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样一本很“空虚”的书籍,读了跟没读感觉是一样的,因为作者是站在很高的层面上讲创新,比如他说水平进步不是真正的创新,只是数量上的复制而已,唯有垂直进步才是从0到1的创新。可以说,这是一本适合想成为马云那样的人阅读的书籍,如果你怀有全球化视野,又站在为人类带来创新的视角,那么这本书最适合你不过了;如果你想通过读这本书来寻找创业灵感,或者想看看具体PayPal如何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这本书无疑会让你失落。这本书之所以如此畅销,除了出版社出色的运作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恐怕是有一个响当当的作者——彼得·蒂尔。
彼得·蒂尔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他的硅谷“创投教父”称号,从开始创办PayPal卖出15亿美元天价,到设立蒂尔奖学金鼓励大学生创业,再到第一个为facebook投资,处处都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视野,以及不拘泥于现实的魄力。
一本书所谈论的方面甚广, 对它的评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里我独评“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第14章:创始人的悖论)。PayPal的六个创始人被视为怪胎,其中四个人在高中时期造过炸弹,既有来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潘宇,也有来自富有家庭放弃高薪职业的肯·霍威利,这些人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特性独立的个性让他们得以成功,此外还有维珍唱片公司的公关之王理查德·布兰森,facebook创始人之一的肖恩·帕克,以及娱乐明星Lady Gaga和迈克尔·杰克逊等等,作者以这些人来举例说明鲜明的个性造就了他们的成功,虽然跨度有些大,且对于小众来说不是那么接地气,但至少这些人的成功证实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
大数据不等于数据大
2015-11-28
这两年我在各种有关大数据的字眼经常映入眼帘,但并不知道何为大数据,什么样的数据算的上大数据,大数据到底有哪些价值,除了时常听到的大数据可以指导宏观方面的应用,其实我更加关心的是大数据对于一般的企业有没有用,甚至对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到底有什么用。
带着这样的关心我翻开了这一本书,我径直地奔向了关键章节,首先我明白了一个概念:大数据不等于数据大,大数据与否取决于数据规模、结构复杂性和关联性,简单地说某个公司的数据量大并不等于说这个公司具备拥有和利用大数据的前景。而增强数据结构性,加大数据关联性,把碎片化的数据用种种手段整合起来并加以利用,这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方向。
未来三五年,在网络平台层面上有机会产生创新性突破的有三个方向:个人数据集成,公共服务数据集成,物质生产数据集成,这三个方向正好是一个由个人、社会和物质世界三维所组成的空间,这个空间在大数据时代有机地融合起来,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机会。
接下来我在书中希望找到企业应用大数据的具体方式,其中有一篇题为“迎接大数据制造业的到来”能为这个疑问揭晓一二。简单地说,大数据应用在制造业至少有几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现在越来越多变成了数据终端,具有生产,储存,传输和加工数据的能力。其次,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到运维等整个流程都依托各类数据和数据方式的完成,高度依赖数据互联网。再次,产品销售以售后持续服务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如苹果公司除了手机和平板电脑,真正的明星其实是它的网络应用商店,这个应用商店仅收入规模就超过了除谷歌以外的所有网络公司。这样看来,苹果公司既不全是IT制造业,也不全是网络服务,最好的办法就是另外定义一个产业,叫做大数据制作业。
至于大数据对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到底有什么用,从这本书并不能得到清晰的解读,毕竟这本书是从作者发表的一些文章进行的整理集合,对于知识点或者例子没有系统与深入的分析,若能从这本书中读到一两个对自己有价值的观点便已足矣。
-
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
2013-05-06
《自然的魔法》融合了清晰的思想实验、眼花缭乱的插图和稀奇古怪的事实,解释了奇异多彩的自然现象。物质是什么构成的?宇宙有多老?为什么大地像零碎的拼图?海啸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那么多动物和植物?第一个人是谁?这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图解探秘故事,它不仅从各门学科寻找线索,还让读者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
-
这一根手指值得敬仰
2016-08-05
读这本书才知道伽利略为什么是一个标杆人物。
-
时间很神秘吗?
2016-04-12
这本书很早就名声在外,作者霍金还时不时地露个面,更增添了神秘性。
江湖对这本书最多的一句评论是:“看不懂”,而说者毫无愧疚之感,看不懂似在情理之中,看得懂你就不正常了,你外星人吗你能看懂!
好吧,我只能借一句话说,懂不懂都是收获。
话闲少述,接入正题。
其实这书是讲之前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是怎么探索宇宙和时间的过程的,因此我相信大多数人是可以读懂大意的,咱们忽略一些细节及具体理论,也能从书里了解宇宙的起源、时间、空间以及黑洞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不要人云亦云看都没看就理直气壮觉得真的看不懂哦,哪一本书我们又曾真的完全读懂了呢?
你说是吧。
这书不是讲霍金的,霍金也并没有提出什么高大上的科学理论,他只是一个学物理的,正好对时间与宇宙这个事情思考的深入一点,然后用麻利的语言写成了这本畅销的《时间简史》,至于为什么这么畅销,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迎合了大批读者对时间的好奇心吧。
接下来,我先简单地以几句话概况一下几个知识点,这样你就知道这书大体讲了啥了。
[1] 关于宇宙的图像。对于宇宙有没有起源的问题,大哲学家康德也很矛盾:如果宇宙没有开端,那么时间就是无限的,如果宇宙有一个开端,那么这个开端之前呢?这个问题在后来才逐渐解开,因为科学家哈勃观测发现宇宙在膨胀,这预示着宇宙从一个点开始的,因此大爆炸之前,宇宙不存在,时间也不存在。也就是说,时间不是无限的,时间是从大爆炸的那个点开始的。
[2] 关于膨胀的宇宙。为什么宇宙会一直加速膨胀?如果不膨胀,那么在引力的影响下宇宙不早就坍缩了吗。再说,还有占宇宙绝大部分的暗能量与暗物质的存在,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宇宙会一直不停地膨胀下去。
[3] 关于空间与时间。这里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两个理论: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通俗一点讲,狭义论说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以随着速度的变化可快可慢;广义论则说,引力不是力,而是由于时空弯曲造成的。
[4] 关于不确定性原理。这个原理还有一个名字:测不准原理。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要测量电子的速度需要用光照,但是光波会干扰这个电子,因此怎么也测不准。而且单个光子的运动毫无规律,也无法准确测量,只能用概率或者可能性,这就是量子理论的根本原理。
[5] 关于时间箭头。一个物体运动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时间可以么?可以肯定的是,时间只能向前,不能向后,咱们只记得已经过去的事情,却不能记得未来的事情,这有点任性,对就是这么任性,就是我们的宇宙一直在朝着膨胀的方向发展,这是它唯一的方向!宇宙的无序性从来只能在增加,不会自动减少。
[6] 有关虫洞与时间旅行。对于在宇宙里构造一个虫洞用于时空穿梭,这从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现实中做不到。而对于时间旅行除非能将速度加到光速,否则绝无可能,而且咱们也只能旅行到未来,不能时间旅行到过去。不然你回到过去,一枪把你爸毙了,岂不就没有了你啊。没有了你,你怎么又能毙了你爸的呢。因此这相互矛盾,回到过去不可能!还要多说一点的就是,去到未来的意思不是说你提前去了那个年代,而你家里人还没有去那个年代。而是说你去的那个年代,你家里人已经在那里了,而且都一大把年纪或者已经入土为安了,世界一切都变了,回不到从前了,只是这个时候你的岁数小而已。
[7] 关于物理学的统一。宇宙中的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律进行描述,解释引力用广义相对论就可以了,解释其他三种力用到量子力学是可以做到,只是广义论与量子力学水火不容啊,后面出现了一种弦理论,可以勉强进行一下解释,但是还没有获得物理界的认可。
甭管你认不认同霍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反正他能把这些问题串联起来,外加一些个人的思考,这本书的体系就这么成形了。物理学家很多,写科普书的人也很多,比霍金更深刻理解时间是什么东西的人相信也有不少,但就是在那个时间那个情景他推出了《时间简史》,结果连霍金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书比麦当娜谈性的书卖的更好。
总之,第一个人这么成体系又挺通俗地谈时间,霍金做到了,而且是在患有渐冻症的情况下,因此阅读此书除了感受一下似懂非懂的那种意境,更多的是向科学致敬,向这些科学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