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本洗脑的书
2013-04-07
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对个人指导方法论的书籍,可以教自己如何更好地学习、更好地适应环境(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健康”的定义标准之一,即是与环境的协调性)、更好地改进……
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正处于屯书期,没有预先翻阅一下,只凭其销售量和一些评论,就购买了这本书。
在翻阅的初期,发现所述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差距是多么大。
还是耐着性子看,但看的过程中,始终有种抗拒的情绪。
起先是以为自己是多本书籍同时阅读,注意力和关注度不够,但之后才发现是这本书有些问题:
1、如同一些书友说的,其实这本书原本就是给不成功的人士讲述如何成功。但不成功的人由于不知道成功究竟是怎么样的,所以由着作者胡诌,反而会觉得作者高深莫测。
对普通人要学成功人士,如果是学习他的管理技巧和方法,这是可以学会的,但如果是想学他的精神和态度,是十分困难的,在人格形成后,没有特别重大的因素出现,指望对自己的精神和人格进行改造,几乎是不可能,也不符合心理发展的。这就是目前所谓“成功学”没有价值的地方,但偏偏是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性格或人格可以改变,而使“成功学”类书籍热销的原因。
2、作者反复表示,自己的研究是关注了企业的长期业绩,并根据这些精选企业的现状所得出的结论,可在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所谓被挑选的企业结局有多么的糟糕,最出名的,是“房利美”,简直快臭名昭著了。
3、企业发展最终还是要靠“道”,而本书说的只能算是些管理的手段和技巧,准确点说,还是精神方面或情绪管理等的,如93页的达尔文 史密斯在公司会议中的“替宝洁公司默哀”。这确实可以在内部表现出对自身企业和事业的信心,但拿出来作为一个刻意的细节,则更显示其对一个伟大竞争企业的无知和玩笑。
4、既然是畅销书,其实无论是作者,抑或出版社,本身关注的就是书籍的受关注程度,至于其干货和水分的比例,从来不是他们考虑的因素。有点良心的,或许是6:4,没有良心的,都是湿淋淋的,也很正常。当然,这里不是全盘否认畅销书,既然畅销,就肯定有其原因。但畅销的原因可能就是将现时的一些热点,以客观的名义进行迷信传销式的包装。噱头很好,但这类书看多了,也吐。
管理是个大学问,如何将一个企业从优秀发展为卓越,一定有其道和行。
人的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只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鼓吹,则鸡血之途总有尽头。
所以书中所举的卓越公司并不名副其实,他们只是在一个阶段有出色的表现,甚至某些真的可以归因于运气。
只有象通用、可口可乐、微软……等,可能有起伏,但能保持长期的稳定,即使是小幅增长,都是特别出色并卓越的。
这其中就不是某个领导人的决定性作用,更是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和客观的管理方向与手段。
而当有出色的领导者的时候,这些企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表现的更好而已。
看过很多很实在的管理书籍,再看这本书,就觉得真心很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