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自娱自乐而已啦~2011.10.23《人人都爱经济学》
2015-01-25
我的经济学启蒙之作吧!要不是这,估计也不会考研究生了!
第一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1 中国30年来的巨大进步 靠的是改革和开放 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 使市场焕发活力 开放就是打开国门 跟全世界做生意
2 斯密去世之前烧毁了他的全部未定稿 以免给后人留下不必要的争议 可见其学术品德的高尚
3 欲望太大 但是资源有限 要么控制欲望 像是宗教那样 要么发展生产 于是产生了“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 进一步引出了“效率”的概念 就像“人尽其用 物尽其能” 人类找到了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 即“计划”和“市场”——计划就是一部分人说了算 但是难免犯错 而且一旦犯错 后果严重 市场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 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
4 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 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
5 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世界观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 造成了不同的经济后果
第二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1 机会考虑 它提示我们 做事的真正成本 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 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
2 边际——导数 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 也就是两个变量该变量的比
3 沉没成本——一旦支出就无法收回的成本
边际产量递减——新增加的人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
4 粮食完全是农民打出来的(错)也有很大一部分土地的贡献 而且土地的贡献更根本
5 最后一个人的产量决定所有人的产量和工资 不是第一个人的产量 也不是平均产量——边际决定的原理
6 经济学把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主观愿望上的东西叫效用 消费就是为了效用 而且是最大效用 效用也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5袋粮食 100 80 60 40 20 每袋粮食的价格都是20 如果丢了一袋 就变成每袋40 以此类推 60 80 100
7 会计学认为任何一个项目都会有利润 而经济学认为只有一个项目有利润 也进一步说明资源配置到哪里 非常重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请别人吃午餐 别人不来 可能是考虑到机会成本 吃这顿饭的时间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8 均衡考虑——做事做到什么程度 就要看边际好处(边际收益)和边际坏处(边际成本)在哪里相等 均衡也是一点点形成的 自然不能飞跃——马歇尔 即变化慢 因为有不同的力量在影响着事物的变化 而且方向不一致
第三章 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
1 相对于现实本身来说 所有的科学都不是真事 因为科学都有自己的假设 在这个假设之下 推演出一系列的结论 但是假设很难成为现实 一些以为标榜的理论 都是毫无用处的骗人之术 经济学也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
2 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真理 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正确 脱离了这个条件 真理就是谬误了
3 经济人假设——每个人 当然这个人不但包括自然人 也包括厂商 都是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 两害相权取其轻 两利相权取其重
4 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致的 可以统一为利己 利己 绝不是损人利己 而是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 增进自己的利益 而在通常情况下 是增进了双方的利益 每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 要比他从他人利益出发去做事 结果对他人更好 在主观上是利己的 但在客观上 却是利他的
5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其实义利是统一的
第四章 经济学的新方法 博弈论
1 想问题确实需要方法论 靠直觉是不行的 直觉在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 必须依靠方法 依靠逻辑的力量
2 经济学最重要的三个概念就是 供给 需求 纳什均衡 ——完全信息 局中人对于对方的战略和各自的支付是清楚的 静态——同时做出决策 或者虽然不是同时 但是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动态——行动有先后 或者表示博弈可以多次进行
博弈分为四类: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3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记得以前看过的一本书上说 还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但是这个不重要了 毕竟不是主要研究博弈论的
第五章 供给和需求
1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核心和主角 分工——各自做自己拿手的东西而放弃自己不拿手的东西 之后进行交换 他们整体的产量提高了 交换的依据就是价格 李嘉图坚持价值决定价格 但是一道难题困住了他 同样的酒 一瓶直接投入市场 卖到10英镑 另一瓶窖藏100年 之后卖到100英镑 这差价90英镑是谁创造的?之后李嘉图去世了 马尔萨斯在劳动之后又加入了资本 再后来萨伊又加入了土地 就是劳动 资本 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 再后来又有人说要加入技术和知识 但是决定价格的还有需求 我们愿意为一件商品出价多少 取决于效用 也就是主观上的有用程度 而不是客观上的有用程度 也不是效用越大的东西 我们愿意付的价格越高 “水和钻石之谜”马歇尔将价格与价值统一起来
2 最辛苦的工作不一定最值得尊重 更值得尊重的工作却未必辛苦
3 生产是行为 供给是函数(价格和供给量之间) 同理 需求也是函数(价格和需求量之间) 而购买是一种行为 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实际价格 使得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既不过剩 也不会不足 一切按照均衡价格出售和购买的人都会如愿
4 人们对一个东西有需求 是指有购买欲望 而且买得起
5 有价格出现的场合 就叫“市场”——“看不见的手”
6 价格机制就是价格上下运动 以让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过程 只要它正常 市场就正常 问题在于价格经常运转不灵
第六章 消费者理论
1 消费者理论说明的是 人们在收入一定或者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实现自己效用的最大化 当消费的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都达到零时 消费者的总消费就达到了最大 “边际调整”——只比较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 使得投在不同商品上得最后一单位货币获得的效用相等 消费者达到最大效用 而且最后一块钱的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 你得到的是净好处 你会继续购买该商品 直到两者相等
2 只有赋予低效用的水以低价格 高效用的钻石高价格 才能使两者的边际效用相等 达到最大化
第七章
1 厂商有会计利润不一定有经济利润 但是有经济利润一定会有会计利润 厂商追求边际效用的最大化 以烤鸭为例 就是在烤炉上得最后一块钱的投入和在工人上的最后一块钱的投入回报相等 经济学认为机会成本分为三部分 即会计成本 企业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如果钱借出去 所能获得的利息)和企业所有者的自有时间的机会成本 利润减去机会成本近似等于经济利润 之后初次分割为四部分 工人 资本所有者(利息) 土地所有者(地租) 企业家(减去前面的 叫做正常利润 是企业家才能投入的正常报酬) 如果减去这四项还有剩余 称作超额利润(或者经济利润) 归股东或者资本家所有 但是这一部分利润是不太正常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 资本家只能获得利息
即使在负的经济利润的情况下 厂商还是不会马上停产的 亏损受损的首先是企业家 意味着企业家拿不到钱 但是亏损再增大 企业就要降低工资 解雇工人 甚至是降低利息和地租了 短期内即使亏损也会继续生产 因为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如工厂的租金)和可变成本 (如工人的工资) 虽然是亏损 但是损失的还是比停产少 但是只是短期行为 如果是长期的话 就是退出市场 最佳临界点:边际好处等于边际坏处 固定成本跟此时的决策无关 因为再增加一单位产量 不会增加固定成本 只会增加可变成本 但是这一单位产量总有固定成本
第八章 竞争和垄断
1 完全竞争 无数多的人生产一模一样的东西 比如农民 因为有太多生产者 所以 每个个体都无能为力 谁也赚不了钱 虽然暗潮汹涌 表面却风平浪静 如果没什么能力 不会赚钱 就生产完全竞争产品 完全竞争产量最高 价格最低 是最好的市场 市场依据它找到改进的依据和方向 垄断也是没什么能力也会赚钱 但是最不好 因为离完全竞争最远
2 条件: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信息完全 产品没有差别 或者有 消费者不在乎 进出市场是自由的 结果任何一个生产者或者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都没有能力创造价格或者改变价格 除非所有人同时再行动 完全竞争之多以最好 是因为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最低的 对于生产者 肯定不会吃亏 既不会亏损 但同时也没有占到便宜 也就是不会获得经济利润 让最后一单位的玉米的边际成本等于玉米价格 就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3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是消费者的福利 如果没有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是不愿意买东西的 除非不得已
4 垄断有两种 一种是自然垄断 一种是行政垄断 自然垄断是说当一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时 有一家厂商提供 其平均成本最低 有多家厂商提供反而高 所以由一家垄断经营时 价格有可能是最低的 例如燃气供应等公共事业经常是垄断经营的 行政垄断是政府通过行政力量 阻止其他厂商进入而只让自己指定的厂商运营 比如某些国家的铁路 邮政 电信和银行等部门
5 价格听证会 多是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听证 让自然垄断者披露有关信息 把价格定在接近于平均成本的水平 对于行政垄断的行业 听证会尤其重要
6 价格歧视 因为对于同样的机票 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预期 如果原本价格在1500元的话 坐飞机的人一定很少 因为超过大多数消费者的预期 但是如果打六折 价格降到900元的时候 预期等于或者高于900元的消费者就会放弃其他的交通工具 转而坐飞机
第九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
垄断竞争既有完全竞争的特征 又有垄断的特征 市场厂商很多每个厂商的份额都是微不足道的 每个厂商都与其他厂商的产品有细微的差别 这些差别对于消费者来说构成垄断 降价吸引来的客户不会太多 提价跑掉的客户也不会太多 这就是与完全竞争的差别 在长期没有经济利润是垄断竞争和垄断的主要区别 影响消费者偏好 广告是核心手段之一 一般都是虚假的 明星做代言 或者说效果如何好 明星或许根本不用 效果也不一定那么好 广告一方面增加对产品的需求 一方面却增加了生产的总成本 优点:品种多 品牌多 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偏好 虽然相对于完全竞争付出的价格要高 但是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权 寡头就是市场里的几家大型厂商 比如长虹和康佳 之前不断进行的价格战 就是各自为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不断降价 最后有人受不了了成立价格联盟 但是没有人遵守 大家还是为了市场份额在降价 理论上降到成本价为止
第十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各国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不公平的程度会变大 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后 经济的继续增长 会伴随这不公平的下降 呈现倒U型 即先恶化 后改进 GDP-gross(毛的 总的)domestic(国内的)product(产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DP本来是一个福利的概念 凡是增加了福利的东西 都应该包括在GDP中 不管有没有价格 最终产品就是最后消费 而不再投入到生产中去的产品(相对于中间产品) 为了不重复计算 采用一个计算“附加值”的办法(差值) 是生产概念 不是消费概念 比如生产了100元的产品 卖了80元 GDP还是100元 股票买卖等金融市场交易的金额 不能算进GDP 因为跟生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只有跟生产有关的才能算到GDP中 是流量概念 不是存量 不单是非本年度生产的东西不能算进去 即便是本年产的东西 如果不是第一次买卖也不能算(避免重复计算) 是地理概念 人均GDP才是一个国家人民的富裕程度 要减掉给政府的税收 还要减掉其他项目 进行一系列调整才能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前者小得多)
缺陷:对于没有价格但是同样也增进了人民福利的东西没有反映 环境污染等因素无法计入 只计算合法行为的价格 违法和犯罪的行为不能计入 虽然毛病很多 但是无其他方法代替
第十一章 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经济什么时候最糟?不是东西生产少的时候 而是生产太多卖不出去的时候 这就是“经济危机”东西生产出来而卖不出去—减产—裁员—失业增加—失业的人没有了收入 买的更少 于是进一步生产紧缩 失业进一步扩大 知道危机爆发 经济崩溃
所有人愿意买的东西的总和就是总需求 总需求是经济繁荣之本 当经济处于萧条时 不管想什么办法 只要能增加总需求 就不应该受到指责 凯恩斯就说过 浪费有理 而节俭有过 凯恩斯说 投资的原则是选美 不应该选自己认为最美的 而应该选择大多数人认为最美的 人们不愿意买东西: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资本的边际效用递减 流动偏好(流动就是用钱买到商品的方便程度 现金的流动性最强 定期存款最低 偏好就是愿意 人都喜欢流动性 正因为如此 人们不会把钱都花出去 而是始终保留一部分在手里) 于是政府发行国债(就是政府欠老百姓的钱 就是财政赤字) 向老百姓借钱 买市场上剩余的东西 积压少了 厂商恢复了生产 重新雇佣工人 经济重新繁荣 节俭对于个人来说是好事 但对于整个社会却是坏事 奢侈反而是好事 曼德维尔说“我们总是被教导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 我们在本质上是什么样的人呢”还说“人都是追求虚荣 利己的动物 而虚荣并没有什么不好 相反可以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第十二章:财政 税收与财政政策
财政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提供公共物品 相对于私人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没法阻止别人消费)的物品 财政政策包括两方面:收入政策就是税收政策(强制性 无偿性 法律规范性) 支出政策就是政府开支政策 当宏观经济出现总需求过剩 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 政府可以增税 这样企业和个人勇于消费和投资的收入就坚守了 消费和投资的减少 就降低了总需求 进而引起均衡GDP的下降 过热的总需求就可以降下来 经济就会趋于稳定 政府开支包括购买支出(政府花钱后得到了相应的商品和劳务)和转移支出(以政府为中介 将一部分人的钱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财政政策具有乘数效应 也就是倍增效果 分类:扩张性政策—扩大总需求 紧缩性政策—缩小总需求 税收减少一点儿 总需求和GDP会增加数倍之多 而且减税100亿和增加购买支出100亿效果是不一样的 后者更明显
“投票悖论”投票可能没有确定的结果 谁都有可能获胜 如果投票的人是7个以上 悖论就是小概率事件 不会发生
减税需要通过法律程序 经过消费者和企业的中间环节 效果来得迟——政策迟滞 而且如果以后再想增税很困难 过去100年间美国战争时期的经济比非战争时期要好就是因为政府开支增加了总需求 而且这种开支有乘数效应 挤出效应——政府不断增发国债 增加支出 经济中的储蓄都被政府吸收过来了 导致企业的投资减少 企业不得不争取剩余的储蓄 利率就会迅速提高 进而企业投资下降 当政府的投资引起利率提高的时候 挤出现象发生 在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的时候 政府如果再增加财政支出 只能加剧资源紧张 造成价格上升 而不会增加产出 这时候挤出效应是100%
第十三章 货币和银行
货币是指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 交换和支付不同 交换式双向的 支付是单向的 是价值单方向流动 买东西是钱和商品的交换 借钱是支付 我把钱借给了你 钱就流向了你 而你除了承诺 却并不同时给我任何东西 同样 还钱和赠与也是支付 起初斧子和羊之间的交易 借助于牛 又是鹿 最终规定所有人必须接受斧子 于是斧子大量生产 成为货币 在中国货币分为三个层次 M0 货币政策所说的最小范围的货币 包括纸币和硬币也就是通常说的现金(银行体系之外的那些货币 也叫通货)最容易买到商品 对市场冲击最大 流动性(货币卖到商品的能力)最强 M1 包括M0中的所有货币 还包括M0中没有的活期存款(流动性小于M0) M2包括M1中的所有货币 还包括定期存款和企事业单位的存款等也就是新闻里说的“广义货币”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表示借钱的难易程度 因为价格其实也表示获得商品的难易程度 所以 经济学家把利率叫做货币的价格 利率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货币的需求不是说人们想要多少货币 而是说在人们的资产中 想把多大比例以货币形式持有 房子 股票等等其他很多持有方式 作用 交换的媒介 支付的工具 价值储藏的手段 货币的供给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在货币政策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货币供给是相对固定的 利率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影响投资 银行构建起了储户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很重要
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信誉不可以滥用 如果宏观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或者遇到其他严重的危机 比如战争 存款人就会集中到银行取钱 这就是挤兑 货币政策就是让货币多点还是少点的手段 经济中的货币总量叫“货币供给量”不但包括现金 还包括存款货币等 货币政策就是调节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量 是由私人部门决定的 供给量最终受制于中央银行的政策
三个手段 ①存款准备金 就是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钱 各国中央银行都规定 商业银行不能把自己吸收的存款全贷出去赚钱 而是首先要按一定比例交给中央银行 剩下的钱才能贷出去 这个比例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简称“准备金率”一方面危难时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利息 准备金率提高 利率提高 投资下降 总需求下降 GDP下降 价格回落 过热的经济回复到正常状态 ②贴现率 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钱的利息率 一般人和商家可以向商业银行借钱 如果商业银行也没钱了 可以向中央银行借 中央银行没钱了 自己就可以发行货币 贴现率越高 商业银行愿意借得钱就少 贷款就少 ③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是买卖政府债券的市场 对所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都敞开大门欢迎 政府财政出现赤字 就要发行债券弥补 财政部第一次发债的时候 中央银行不能买 因为如果中央银行直接承购政府债券的话 政府发行债券就没有了约束 为通货膨胀打开了一个通道 但是在公开市场(相当于二级市场)买卖债券 不影响政府发债的规模 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就把货币交给商业银行 叫做“吐出货币”货币多了 利率下降 总需求增加 相反 宏观经济收缩 降温
第十五章 失业
失业的人:一定年龄 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条件 但是没有工作 又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
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全体劳动人数的百分比 而不是失业人数占所有人口的百分比
摩擦性事业(到一个新地方要先磨合一段时间)结构性失业 由于社会所需要的人跟找工作的人不匹配造成的 统称为“自然失业”如果一个社会的失业率正好是自然失业率水平 就说这个社会是“充分就业”的 保持一定失业率的好处是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迫使他们他搞生产效率 避免自己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 第三种是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周期造成的 还可以分为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还有一种“隐性失业”表面上在工作 实际上对工作没有任何贡献 损害的是生产效率 阻止了有能力的人进入企业 工资越高 劳动力的需求越小 而供给量越大 所以必然存在一个工资水平 让需求量和供给量正好相等 这个工资水平就是均衡工资水平 最低工资法不但没有起到保护工人利益的目的 反而是失业增加 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有效途径:技能培训 教育 有效地信息沟通 更根本的是保持经济的发展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格定义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 加权的依据是商品的重要性和产量 是指几乎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出现上涨 并且持续一段时间
最重要的指标是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 有一个国家的统计部门选择若干城市居民有代表性的消费品 跟踪记录这些商品的价格变动 并且选取有代表性的家庭 跟踪他们的购买行为后计算出来的 很大程度上代表经济中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把财富从债权人手里转移到债务人手里 发生了财富的再分配 这对社会是由破坏作用的 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
原因①总需求拉动—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购买 国外的需求
②成本推动 ③人们的预期 “惯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 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 是中央银行没有把住货币投放这道闸门 让过多的货币进入到了市场
治理方法:压缩总需求 比如提高税率 减少政府的购买支出 提高汇率 提高准备金率 提高贴现率 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国债等
还有一个办法 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控制成本的上升 当然是临时性的 管制是有害效率的 还有个理论上的办法是采取经济衰退来控制不断上涨的价格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此消彼长 但是失业更严重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是潜在GDP的增加 是一个国家没有通货膨胀时的最大产出 也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常量
四个因素影响经济增长:自然资源 中东一些国家如果不是地下有石油 可能连生存都不敢保证 有人研究过 富裕的国家多在北温带 或者被海洋包围 而北路地包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都比较穷
物质资本 资本深化——要想经济继续增长 资本投入增加的速度必须快于劳动投入增加的速度
技术进步 技术能让产量增加 是因为它延缓了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 把递减过程向后推延了 一项技术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看他扩散的速度 技术还包括产业的组织形式 也就是如何安排生产 比如劳动分工 原因:技术日益娴熟 减少工种之间的转换时间 促进发明创造
产生技术发明最重要的是基础研究 创新并不是发明创造 而是对已有技术的非原创的改进 可是创新的作用远远不如发明创造 日本生产电视机的时候 美国进行技术革命 而这是建立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的
人力资本 也叫人力资源 包括人的技能 也包括人的组织 纪律性等 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 所以经济学把高等教育主要看成是投资行为 而不是消费 大学教育所起的作用只是发送信号 即证明我的能力比不上大学的人强 不同的专业的人的能力并无不同
最后 是制度的作用 技术很重要 但是制度比技术更重要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即使你样样不如别人 你也可以活的很好 因为别人就像你有求于他那样 有求于你 通过互相交换 你们会实现双赢 即使在落后的国家 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也可以靠着贸易强国
一件事情 只有在原理上确定无疑 才能使人们坚定做此事的信心 这也是理论的重要性
第十九章 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
自由贸易是说商品 资金 人员在全世界范围内应自由流动 贸易保护主义则主张对贸易进行限制 所有经济学家都主张自由贸易 因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让各国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资源在全球的最优配置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什么都生产 没有那么多资源 即使有 也不能做到生产什么都有绝对优势 即使有 也不能做到生产什么都有比较优势
自由贸易不但不会减少就业 相反还会因为其增进竞争 产生新行业而增加就业 对新兴产业的保护也不是借口 高关税诱发走私 腐败 配额就是把进口的食量分配给不同的国家 决定着从每个国家进口的份额 配额是一种经济学上叫做“寻租”的东西 即我爸社会的资源控制在手里 而这些资源不需要代价就可以获得 你如果需要 就得付出代价 比如汽车牌照 不需要成本 但是你要上 就得花钱 倾销在多数时候 只是个无聊的笑话
第三个理由是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 扶持有些高科技首先进入市场 必须采取措施 限制外国产品竞争 最后一个理由是自由贸易破坏了环境 环境倒U曲线 经济发展的初期 随着经济的增长 环境将会恶化 其后会达到顶点 然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会带来环境的改善 这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
第二十章 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
汇率就是别国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 或者说是郎中货币交换时的比率 汇率也叫汇价 即汇兑的价格 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 除了极端情况下 只能在本国使用 而不能在其他国家使用 一是把梅园村到中国的银行在美国的分支机构 后者给他一张汇票 他持着这张汇票 来中国后 就可以在中国银行国内的储蓄所兑换人民币 二是直接拿着美元现炒 到中国后再去储蓄所 涌现超兑换人民币 第一种换的人民币更多 因为没有运送的成本(把美元运回美国)
外汇市场是不同国家货币交换的场合 比较特殊 无形的 电子化运作 并且24小时不停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 抢购人民币 汇率上升 相反汇率下降 只要供求不相等 汇率就稳定不下来 这样的汇率没有意义 人们不会按不稳定的汇率交换于是出现“均衡汇率”决定汇率的最根本原因 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作用应该是使不同的货币在任何国家具有同样的购买力 即买到的东西是一样的 只能起到参考作用 因为“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类似于不动产)而后者又太多了 比如房子 服务等等 而外汇市场决定的汇率更科学 布雷顿森林体系 双挂钩——一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 其他货币按照各自的含金量跟美元挂钩 后来美国无法抵挡人们的套利行为(在国库以35美元的价格购买黄金 之后能在黑市上卖到70美元 之后再回来买) 美元与黄金脱钩 之后体系崩溃 世界货币体系进入“战国时代”各国汇率不再固定 而是对外汇市场的波动随时变化——浮动汇率制度 特点:汇率不再固定 而是由市场决定
有些国家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 政府不干预外汇市场——弹性汇率制度 有些国家则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的干预——管理汇率制度 现在仍有些国家或者地区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比如香港就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港币和美元的兑换比率是固定的
汇率提高好处:生活时评凭空就可以提高 进口成本为主的企业会增加利润 由于进口增加 国内市场供应更加充分 可以稳定国内的价格 不利之处:影响一部分出口 造成一定的失业 引起金融系统的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