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象征。
2013-10-13
读初中时,毕淑敏是阅读练习的常客(加上《读者》)。那时候觉得她的文章读起来挺温婉,谈不上吸引人。倒是现在很奇怪,那时候什么事都不晓得,却被学校要求读这些哲理小品。没有多少阅历能品得出多少心酸?所谓人生大道理成为考试作文卖弄的亮点外,就是口头上应付大人的说辞。这样一个毕淑敏成为我心底对现在语文-文学的指征之一。
然后,时隔多年,终于读完女心理师,这样的作品真心令我意外。意外在于如果说是作家,实在无法认同这样的水平。或者说整个的故事,都让我觉得略显幼稚。
笔记不另写了,就写在这里吧。
*越是艰险越要把自己照顾好,孤身在外,病了岂不雪上加霜!
*贺顿立刻予以回击:“真到了那种时候,也许是吧。可我是不会嫁这种人的。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我知道这滋味,嫁穷人不如不嫁。”
*贺顿进门的时候,又碰上了房东太太,深更半夜的,真是不辞劳苦啊。贺顿本想把房费付了,但老太太没有向她要房费,只是注意地看了贺顿一眼,就进了自己家门。贺顿也就乐得装糊涂,要支出的钱能晚一天就晚一天,要拿到的钱能早拿到一天就必须早拿。这是犹太人的真理之一。
----One. End
可能我太肤浅,理解不了毕淑敏老师这部书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