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013-03-19
认知心理学与设计结合的一本书。(有图版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9385b00101jykr.html)
格式塔原理:接近性
接近性:相互靠近的物体看起来属于一组。左边为成行的星,右边为成列的星。
相反距离太远人们无法感知它们是相关的。
格式塔原理:相似性
相似性:如果物体看起来相似,就感觉属于一组
格式塔原理:连续性
我们的视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而不是离散的碎片,必要时甚至会填补遗漏。
格式塔原理:封闭性
我们的视觉系统自动尝试将敞开的图形关闭起来,从而将其感知为完整的物体而不是分散的碎片。
人类视觉倾向于看到整个物体,即使它们是不完整的。
格式塔原理:对称性
我们倾向于分解复杂的场景来降低复杂度。
人类的视觉系统试图将复杂的场景解析为简单和对称形状的组合,所以我们会把上图看成两个叠加的菱形而不是两块顶部对接的隔砖
格式塔原理:主题背景
我们的大脑将视觉区域分为主题和背景。主题包括一个场景中占据我们主要注意力的所有元素,其余的则是背景。
主体/背景经常用来在主要显示内容之后防止印象诱导的背景,背景可以传递信息(用户当前位置),或者暗示一个主题、品牌或者内容所表达的情绪。
格式塔原理:共同命运
一起运动的物体被感知属于一组或者彼此相关的。
相关性和相似性是我们试图给对象分组的倾向相关。
连续性,封闭性,对称性,主题背景则是我们试图解析模糊或者填补遗漏来感知整个物体的倾向相关。
前面都是对静态物体,而共同命运是针对运动的物体。
我们寻找和使用视觉结构
信息呈现方式是结构化和精炼,人们就越能更快和容易地扫描和理解。
我们视野周边的模糊线索可以提供信息,帮助大脑计划往哪里去以及什么顺序移动眼睛。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药品的使用期限标签,边界视觉中的一个像日期的模糊影像就足以让眼球移动,使中央凹实现落在那里并查看。
边界视觉还能很好地察觉运动。我们边界视野中任何运动很可能吸引我们的注意,从而使中央凹去注视它
注意力对思考以及行动的限制
模式一:我们专注于目标而很少注意使用的工具
模式二:我们使用外部帮助来记录正在做的事情
模式三:我们跟着信息“气味”靠近目标
模式四:我们偏好熟悉的路径
模式五:我们的思考周期:目标,执行,评估
模式六:完成任务的主要目标之后,我们经常忘记做收尾工作。
响应的一些方法
显示还剩下多少工作,不是完成了多少。这么说不好:已经复制了3个文件。这么说才好:已经复制了4个文件中的3个。
显示总进度,而不是当前步骤的进度。这么说不好:此步骤还有5s。这么说才好:还剩下15s
从百分1开始显示而不是百分0.如果进度条在百分0上超过了1-2s,用户就会非常担心
类似地,在操作结束时,只要非常短暂地显示百分100。而不是百分0.。如果一个进度在百分100上过了1-2S,用户就以为出问题了
说240不好,应该说大约4min
单位任务内的延迟比单位任务间的延迟麻烦。
一个决定反应延迟是否可接受的关键因素是封闭性的高低。
一个在主要单位工作结束后的延迟并不会困扰用户或者对性能有负面影响。然而,在较大的单位任务中的小步骤之间的延迟可能就会让用户忘记计划中的下一个步骤。总的来说,有高度封闭性的动作,例如保存一个文档,对延迟较不敏感。封闭性低的操作,例如敲字,对反应时间延迟更敏感。
在一个单位任务执行的时候,用户将目标和所需信息保存在工作记忆中或者知觉区内。人们在完成一个单位任务后,移向下一个任务前,他们会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