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蚕抽丝、挖矿铸铁,如何制曲酿酒、造船行车?《天工开物》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如果每一项技术都是一部武林宝典的话,打开《天工开物》,你就会学到如下绝技: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一阳指、吸星大法、少林十八拳、易筋经、葵花宝典……
难怪日本人得到此书后,视为瑰宝。
虽然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将各项技艺的详尽制作方法、实用工具、注意事项展现出来。内容详尽实用而又有趣。

做的笔记
-
霍金带我们进入“宇宙学小圈子”
2016-03-26
霍金说,18世纪的时候,哲学家把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做他们的领域,并讨论宇宙开端的问题。19世纪和20世纪,科学变得过于专业化和数学化了,哲学家的范畴自嘲只剩下语言分析了。哲学家尚且如此,何况普罗大众呢?!
21世纪,科学发展更加让人眼花缭乱,虽然有各种书籍读物、影视作品科普宇宙知识,但是,真正顶尖专家还是很少“抛头露面”现身说法的。
霍金通过这本书,把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超弦理论等处于科学“小圈子”里的东西,清清楚楚地展现给了普通民众。
《时间简史》一经出版即持续热销,一方面是名人效应,另一方面是匹配了供给和需求关系。在供给上,霍金提供的是货真价实的商品,他的知识就像驴面前的胡萝卜,正好是普通人想要,但又恰恰处于民众需要踮起脚尖或者使点劲才能够得到的层次。在需求上,随着科普知识的普及,比如电影《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大受欢迎,大众对宇宙的起源、状态、未来的兴趣越来越大,疑惑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需要的不是零零碎碎的知识,而是系统性的学说。
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对宇宙探索的不同理论,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到托勒密日心说,到伽利略开启近代科学,到牛顿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到不确定原理、超弦理论等等,这个过程很有趣,就像一关关游戏,不同的科学家接力解锁,这么一关关走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欣赏他们带给我们每一关不同的景色,去理解、吸收其中的玄妙。
虽然很少接触相关科普知识的人,读这本书会有些吃力,比如时空扭曲到底什么意思?多维空间到底如何理解?奇点是什么?
正如这本书所说的,读懂读不懂都是一种收获。
它首先让我们看到了宇宙探索过程框架,对基本的理论有了概念,对哪些地方不理解有了方向。正是这些不懂,才会开启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好奇心,在以后遇到相关知识时努力做一块吸水的海绵。
我们既然看到了“小圈子”里的相关规则,下次再接触时,还会拘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