关注她的微博和微信,还有她的上一本书《这一生,静候时光检验》。而我也曾买过她的五本《这一生,静候时光检验》送给我身边的小伙伴。这一次读完书之后没有太多感慨,或许和一个人成长的阶段有关。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在对于自由,独立和能力的塑造和阐述。是呀,读书,写作,行走,分享,为人处事,这些和我们生活与成长还有学习相关的东西,似乎每一位大咖,都会在自己成名或者成事之后来写一本这样的书。这一本没有太多的心灵鸡汤,都是方法,工具,思考层面的干货。
从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自由,读到了任性,还有那份惬意的生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成长了才要分享,而是因为我们分享了也会成长。而成长分享和分享成长,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习能力的体现。所以读完这本书之后使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我们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的修炼。
第二部分,要懂得自由,学会拒绝。
或许独立的人格是我们终将要去追求的一个东西,也是我们成长的终极定义,但是做到这个却还不是很容易。包括我们平常的合作,还有一切利益的点,其实有时候倒是因为拒绝了然后自由了,自由了也就有能力了。
第三个学习到的是在路上行走。
无论是读书也好,还是写作也罢,包括我们旅行也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学会的就是在路上行走,无论是快还是慢,都要走,而要是能够找到自己的节奏就更好了。所以我们要习惯的在路上行走,以自己的节奏。当然能够懂得调节自己的节奏就更好了。
第四个是人情世故。
无论是爱情也好,还是友情,或者亲情。无论是哪个情,都要学会爱,而能够懂得爱是最重要的,能够爱就更好了。当然除了生活还有工作中的爱,还有我们平常的人情世故,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对于这块其实我想说的只有一点,有自己的原则就好。
第五个是能力。
好像有了学习能力,懂得拒绝,习惯行走,学会爱,就够了。可是真正意义上都会体现在我们的能力上,而能力之上,或者说能力背后都会展现我们个人的素质和文化。这个时候就会有了我们自己对于自己的定位,无论什么角色都好,但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要懂得自我认知。
最后一点是分享。
是呀,我们要用所有的存在于世界相会。那么究竟该如何相会?因此要懂得分享,习惯感恩,学会成长。而分享这个品质在很大层面都会影响到我们,都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或许只有分享了,才算拥有。
-
你也应该知道的职场技能,越早看越好!
2016-07-21
拿到秋大的这本《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的时候,其实只是想了解一下关于职场的一些内容,但在读的过程中却被其形式吸引,全书用导读,对话,互动的形式成文,读起来就容易了很多。再加上每篇后面会有几篇干货分享,这样的形式其实挺好的。
有时候,我们所谓的读书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方式省去自己所要走得一些路,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拿别人的经验为自己的成长买单。
职场很难找到带我们成长的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不能够怠慢,而且还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并且快速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所认为最帅的成长方式就是有自己的目标,然后在目标之下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之后在分享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发展,顺便赚回很多很多。
当然上面提到的都是我们一天的八小时之内,要是自己想要快速高效的发展,那么我们其实还需要搞定八小时之外的一些时间,这样才可以更加快速的与别人拉开差距。
有成长,有分享,有圈子,好发展。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于这几个方面我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分享给也想要成长和发展的你。
第一, 职场新人,究竟应该关注哪些?
1, 找准地域,搞定标准;
无论什么时候,其实地域相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并且要通过这个搞定更多层面的东西。所以当我们真正从大学走出的那一刻,其实最先要考虑的就是我们要去哪里发展,是大城市的企业,还是小城市的公务员,或者还是其他。而这方面,一般都会让我们仔细斟酌,就我自己来说,对于新入职场的小伙伴给到的建议就是去大城市闯荡一下,即使闯不出去还可以回去,而要是真正的一毕业就到三线城市,那么我们这辈子也可能不再有机会去一线城市。
因此在地域层面,我给小伙伴们的建议就是先考虑发达城市,然后再思考其他城市。
2, 快速安家,就近上班;
有了心仪的工作之后,如果在家那边还比较好,要是不在家,或者家离公司比较远,那么我们还是建议小伙伴们可以租房,尤其是租一个离公司比较近的房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上班了,那么也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尤其是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
像我自己,目前两份工作,都是住在离公司比较近的地方,第一家有个十分钟左右的路程,第二份工作有个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因为我始终认为时间和精力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当然因为这个,有时候我也会自己去花钱搞定一些省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3, 美满融入,准时下班;
上班了,就要和同事多点融洽,在这里与其说是融洽还不如用协作来形容,因此这块有很多考验我们的地方,比如我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还有能力。说到准时下班,其实就是要培养我们自己的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每天通过这个提升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二, 职场发展,最重要的在哪里?
1, 上班前25分钟做点啥?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吧,上班前25分钟,我一般都会安静的坐下来,梳理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然后把它列出来作为今日计划,其中包括时间,事情,时长。这样的话,基本上我的一天时间就跟着自己便签上列出来的走就好。
这样的做法也使得自己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并且对其进行标注。列完计划之后,我一般都会去倒一杯开水,借这个空,找点仪式感的东西,之后就将其变成自己的节奏,包括我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列完计划,倒杯水,然后开始工作。
2, 怎样高效完成任务;
那么对于每天的工作任务,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更快的完成呢?
首先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第一位,所以这也是我们刚才标注重要事情的原因,有了这样的标注之后,那么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去完成这些事情。
第二个层面就是要懂得拒绝,尤其是一些干扰到我们工作的事情,当然即使有时候是领导来沟通的时候也要注意,因为一件事情一旦中断,可能再要启动的时候就又要花很多的时间。
第三,懂得协作。这个尤其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许多事情都是要在相互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够完成,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沟通,需要更多的相互帮助,因为不是每一个独立都能够胜任的。
3, 和老板如何汇报比较好?
跟老板沟通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沟通的好可能升职和涨工资都会好很多,沟通的不好,那么我们就可能需要承担很多的东西。在这里除了我们邮件和职场时间的沟通之外,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偶尔说说自己的近况,或者通过朋友圈或者空间来发布,尤其是老板在的平台上,这样也方便更好的沟通,好像是无意识的,但其实是在我们规划之中的。
当然这个里面也有一些个人品牌塑造的东西,这个我们在后面有机会再来讨论。
第三, 职场时间,怎样充电更快?
1, 早起两小时,完胜两天半;
这是我在早起团提到的一件事情,也就是早起两个点,完胜别人两天,因为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每天有效的时间可能就一两个小时,而要是我们能够在早上就完成两个小时的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那其实也就足够了。
当然早上的时间有个好处就是不会被人打扰到,并且我们还可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
像我自己,我一般是六点左右起床,如今已经成为了习惯,在一三五的时候会选择跑步,二四六的时候会选择读书,所以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也锻炼了自己的大脑。
2, 固定三小时,超越两三年;
这里的固定三个小时,更多指的是我们晚上的时间,尤其是在下班之后,那么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基本上就可以有空闲的三个小时,这样我们也可以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像我自己,现在一般七点左右离开公司,吃完饭也就空闲下来也就八点左右,然后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当然有时候会有分享,所以一般都可以有三个小时的有效时间。
3, 周末勤快点,圈子多的是。
周末的话,我一般会选择上午读书,下午的时间会参加一些活动,这样也可以认识一些小伙伴,因为上班族很多时候我们工作日都比较忙,当然要是我们工作的地方在办公区或者有创业园的地方可能活动会多一点,这个时候,我们周内也可以参加一些活动,当然这里的活动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增长见识和学习,一方面就是结交一些小伙伴。
第四, 职场人应该如何升值?
1, 与其职业规划还不如能力规划;
在大学的时候一直听老师会说职业规划,即使工作了,也依然有很多hr会问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或者说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何想法,刚开始回答的时候我总是会说做好当下,我认为投资自己就是对未来最好的规划,后来渐渐有了更多的分歧,于是也不再去解释。
我常常思考,究竟谁有能力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呢?因为对于很多职业规划导师我是质疑的,好像大多数也只能帮你梳理梳理,可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自从看了秋大的这本书,从书中get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才明白,这个好像很有道理,我们确实应该多一点能力规划,看看我们这一两个月学习点什么来不断地提升自己。
2, 职场圈交流快速提升之道;
跟人学习是最快的方式,所以在职场,我们也要习惯性的去加入一些行业圈子,尤其是我们知根知底做的不错的圈子,这样的话,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的时间,甚至我们还可以去在行和分答这样的平台去请教一些专业人士,因为人找对了,方法对了,我们的发展会很快很快的。
当然圈子交流有很多的好处,有些是行业的,有些是自我成长的,还可能有一些是我们相互监督的,只要发挥我们本来的价值,并且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就好。
3, 高效会议,协作分工,一个都不能少;
职场少不了的开会,所以如何进行一场高效的会议也是很重要的,当然看似简单,但真正的行动起来就不再简单了。当然还有考验我们的协同工作。
我之前刚毕业的时候,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是网络协同工作,虽然大家很努力,但似乎效果也不是很好,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在职场,一般都要坚持做好这两个,当然会议部分还要考虑一下角色的问题,根据角色来定我们参与会议的重视程度,因为有些只是参与就好,有些可能需要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4, 离职也应该完美。
工作不好了,想要离开了该怎么办?我们又该怎么做。
之前有一个同事,在走得时候也就直接走了,没有说什么,没有给公司交接的机会,也没有留下自己工作如何交接的方案,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负分的,要是以后再有遇见的机会,或者说做同事招聘的机会,那我们熟悉的这些人又有谁敢把这样的机会留给他呢?
所以在离职的时候,要是自己的原因,尽可能一个月以前就提出来,这样也方便公司招人,另外最好把自己的事物和要交接的事情列出一个表格,然后传给要接班的同事,并且要能够当面解释清楚最好,这样的话交接就会比较顺利一些,之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有这样一个善始善终的行为习惯的。
写在后面的话
关于职场,永远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有些是共性的,有些还是比较个性的,对于共性的东西,我们只要掌握就好,对于个性化的那些东西,还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探索,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也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一些。
-
社会化成长,你懂吗?
2015-08-02
在书中读到袁大的这段话:超过50%的同学,除了自己的同学、同乡,在社会上连一个说得上话的朋友都没有,社交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缺陷。也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比一般学生更有社会意识,是学校里实习、创业、公益、社交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在大学期间,他们就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人。“如果我们把一般社会上的人看成苹果,把一般学生看成青苹果,那么他们,就属于我说的黑苹果”。这是他对黑苹果的定义,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来推动大学生的成长。这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第一个理由。
而第二个理由是通过这本书可以更好的了解如何做到社会化,如何更好的做到社会化,书中所提到的东西,很多都是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的。
第三,如果你也想做个不一样的苹果,你也想成为黑小果,那么这本书适合一读。
当一本书写给一群特定的人的时候,而且是能够指导和帮助这群人更好的成长,并且能够用这本书来指导一个组织的时候,那么这将成为立登推荐这本书的第四个理由。
第五,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社交增添更多的人生色彩,那么读读这本书准没错。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一个细小的点出发,并且可以从这个点上面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有时候全面,有时候专注,但是当下的专注却可以让我们挖掘出更深的东西,而这个东西或许就是成长。大学,作为大学生该如何来过,该如何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来成长。是实习还是进行社会实践,其实就立登的建议来看的话,大一大二推荐大家进行社会实践,就像支教或者参与项目都好,而大三大四的建议进企业实习,或者做做职业访问,还有像黑苹果青年的高管一日助理也挺好的,这些项目可以更好的让我们成长,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更多的去行动,用行动来促进自己的自己的成长!
那么大学生是这样的一个状态,而我们职场的伙伴该如何来做呢?其实我们到可以提供更多的平台给予大学生,而这样也就可以一起成长,因为我们可以来练练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而这就是相当重要的了。
读完之后的你,又是什么感觉呢?不妨也多多行动一下!
-
太混乱,没逻辑,来学习一下《金字塔原理》!
2016-04-06
思维能力和心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开启好的心智模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迫切关注的,那么对于这块究竟应该如何做一个好的提升和突破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金字塔原理》这本书。
第一,为什么一定要搞定这些逻辑?
1,归纳总结,搭建框架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的思路,我们是否需要归纳总结,这个成为了重点。因为归纳总结会使得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关于这个的一切。
因此在搞定逻辑层面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搭建框架,而通过这个框架也才能够支持我们更好的理顺这件事情,并且完成这件事情。
2,高效思考,训练大脑
搞定逻辑的时候,其实就是训练我们大脑的时候,就是强迫我们高效思考的一个过程,而这样的过程也可以使得我们更好的通过逻辑来高效完成事情。
因此搞定逻辑可以使得我们更加高效的思考,也能够使得我们更好的训练我们自己的大脑。
3,有效表达,施展影响
如何有效的表达,如何沟通,如何才能够通过写作传递更多的思考?这些都在这个里面。而表达除了写作和构思,沟通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演示,这也是我们当下很重要的,无论是在PPT展示层面,还是我们的课程开发层面,这个都是特别重要的。
搞定逻辑,才可以更有效的表达,也才能够更好的去施展自己的影响力和才能。
4,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最终我们做成的这些事情就是要在逻辑上有所突破,就是要解决我们的一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围绕目标而遇到的,也是我们需要实现目标而突破的。
所以搞定这些逻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我们当初的目标,就是要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
第二,《金字塔原理》究竟说了什么?
1,表达的逻辑
如何更好的表达,如何通过金字塔的结构来表达?我们除了了解这些为什么之外,还要搞明白我们的节奏和结构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是要纵向的关系,还是横向的发展?我们终究要修炼怎样的一个思维,究竟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对于刚刚接触和修炼思维的人,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做?
表达的逻辑,演绎的推理,还有归纳的推理,只有我们真正的实践完这些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明白:如何更好的去修炼自己的表达逻辑。
2,思考的逻辑
按照什么样子来思考?是时间,是结构,还是程度?对于大脑的训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做?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对于这些其实也有很多的方法,尤其是多读书、多写作,当然还有一些行走和对在路上的感觉的实践就更好了。
3,解决问题的逻辑
最终我们要搞明白,做这些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来做成这些事情?我们怎么去界定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往往就是我们能够开始独立思考,能够开始独立的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而就我自己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提问。成本最低的修炼方式就是自问自答,而这样的练习要是在一次性内提出30个以上的问题就更棒了。
当然这个过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结构化,就是我们要明白我们整体的框架,并且要懂得在这个框架之上和框架之下来做好一些事情,从而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4,演示的逻辑
如何做好一次演示?怎么做展示会更好?很多时候我们的逻辑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串着我们分享的这样一根线,这是我们需要突破和打造的。
对于这个修炼的最好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写长文,一个是做PPT,因为写长文最需要的就是那个逻辑,就是那个自我的演示逻辑。而做PPT就不用说了,这个可能比较直接,大家都能够看到。
第三,都谁需要学习这个?
1,想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人
你是否也想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呢?你是否也懂得一个好的条理性背后究竟可以收获什么呢?最主要的其实就是我们能够搞明白,并且能够去刻意的练习,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顺便实现目标和收获一些福利。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的人一定要学习一下这本书。
2,要改善自己表达能力的人
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表达而发愁的时候,当我们还在想着怎么说?怎么讲?怎么演示的时候,那么我们不妨来学习一下这本书。
3,想练习自己写作能力的人
写的多了才会发现使用这个原理是多么的重要,练习的多了才能够明白它可以帮我们省去多少精力和时间。所以我现在的写作框架也就是这样来的,而练习的多了受益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得到。
4,要提升效率、改进学习能力的人
如果你也想在生活和学习上提升效率,你也想改进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有条理的做事情的时候,那么这本书值得一读。
其实人人都应该学会逻辑思考能力,因此我们都应该来学点《金字塔原理》。
第四,如何构建金字塔?
1,画出属于自己的地图
成长最主要的是什么?
写作最主要的是什么?
盖房子最主要的是什么?
修公路最重要的是什么?
或许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地图,它就是一种框架。无论这个框架具体的是个什么样子,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在于我们能够在这个框架上产出自己的东西,并且这个东西可以更好的来指导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因此在构建金字塔逻辑的时候,一定要先来梳理出自己的地图。那么不妨在写作,思考,还有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来画画属于自己的地图吧!
2,建立关键领域的地标
地图画好了之后,我们要做什么?其实就是要找到这个地图上重要的那几个点,也就是我们的关键领域的地标,当然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做成这些事情。
就像我们平常生活和学习上的目标,我们要实现一个目标,我们有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地图,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重点的几个东西,然后开始琢磨如何实现这些。
因此在构建金字塔逻辑的时候,这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既关联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也能够监督和促进我们更好的去行动。
3,寻找必不可少的素材
有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这个相对而言简单了很多,因为这个时候就是一些执行层面的,就是我们只要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这些东西就好。
也就是相当于画了一张地图,然后找到了关键点,再来看看实现这几个关键点需要做什么,之后行动就好
4,丰富精彩多样的视界
我们要实现怎样的目标,我们要打造多么精彩的视界。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可以量化到的,也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而有了前面的三步之后,其实这一步更多的是看我们究竟是否充分使用了目标地图,关键点,还有素材。通过这些我们究竟又想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丰富精彩多样的视界,你也可以吗?
5,验证充实合理的一切
当有了这一切,当我们完成这些的时候,那么我们需要什么?其实就是要更多的去看待这些,去验证我们所做的这些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不太好,那么我们究竟又该怎么来做?
因此最后一步就是一个验证的过程,验证自己,验证这个理论。
第五,搞定这些逻辑之后可以收获什么?
1,自我思考能力提升一个台阶
这是我上个月的经历,也是我通过这样的逻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的第一个东西。而这样的感觉也不仅仅是感觉,因为我还有量化的考核,比如文章的发表,发表完成之后的点赞、评论数,还有私信交流的。
当然也会去请教一些人来评价,而这样的过程也使得自己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并且也能够体验自我思考能力提升的这个过程。
这样的经历是好的,但是这个后面还有一个步骤就是要总结,要复盘。尤其是大脑的复盘,最终使得我们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大脑里过了一遍相当于自己实践了一遍。
2,说话,演讲能力明显提升
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得我们说话的时候条理性强了,使得我们在演讲的过程中能力明显的提升了。这些都不是说出来的,都是每一次的准备,每一次的实践累计后的效果,我们终究要做的就是通过这样的逻辑思考能力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这些能力。
3,写作能力明显变好
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如何写好一篇书评?我们的文章里面究竟应该有怎样的逻辑,又该如何使用这个逻辑来更好的修炼呢?
写长文章,多写文章,这些都能够让我们感知得到,并且通过对于这个的学习,可以更好的来提升。
4,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系统
最后的这一条,其实也是这篇文章,包括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个最重要的收获,就是要梳理出属于自己的思维系统,然后在自己的这个思维系统之上去做更多的事情,去做好更多的事情。
写在后面的话
逻辑思维真的很重要,真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一下的经典内容,而且这个学习是贯穿我们这一生的。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你也愿意,那么就从读这本书开始改变吧!
-
七字诀背后不一样的东西
2016-01-07
从2008年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到2014年的“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互联网的整体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米也很快有了自己更多的口碑,于是也就有了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而如果问互联网领域口碑营销做的最好的,那非小米莫属了,每一次活动背后米粉的出谋策划,100位梦想赞助商,阿黎用参与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口碑营销。
这也是中国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消费者和品牌从未如此相互贴近,互动从未如此广泛深入。通过互联网,消费者扮演着小米的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口碑推荐人、梦想赞助商等各种角色,他们热情饱满地参与到一个品牌发展的各个细节当中。
-
5分钟搞定《番茄工作法》
2016-03-13
精读09:5分钟搞定《番茄工作法》
25分钟想做什么?
25分钟能做什么?
25分钟要做什么?
25分钟做了什么?
或许只有真正实践了这个方法的小伙伴才能够明白最简单的时间管理是怎么来的?因此今天我们一起解剖一下这本书吧!
最近在学习时间管理方面的东西,也在系统的了解一些书籍的内容,比如让我很吃惊的一生都在记录的柳比歇夫,在《奇特的一生》这本书里有详细的讲解。还有我们惯常的《小强升职记》,当然最近在仔细琢磨的就是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个里面有些是强调技能的,有些是强调实践的,还有开启心智的,各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学会各取所需,找到适合自己的,然后来仔细的学习实践。
当然对比一下,我们不难发现番茄工作法还是简单易行的。所以我们的可操作程度会高很多。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传神的图片将其更好的展现给我们,它简约而不简单。在短短25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就可以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会产生更多附带的价值和资源。
首先我们来说一个关键词——专注。
一次只做一件事,是的,就是只做这一件事情,而在这个时间段内,当然时间段最好是自己能够拿出自己精力最好的那部分。开始的时候开始,结束的时候结束,再找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钟,无论这个时间钟是什么,只要我们使用起来方便就好。至于时间的长度,其实也是因我们来做决定,反正只要适合自己,自己舒服就好。
因此在这部分,我们建议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每天晚上或者早晨,尤其是刚刚起床的时间,定一个时钟,然后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二个要说的是——修炼。
无论是我们在践行番茄工作法,还是时间管理,或者是自我管理,其实把几分钟修炼好了,那么后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因此在使用番茄工作法的这个过程里,我们建议小伙伴能够更严格的要求自己,然后在更多时候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先来修炼,直到自己会了就好。然后再在会的基础上创新为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就好。
第三个要提到的是清空思想。
这个很重要,在时间管理里面我们尤其要注重去做,因为只有我们清空了,按照方法本源的样子来完成了,那么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去尝试,然后尽可能的按照本来的方法来就好。当然这一点在学习和成长之中也是一样的。会清空思想,能够做好这一点的小伙伴学习起来也就更容易一点。
第四,锻炼大脑。
无论是大脑的结构,还是大脑所反映出来它本身的行动和思维方式,我们都要学会找到自己的那点节奏,或者说思维方法,或者也可以称作自己的藏宝图。很多时候的记忆可以不用大脑来管理,但是当你在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时候,还有自己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你会发现记忆也会越来越好,并且也可以更好的来安排自己的行程。
所以对于大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锻炼和修炼,多点思考,多点阅读,多点专注。
第五,搞定自己的心流。
很多时候,有心流感觉的时候是我们收获最多的时候,也是我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有自己的顿悟的东西出来,因此掌握心流还是比较好的。在书中有写到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流”,它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标、集中、专注、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扭曲、直接和即时反馈、能力水平与面对挑战的平衡、个人控制感、工作本身的内在奖励、行为与认知合一。”
因此心流是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我们要习惯和学会去驾驭它。
第六,掌握方法。
除了书中提到的番茄工作法,这是我们要不断地修炼和学习的之外,我们也要习惯去多多学习那些方法,就像戴明环一样,但掌握方法最主要的不是学会理论的东西,也就是不仅仅知道就好,而是能够真真切切的去践行,然后再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样对于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还有学习成长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来促进创新了。
第七,用好一张清单表格
记录是最好的感知时间的方法,所以我们要习惯的记录,除了前面提到的六步之外,这就是最重要的了。所以在做好了对于番茄工作法的使用和准备之后,我们就要习惯有这个清单表格来做好记录分享。当然如果你习惯移动端的话,也是可以找到相应的APP的。但其实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我们终究少不了的就是笔和纸,而其实这个东西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的清单,因此不妨随声携带一份清单哦!
以上七点就是我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收获到的部分东西,虽然我还在更多的使用,但是也在反思,因为我期待自己能够更好的使用这个方法。
对于时间管理,有很多的方法,也会有很多的打扰,就如同生活一样,过日子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如何更精彩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事情了。而要是能够把这些问题顺利转换成为有利于我们成长或者生活的资源的时候就更好了。
说说中断和应变,其实这两个在时间管理和生活中太常见了,就像我们为什么要在第一个里面提到的专注一样,我始终认为能够做好这一点的就基本上可以没有中断和应变这个问题了,因为专注力和注意力系统会使得我们能够更高效的做出决定,而高效背后其实就是对大脑的修炼。
如果你想刻意的修炼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系统和专注,还有想提升自己的做事效率的话,那么不妨自己来真正的开始使用番茄工作法哦!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东西。
番茄工作法,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你值得拥有!
-
你和高段位学习者只差一个知识管理的距离?
2016-05-25
最近在思考关于知识的价值,也就在琢磨我们所谓的知识力和知识经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管理好自己的知识刻不容缓,要是能够发挥出它的价值那就更棒啦!
知识力,是最本质的竞争力,你也该来管管自己的知识?
第一, 为什么需要学习?
1, 生存必备;
以前我们对于无知的定义是不识字,而现在更多的其实就是不会学习。所以学习终究会成为我们的生存所必备的东西。就像我们说读书究竟有没有用,可是现在已经到了不能再讨论学习究竟有没有用,而是应该明白,我们需要的是多一点学习力,因为它成为了最基本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层面,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打消这些错误的认识,然后更好的学习。
2, 发展秘诀;
学习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尽管可能我们的现状都还好,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在这些现状上面来找到更多的锦上添花的东西呢?究竟又该如何找到属于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举一个例子,就像最近在行新推出的分答付费语音,这个是用提问的方式来为知识付费,如果你有收获那么卖知识也能赚钱,当然也已经有很多人在这个上面成为了最早实践的那一批人,而他们基本上享受了平台的一些福利和规则内的东西,但是学习力不太好,反应慢的小伙伴可能压根还没有听过呢!
3, 价值体现。
我们的价值究竟如何体现,一方面是自己能力的展现,但更多其实都是我们学习能力的展现,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快速的学习,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收获更多的东西,也可以快速的体现自己的价值,无论是在哪个层面。
举个例子吧,我在三月份的时候,系统的学习了一下时间管理,于是就有了对于时间管理方面的文章的写作,也就有了三节微课,最近也发起了一页纸时间管理训练营,可能这就是我们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学习价值的体现,不仅可以快速学会,也可以马上体现自己的价值,甚至是把价值兑换成为价格。
第二, 那五个关于知识管理的问题;
1, 学习知识,思考会不会学习?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学习,以前在和小伙伴们讨论的时候我总是会把“跟人学,跟事学,跟网学,跟书学”这四点提出来,后来有些小伙伴建议说,这是常识呀,是学习的入门方法,但是你再回头来问问你自己是否真正的行动了,你是否真的实践了这几招方法呢?没有实践就来否定,这样的做法其实真的不太好。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学习呢?其实让我说的话,可能就只有两点,一个是快速的行动,比如我们学习,读书,或者写作,那就马上去做就好了,然后再拿出总结来加深印象就好,当然要是你懂复盘那就更好了。
所以会不会学习更多的是在我们有没有行动?
2, 知识储备,用时能找到吗?
怎样收集知识,怎样更好的整理我们需要的素材,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看过就完了,而是能够用好的分类把这些给梳理出来,并且一定是使用自己的方法和系统来进行梳理。
因此这个里面有一个对自己的挑战,就是看我们有着怎样的系统,有着怎样的学习系统,我们该如何整理,当真正有了这个之后我们会轻松很多,然后只需要在这个框架之下填充自己的东西就好。
我举个例子,向我们的系统微课和书籍的分享,其实背后都是有书单的,然后我们先有大的分类,然后在分类之下填充,这样后面收集起来也就容易了很多。
3, 知识共享,让人知道你知道;
这个是最好玩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坚守的分享,因为共享可以使得我们更加快速的达成自己的一些东西,并且这些东西能够在很多地方起到交互的作用,比如我们群里的分享,如果只是简单的分享,没有整理的输出,那么这块其实我们能够做的还远远不够。
我举个例子,我会参加一些社群,也会在一些群里听分享,但是我比别人多做的一点就是我每次参加完活动都会做一份总结,然后基本上也就是因为这份总结使得我们可以在这块找到更多的感觉,也就可以更好的成长起来。
知识共享的另一个大的作用其实就是要学会为自己贴上标签,也就是让别人知道我们自己是谁,让别人真正的明白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抛开这个我们来看看自己的个人品牌,那么不妨问问自己,你对于自己的社交工具是否有所规划呢?是否我们就真的是在这个规划上行动了呢?因为这些规划我们有没有大的变化和收获呢?
4, 知识使用,用知识带来价值;
知识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使用知识为自己带来价值,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一个就是我们随时随地的分享,也算是社群里的共享,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好突破,从而在自己知识力层面不断地加强。第二个是专门的分享,比如微课或者演讲,这个一方面可以使得我们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一方面也能够使得我们赚回知识本身的价格或者价值。第三个是高端的培训,当然这块可能收费会比较高,但是这也是我们的积累,也真正能够使得我们在这些积累之上能够打开更多好玩的东西,也使得我们可以在这里挖掘更大的价值。
这里其实也是一个更多输出的端口,也是需要我们把自己收集的那些素材都拿来然后重新组合,整出新的东西。
5, 知识创新,用创新超越竞争。
我们所谓的创新,其实更多层面就是知识在创新,很多时候的改革和改变都是这样的,也只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更好的玩转知识服务和知识产品。
很多时候一个小的点,可能就是无价的,也可能会带给我们不可以想象的价值,甚至是造福人类的。
第三, 你的知识真的需要被管理吗?
1, 收益在哪里?
我们想要什么?我们通过知识管理想要实现些什么?我们又该做点什么?当我们思考这些,当我们明白以终为始的时候,那么就到了我们要考虑收益的时候了,怎样做才能够真正的用价格的方式把它收回来。是做一场分享?还是开通微课,出个书,或者做做培训。
这也让我想到了最近吵得比较热的斜杠青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好这些呢?其实现在包括之后可能个人化的时代会来领,更多我们都会成为一个个体,也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节点,而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把这些节点给连接起来,然后找到属于这里的收益。
2, 价值体现了吗?
知识最终的本质就是要塑造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能力,而学习能力和能力背后其实是我们价值的体现,无论是成长也好,还是发展也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做才可以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究竟如何来做才能够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这或许是我们一生都在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生要不断考虑的问题。
关于知识管理,关于能力,关于价值,你又是如何来看待的呢?在每一次有机会学习的时候,不妨一起来把握好这些机会,好好的学习,专心的成长,然后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
一本产品经理的实战手册
2016-01-07
如果你想要一本产品经理的实战手册,那非它莫属了。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产品经理为业,但在作者看来,产品经理是一类人,他们的做事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至少,你已经是自己的产品经理。
对于大量成长起来的优秀互联网产品经理,为数不少想投身产品工作的其他岗位从业者,以及更多有志从事这一职业的学生而言,这本书曾是他们记忆深刻的启蒙读物、思想基石和行动手册。作者以分享经历与体会为出发点,以“朋友间聊聊如何做产品”的语气,将自己数年产品工作过程中学到的思维方法与做事方式,及其它们对自己的帮助,系统性地梳理为用户、需求、项目、团队、战略、修养几大话题,完整而生动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而做”、“在做什么事,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何时,和谁一起做”、“需要什么能力”等人人都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
大数据不在于大,而看是否在线?
2017-02-16
第一,提问思考;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如果没有手机和网络,会影响你的生活吗?
如果没有在线商城(淘宝,京东等),你会被限制生活吗?
如果没有外卖,你工作餐方便吗?
如果没有打车软件,你交通方便吗?
如果没有数据在线,公共服务还能便捷吗?
如果不在线,你还能做什么?
第二,一句话总结:
互联网是创新平台,数据是自然资源,计算是能源动力。
第三,关于作者: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人称“博士”。
2008年9月加盟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首席架构师一职,负责集团技术架构以及基础技术平台建设。
2009年9月创建阿里云计算公司并任总裁,领导团队自主研发了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建立了互联网规模的通用计算平台,完成了云计算公共服务的商业化。同年提出并主导了阿里巴巴集团“去IOE”战略。
2010年8月开始,率领团队孵化并打造了YunOS,建立起了商业化的操作系统平台,用于手机、汽车、电视、手表和冰箱等智能设备。
2012年9月王坚被任命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前,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是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
2014年,荣获“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称号。
第四,内容解构;
1,关于安全
这本书,看到名字的时候,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会想到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其实看似一个样背后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
云计算,把数据放在云上,私有云和公共云。这就类比局域网和移动互联网。
这个背后,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信任安全问题。企业的很多数据,太多的人习惯了文档化打印出纸质版然后存档,大多数都不敢使用云储存,怕不安全,可是你想想有时候纸质的更容易丢失。这或许就像我们之前刚刚接触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个趋势已经来了,而且势不可挡。
2,数据的本质不在于大,看是否在线
我们说,现在的人,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网上购物,订餐,打车,似乎一切的便利都是因为网络在线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吵得火热的人工智能,其实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要成为公共服务。
在书中,作者王坚提出了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概念,大数据,其实不在于大,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在线,只要在线,时间越长沉淀越多。
3,数据的计算价值
数据成为资源,对人类来说有两个第一次,第一次不是从大自然获得资源,而是自己生产资源;资源第一次不是越用越不值钱,而是在使用中越来越值钱。
这个背后的价值,或许就是计算真正的价值。
巨量数据需要与产品有关系才能产生有用的小数据,进而产生效益。大家还记得阿法狗战胜李世石的事情吗?短短的时间内,越是跟高手下棋,收集的数据越多,人工智能战胜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可能性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成为了必然。
非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功能一定是它的价值所在,而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数据才是它的价值。
在这里,我还要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在购物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时候当我们选择一个商品,点击进去的时候,除了这一个商品之外,网页的下面或者旁边,都会有一些推荐,而这些推荐其实就是根据我们在线的痕迹来计算推荐的。
4,在线的本质
在线是互联网的本能。在线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一切。互联网的真正作用是带来一个平台,可以让过去不在线的数字内容在线了。数据的积累要在线,输出的过程也要在线。在线,需要以世纪为时间来度量,来进化,来讨论。
离线的数据难以产生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在线的可以;离线的数据难以产生最大的社会竞争力,在线的可以;离线的数据难以产生大的影响力,在线的可以。因为在线,事物的规模效益一点点被叠加起来,思考的规模,也随着计算在线而变化。
这里书中也提到了一个案例,那就是维基百科。在线的编写,在线的更新,而且还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并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你在线。
在数字内容层面,事物的规模效益层面,我们能够想到的其实是社会事件的影响力,而这些现在扩散最广、最容易爆发的就是通过新浪微博,当然也有微信公众号,所以在线积累了能量,在线让数据可以更好的扩散。
所谓的常识,在你的思考中被重构,根源就在于在线的崛起。在线就是世界的另一面,如果没有数据在线这个过程,很多新东西都发现不了。这不是一个从数据到大数据的时代,这是一个从信息到数据的时代。
数据产生价值,必须要先有数据共享才可以实现。
数据是核心的竞争力,作者对这句话的理解包含两部分:数据本身是核心竞争力,数据的处理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关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当然我们也要重视这一块。数据挖掘的背后,本质不是设备,而是服务。
5,信任是基础
最后还要说一点关于信任,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但开放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信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云计算和大数据也是一样,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它们必须信任云计算平台,相信平台不会欺负它、抄袭它。然而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能够取得别人的信任。
为什么先有云计算,再有大数据?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对云计算的信任,大数据不可能沉淀。你留下来的越多,沉淀的数据也就越多。计算能力其实隐藏在各个行业的背后,是在线社会的基石。
6,在线才有更多可能
云计算是一种公共服务,当计算变成一种服务能力时,对于企业而言“买计算机”的时代变成了“买计算”的时代。真正的在线帐号能够帮助你管理数据。
很多你连想都没想过要在线的东西,都有可能在线。在线世界有了新的价值体系,也发生了许多预想不到的事。历史上有价值的变革,都源于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用户心声的近距离聆听。
看待一个在线社会中的新产物时,不要局限在技术角度,更要看它的社会价值。数据不是搜集起来的,数据是沉淀下来的。
在计算经济的各种基本要素中,在线是基本,不在线的东西不具有经济价值。计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不受限制。
在线世界是一个没有被开荒的世界,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唯一的限制就是我们的想象力,而不是其他东西。
用数据的方法来想问题,而不是用传统统计的方法来想问题。“互联网+数据+计算”的在线时代才刚刚开始,那1%的机会的确让人心跳。
第五,感悟吐露;
本书适合快读了解,书中更多用案例和类比的方式向我们说明了在线的本质,并多次强调因为在线产生的价值,这也使得我们看到更多因为在线而产生的福利和便利。
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这一切背后的本质是在线,所以在线是基础。而信任和接纳需要的是社会的发展,是时间的沉淀,是认知的升级,所以这不是我们所担心的。
建设好基础管道,其实就像修路一样,路好了,车会有的,目的地也能够快速到达。
当然在线也会长久生活的便利和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期待在线带来的无限可能。
-
如何打造超级IP?
2016-07-20
最近在读这本书,也好像是因为从15年开始说着的ip,如今也越来越热,那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是IP?怎样打造ip?人物、产品和ip的关系是什么?
当越来越多的问题来临的时候,或许我们就该读一下这本书,看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打造超级ip?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ip?
在传统知识产权知识体系里,IP是知识产权的缩写,也就是指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
当然现如今的IP概念已经不能局限在”知识产权”这个领域里面了,因此它有更加丰富的含义。
第二,怎样识别高价值的IP?
在IP层面,我们有这样两个评判的标准,一个是看看有没有多元化开发能力的原创内容源,另一个是看看是否对特定人群构成影响力。考虑过这两个之后,我们才能够在更多的层面去了解我们所谓的IP,甚至是很多人误解了的IP?
也有小伙伴会问道,是不是所有的IP都需要授权付费呢?从版权的角度来说好像是,但根据我们自己的标准来看,其实我们会发现版权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只要我们明白,基本上这块就会清晰很多。
另外对于优质的ip来说,我们需要看的不是它现在有多火,而是它本身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并且这个生命周期又会受到哪些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打破的一个就是IP 不简简单单的是网红,更不是所谓的网红经济,因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如今的网红经济大多会停留在颜值和演技层面,对于我们所谓的真正要去满足ip的条件还是差很多。
对于高价值的ip,我们有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价:内容值;人格化;影响力;亚文化。
内容值在很多层面有这样几个考察方面,一个是三观指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一个是跨介指数,这个主要评估IP能否改编成游戏、影视剧等多种类型的素材,从而可以在多元化媒介平台上播放,影响不同的受众人群。第三个就是兼容指数,主要是看看我们内容改编的自主性。
人格化层面的东西可能会好理解一些,因为它可以使得我们更好的进行辨识,并且还很有亲近的感觉,当然也方便去互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那我们要是真正的考虑做这块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影响力,我们究竟有多少粉丝,我们的粉丝质量又有多高,究竟能够有多少人愿意付费给我们,其实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东西。
亚文化,我们的社群规模如何,它又可以衍生出怎样的潜力。
有了这些之后,那我们再来考虑一下第三步:如何从无到有打造超级ip?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看打造IP的三个关键点:
1, 抓住时机,打造爆款产品;
很多时候无论是成长和发展,可能本身很多东西都在积累层面,但是当我们积累出一定的效果之后,那么我们需要的就是聚焦更多的资源,然后把它向着更加爆款的方向去推荐。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机会,把握好这些东西,并且在这个层面真正做到可以使得我们自己不断地去出爆品。
2, 多平台占位,快速积累粉丝;
有了爆品之后,那么我们就要快速的在短时间内去占领各个平台,这样我们的势能也才可以更好的聚焦起来,这样的话我们本身就可以不断地凭借这股势能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去积累更多的粉丝。
3, 系列化产出。
有了前两步的基础,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白系列化的去产出,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我们的ip不断地持续火热下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本身的ip不断地强大起来。
第四, IP如何商业化?
1, 优质IP的商业意义;
很多时候,最终我们都要走向商业化的道路,而商业化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比如会使得那些之前不是粉丝的转化为粉丝,当然做的好的还会有很多的商业衍生的价值,因此只要我们是优质ip,那么还得真的多多用心,好好的去琢磨商业化的道路。;
2, 人格化IP的商业运营;
人格化的商业运营这个好一点,重点在于我们要借鉴自己所需要去衍生的产品或者服务上面,当然要是真的可以把这块做好的话,那么我们人格化的价值会不断地持续扩大,也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在于我们所谓的系列化和持续的爆发,当然可以去围绕产品不断地向前走。
3, 内容IP商业化的六大方向;
最后也来说说关于内容商业化的方向,这也是最常见的,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小说拍摄成为电影,制作成游戏,甚至还有一些其他方向的,当然要是足够的优秀,就会有一个好的产业链出来,这样也方便我们更好的更加快速的向优质ip要价值。
写在后面的话
关于超级ip,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说说!
-
我们所谓的《文案训练手册》,原来是如此的简单易学!
2016-04-03
怎样的文案算好文案?是优美的文字,还是通俗易懂呢,或者说是两者兼具?
最近在阅读这本书《文案训练手册》,是传奇的文案作家、广告人约瑟夫•休格曼的作品,在阅读之前我是充满忧愁和担心的,心里在想这也会像其他文案写作的书籍一样吗?究竟会不会有干货呢?它应该会讲点什么呢?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开始了阅读,但是读完之后却收获了太多我也没有想到的东西,这是一本值得我还来来回回要反复阅读的书籍。
一,写作文案容易掉进去的几个陷阱!
1,不懂产品,却写产品;
现在很多的文案,很多的广告,都是在人云亦云的写着。papi酱火了,微频也被推向了高潮;咪蒙火了,自媒体也有了更多光鲜的一面。但是这些背后,这是每一个文案写作者对于自己的了解,对于产品的熟知。而现在大多数人只是重在形式,真正不了解自己产品的卖点,但是却在不断地寻找卖点,真的不懂为什么要推产品,却在不断地为产品写作文案,而这样的徒劳究竟能够收获什么?
就像书中提到的,我们更应该去推销一个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推销我们的产品,这样也才能够更容易的销售属于我们自己的产品,无论这个产品会是什么?
2,标题太长,却不吸引;
当我们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呈现出来,想要把文章内容彰显出来的时候,这个过程很多人开始不断地加长标题,然而长着长着却也不再吸引人,也开始改变了最初的这个风格和目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在标题层面要不断地修炼,要好好的修炼。
3,过于简洁,逻辑不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简洁与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多少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我们在全文的逻辑层面是否可以做的足够的好。因为这个过程很多人容易把简洁和简陋给混淆了。因此做好这一点还是尤其重要的。
4,太过正规,读着乏味;
互联网的时代,移动端的崛起,我们要明白,这不在是网站模式的营销和推广,也不是广播是的传播,我们需要更好的,更舒服的交流,不要太过正规和正式,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读者可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的,如果不是太有意思,那么其实这样的写法也基本上就会慢慢的没人来读了。
所以我们最好能够搞定快读模式的文章和文案,因为这样才方便更多的读者来阅读。因此这一点也在考验我们文章的可读性和易读性。
5,内容高深,无人可懂;
最怕的就是你写了半天,你说了半天,别人根本读不懂,这样的做法其实主要在于我们对于一些词语的使用上面,像形容词,还有专业词汇。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只要把自己的东西或者自己的内容能够很浅显的表达出来就好,能够让更多的人一看明白就好。
6,为写而写,忘了目的。
不能因为走得远了就忘记回家的路,不能因为我们要去迎合更多的人就放弃自己的风格,只是单纯的为写而写,那么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这样的做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在进行文案写作之时,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上述的六个理论陷阱,这样才不会使自己写文徘徊在理论当中,我们进行文案写作是要将之进行应用的,因此必须要使文案的写作更加符合实际,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理论是不一定适合实践的。
二,这样练习文案写作就对啦!
那么对于文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练习呢?对于文案写作我们又该注意哪几个点呢?不妨一起来看一下:
1,熟悉产品,了解市场;
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把它放在首位的原因,我们要对自己的产品足够的了解,要对我们产品的市场以及我们这个行业的市场也要足够的了解,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来服务于我们的产品,为我们的产品写出一个好的文案。因此不妨多花点时间重度了解和使用一下自己的产品,如果我们能够使用的话。
2,推销概念,建构场景;(故事)
要会为我们的产品塑造属于自己的概念,要懂得为我们的产品讲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做法也才能够让我们自己为自己搞定专属于我们的场景,也方便我们更好地去通过文案来销售我们的产品。就像我之前听到过的一家卖画的,当店家看到你在看这幅画的时候,会专门为你取下来,然后带到专门的具有一定场景布置的房间里,然后放置到好的位置上让你来好好的欣赏,而这样的欣赏大多数人都会购买。
3,写好标题,吸引眼球;
产品最重要的是什么?了解产品的第一印象在哪里?其实就是我们的命名。而文案也一样,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足够的吸引眼球,但是要是标题不行的话,那么其实基本上也就没有几个人会看我们的这篇文章了。当然这也是导致现在很多自媒体都是标题党,所以我们不妨在自己内容还算足够好的情况下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标题。
4,保持好奇,滑梯效应;
就像书中所说的,写好文案就是要写好一篇文章的标题,而写好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为了点进去,点进去之后要看到的是第一句话,所以第一句话也要写的足够的好,而第一句话是为了吸引读者读第二句话,因此我们就要让读者和用户保持好这样的好奇,然后使之一直像坐滑梯一样的滑到结尾,然后顺利购买或者使用我们的服务,也就是成功卖出我们的产品。
5,必备元素,恰当引爆;
对于一篇文案,我们总是会有固定的一些元素,那么我们就要习惯使用好这些元素,然后在这些元素的基础上来做好引爆。比如我们一般文章的这十个元素:标题,副标题,图片,图片说明,文案,段落标题,商标,价格,反馈方式,还有整体的设计。当然这是比较基础的,如果我们已经足够的熟练,那么就要在这些内容之上来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定位。从而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做好引爆。
6,创意不断,引发共鸣;
文案贵在创意,设计贵在创意,写作贵在创意,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的创意,或者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景来激发自己的创意,甚至是在自己产生创意的时候就迅速的来收集好。然后学会在创意之上能够引发读者和用户的共鸣,从而写出更好的文案来服务于我们的产品。
7,卖出产品,完美收官。
我们要懂得我们写文案为了什么?我们要明白我们做这个的初心,是卖出产品还是推销自己的品牌,不能因为一阵子忙碌而忘了我们最初的出发点。也不能因为中途的一些变化使得我们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目标,甚至是完全忘了自己当初的那个点,因此我们要牢记我们所写的文案必须是要为我们的产品或者品牌做好服务。因此一个好的文案就是一个可以使得我们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文章,无论是品牌营销还是产品销售。
三,读完这本书我究竟收获了什么?
1,自建写作系统框架;
这是我这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收获,也就是通过整体的阅读来实现了自己对于自己的写作系统的建设,当然这也有前期的积累,但却也恰好是因为这样一本书的机会。写作在有了这样一个系统之后提升了很多,也因为这个系统使得自己在写作方面开始有了飞速的发展,当然这个系统和方法我还会进行不断地升级,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当然也有可能会不断地升级下去的。
2,学会文案写作技巧;
第二个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了文案的写作技巧,像书中提到的十五个公理,还有一些心理技巧方面的,还有一些必要的元素和情感原则,而这些技巧也使得我在有了自己的写作系统之后可以更好的来填充自己的文章,刚好和第一个收获能够结合起来。
3,实操文案训练手册。
文案的学习,不是看看书就好,不是简简单单的看看文案就好,而要的是自己一定去多多的练习,多多的行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凸显和实践我们所学习到的文案的东西,无论是我自己的写作系统,还是我们的文案技巧。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行动,所以一定要多多练习,最好能够对着文案训练手册的来做严格的练习。
四,一个爱好写作人背后的修炼!
1,找到心流,留住创意;
有自己的节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在最好的环境下找到自己能够不断地产生创意的时间和地方,这样也才能够产出更多的创意,当然在我们产生创意的时候也一定要及时的留住它,比如在一些不太方便写的时候,或者在外面的时候,头脑里要是想到什么好的创意和点子的时候,就及时的记下来,记在手机上也行,或者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也是可以的。
2,一气呵成,还要死磕;(改,多改)
写文章的时候,有创意的时候,就要一气呵成来写完这篇文章或者文案,而写作完成之后也要习惯的来修改,因为好的东西总是死磕出来的,所以就要不断地修改,再修改,在修改。就像我为这篇文章写标题一样,写了30个标题,然后选择了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当然对于本文的内容也是在不断地修改,直到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30个标题练习:
1),十招带你走过文案训练的从0到1!
2),那些我们不得不知的文案写作秘诀!
3),极简文案的背后,就是这样神奇?
4),读《文案训练手册》,写有销售力的广告文案!
5),虽然我们不做广告,但写几句文案还是要会的!
6),读《文案训练手册》究竟在读什么?
7),人人都需要懂点的《文案训练手册》究竟说了什么?
8),揭秘文案背后的那个神秘手册!
9),每个人都需要学点文案,看这里就好!
10),五分钟带你走进文案的视界!
11),这样学习文案就够啦!
12),每一个人都需要懂点营销,学点文案!
13),读这本书,为你定制属于自己的文案!
14),我从《文案训练手册》这本书里学习到的东西!
15),如何在短时间内打造最火爆的文案?
16),每一篇10万+文章背后的积累,原来来自这里!
17),论文案里面最重要的这几点!
18),那些10万+的文章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
19),七步教你写出伟大文案!
20),写出人人都喜欢的文章,只需七步!
21),为了写好一篇文章,你究竟为它写过多少个标题?
22),文案集结的那些干货,你值得拥有!
23),写作必须懂的这几招!
24),一篇文案背后的功底!
25),如何用七步轻松搞定文案!
26),搞定《文案训练手册》究竟有多大的价值!
27),按照这个手册训练文案写作就对啦!
28),一本《文案训练手册》背后的价值!
29),一本书带你走进文案的世界!
30),我们所谓的《文案训练手册》,原来是如此的简单易学!
3,找到圈子,不断交流。
最后我们也要提醒一下,最快的学习方式就是和人学习,因此当我们想要学习某个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不妨多多进入几个这样的圈子,然后去多多交流。相信通过交流一定能够收获到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最系统的学习还是多读书,但是圈子和人会使得我们更加快速的学习和更加方便的交流。
以上就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所收获的。关于文案和写作,更多的还是在于练习,所以我也还在不断修炼成长的路上,也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帮助更多的小伙伴们了解一些关于文案写作方面的内容。
-
社群的实践,就读这本吧!
2015-07-17
【推荐理由】
一本实践性很强的书籍,一本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行动的书籍,如果你也想了解社群,那么这本书足够,如果你也想做社群,那么这本书足够,社群,这本书就够了。
刚刚提了的三遍社群,是因为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如果你都不知道什么是社群,那么建议你还是不要来浪费您宝贵的时间来读这本书吧!
想想自己所在的QQ群或者微信群,看看书中描写的社群,我们理解的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015,是属于社群的一年,来观摩一下社群的发展和运营吧!
【好句摘录】
社群之谜·社群的构成与价值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我们都在网络上寻找我们自己的部落,那里,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角色,然而这个角色自己并不一定满意。但是在互联网上,他可以重塑自己的角色,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做一直想做的事,他可以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肆意翱翔。
我们总结了五个构成社群的要素,分别是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我们简称为“isooc原则”。
构成社群的第一要素——同好,它决定了社群的成立。
构成社群的第二要素——结构,它决定了社群的存活。
构成社群的第三要素——输出,它决定了社群的价值。
构成社群的第四要素——运营,它决定了社群的寿命、
构成社群的第五要素——复制,它决定了社群的规模。
社群的第一个好处是,社群经济的自运行生态。
社群的第二个好处是,在群体氛围下,大家更容易形成相互感染的冲动购买效应。
社群的第三个好处是,群体可以通过直接分享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营销机会。
续命之方·社群的生命周期
如果一个社群的存在,既能够满足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并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又能够给运营人带来一定打孔的会 我是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甚至还可以形成自运营的生态。
社群短命的七尊罪:
失焦是导致群消亡的第一个原因,也就是缺乏一个明确而长久的定位。
无首是导致群消亡的第二个原因,也就是缺乏有影响力或热心的群主或群管。
第三个原因是群主个性过于强势。
第四个原因是骚扰。
第五个原因是群缺乏固定的活动形式。
第六个原因是“蒸发”。
第七个原因是陈旧,也就是成员总是那么几个人,失去了新鲜感。
社群活跃的结构模型:
组织者,负责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是去的活跃分子。
思考者,群里灵魂人物,在圈子里拥有威信或影响力的人。
清谈者,能够轻松自如接受大家的调戏,让群变得活跃和有气氛的人。
求教者,在群里提出自己各种困惑希望得到帮助的人。
围观者,习惯潜水,偶尔插一句话,很快又消失的人。
挑战者,加入一个群组后往往对群的管理方式或者交流内容公开提出不满意的人。
群的两种管理模式:
一种是基于社交群的环形结构,一种是基于学习群的金字塔结构。
为了将群规模在扩大的过程中,将损失降到最低,有这样几个建议:
第一, 加入要有节奏,不要一股脑引入太多。
第二, 加入要有门槛,得来不易才懂得珍惜。
第三, 加入要守群规,正是无规矩不成社群。
第四, 老人要带新人,将社群文化进行传承。
平台之惑·社群依托的平台
建群之术 ? 从无到有建社群
建群五步骤:找同好,定结构、产输出、巧运营、能复制。
你都没有两把刷子!
你靠什么建社群?
价值。
群分享,预告时间,互动时间,讨论时间。
匿名,禁言,截屏,红包。
传播之法·借助社群做传播
头狼战术,核心群策划,小伙伴群接龙。
蚂蚁战术,核心群策划,成员传播。
攻城战术,发布任务,大家接龙。
悬赏战术,重赏之下,必有参于。
诱饵战术,干货分享,诱导购买。
定点战术,精准聚焦,定点促销。
降维战术,降低对方的维度,占领主动权。
社群之势·社群的未来畅想
从“强关系”到“弱关系”。
从“内部活动”到“共同价值”。
从粉丝到产品代言人。
从“内部自嗨”到“跨界连接”。
从“口碑营销”到“用户主权”。
社群不是 U 盘,而是一群人的路由器。
社群不是趋势,而是现实。
【读后感】
说这是一本方法,技巧的书确实是做到了,因为我们在读完之后能够知道自己要来做什么,而这个做什么很具体,因为书中的案例能够让我们看懂许多的东西和规则,甚至就是简简单单的QQ群的分享,但是做到如此专业确实不容易,所以我对于本书的第一个评价是专业。它让我们看到了把一个工具用好之后的受益和成长,而这套方法却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有可以来学习的,但是却有有我们学习不到的,因为QQ群的运营大家已经不算陌生了,但是国内做的好的也好像没有几个,或者说做的好的都没有分享过。
对于这本书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分享。
真正的干货,或许就在于分享的价值,而很少有这样的直接来剧透内部QQ群运营的一家企业或者个人,甚至好多时候的这些资料是一种培训课程,是要收费的,而这个收费远远高于书的价格,所以说这本书的分享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个关键词是方法,技巧。
这本书真正的体现了对于社群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这些技巧是很快就可以懂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涉及到了许许多多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对比,而这或许就是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要来掌握这些方法。
第四个关键词是实用。
一般方法的东西会让我们更加的适用和使用,而这本书里提到的其实在之前接触到秋大的时候也学习到了一些,确实这些东西是很实用的,它的价值在于它使用价值体现之后的更多的价值。
第五个关键词是交互行动。
全书设计的好的一点还有每一个章节之后的思考题,其实这也是我们思考行动的一个步骤,而这样的设计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好作者进行交流,而这样的交流或许能够让我们互动出来更多的东西,因为许多的灵感就是从交互中体验出来的。
以上五点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而其实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页都有一张图,ppt图,而这个不仅加速了我们对于阅读的喜欢,而且还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当然可视化的表达是更受欢迎的,其实这也正突出了秋大和秦阳的特长和专业——ppt。
关于社群营销的东西还是要学的,所以这本书不错,关于学习后还是要行动的,所以要会思考,要敢行动,用行动来快速迭代,用行动来诠释目标和计划。
在2015年的社群元年,还是应该了解社群营销和管理的。
-
看见未来真的能够看见未来吗?
2015-08-05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互联网科技方面的专业书籍,如果想了解现如今的互联网,那么读读这本书吧!
这是一本用采访的形式做的互联网人的故事书,只不过这些故事是用比较专业的主题展现的。如果你也想了解这些人的故事,那么读读这本书吧!
如果你想要在这本书之后行动,想让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因为它是一个理论的核心篇,真正不是很适合我们去做关于互联网的概念的行动。先来了解了解我们这些前沿的概念,然后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之后再来行动!
【说说感受】
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心里对于互联网和未来是有期待的,在读完之后也很感慨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尽管它没有太多指导性的东西,但是却能够让我自己在概念方面对于互联网有了更多的了解,看见未来,关注互联网,了解那些互联网人士的故事。而在读故事的时候自己也很好的了解了互联网背后真正的发展,而这些发展是在于每个人对于自己成长和发展来促进的。
这本书用采访的形式将每个人的观点展现出来,很适合逐个阅读,而且互不影响,但是感觉有点专业化,或者说太多专业词,感觉高大上,但是却也好像没有什么作用。但是整体的框架和框架里的思考和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一本书,可以读内容,也可以读框架,那么我们会读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