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未来银行如何演进的一本好书:Always Banking,never at a bank。
2014-08-27
总算把Bank3.0读完,简单记点东西。该书大体框架上分为三部分,前两章阐述核心观点:银行必须改变;第二部分则详细阐述了分行、客服中心、网银、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乃至社交媒体需要怎么变化;第三部分则从技术角度对未来银行做了畅想,屏幕技术、云和大数据等创新会让银行变得无处不在。作为电子银行从业之人,虽然读来很易理解而且有些观点也多有接触,但通读下来还是有不少触动,也算是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辅助读物吧。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处梳理如下:
一、关于移动支付的深远影响。还从来没有意识到如果未来不需要现金网点会怎样?而现场支付感觉像引发飓风的那只蝴蝶,仔细想想却也确实如此,如果没有现金乃至贵金属等物件,要厚厚的防弹玻璃又如何?毕竟没有客户授权也干不了啥事,去掉现金跟自助似乎也没啥差异。
二、关于银行的观点。已经广为传播,银行不是一个地方,只是一项功能,联想到目前各类支付替代者的兴盛发展,确实非危言耸听。
Always Banking,never at a bank
关键是银行服务,不是银行。
三、围绕客户之体验改变管理机构,说白点,客户在哪里,服务应该就到哪里,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选择权已在客户,你到了那里还不够,所以在第二章里作者提出客户体验问题,核心则在体验一致性,让客户感觉到无论在那个点接触,都像是老友重逢而非要重新打量彼此。
四、分行是否会消失?总结下来,作者认为分行不会消失,但却必然减少,归纳下来未来客户到网点多会干三件事情:大额现金、解决问题-与卡、安全工具等实体介质有关、开户-第一次建立关联。其他时候则通过网络来接触。也非常同意作者观点:靠KYC和监管规定来求生存并非长久之计。
五、关于客户服务,作者观点振聋发聩,还是那句话,客户在哪里,客户服务和支持也该到哪里,所以推特和微博所谓社交群体是实在需要去投资的地方-启发是:社交群是一个接触的机会,可以解决客户问题的地方,而非营销的地方。
六、关于各类渠道和服务的创新。网络银行作者所提出的流量在哪里,销售机会应该关注在哪里的观点,印象中,作者还对比了静态媒体与互动媒体的差异,而发挥互动媒体之优势的核心能力确实交叉销售能力:依托于传统的STP能力,对特定目标制定行销方案并投放,其投入方可见效。移动部分M-pesa值得研究却并非智能手机之好选择,与ATM的结合被作者描述的颇令人心动:如果通过二维码来解决验证问题,确实不需要卡了,却可以完成各类实物交付,加上3D打印、康宁玻璃,想象空间颇大。而ATM或许也会继续成为消费者选择银行的重要因素。【】
七、关于社交媒体,作者还是用一张来描述,除了作为客服,作者讲了一个观点:社交媒体赋予了客户权利,“小蚂蚁也能通过扩音器来发声”,确实如此,更认可其基本逻辑:消费者更相信口碑-》有忠实的愿意分享的客户群-》保持透明及快速的社群沟通:社群无法管理和控制,唯有沟通技巧和透明方能成功。另外作者还提出了众包理念,善用团队之力。
八、关于未来银行,结合科技进步-屏幕、电子纸、多点触控和场景感知会给银行带来哪些变化?云计算和大数据又会如何,没有定论,但有一点能预测,未来生活会越来越科技和时尚,就像康宁玻璃宣传片所想象的未来,银行该嵌入生活场景中去,依托技术进步。而其对增强现实的介绍让我恍然开悟,原来谷歌眼镜是干这件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