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吧,做足够好的妈妈,不要完美_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 放松吧,做足够好的妈妈,不要完美
子晓子晓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07 11:06:28

放松吧,做足够好的妈妈,不要完美

身为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我明白一点,我的孩子成长带给我的挑战,永远不可能在我的预测之内;永远的都不会知道,下一刻我的孩子会给我出什么“难题”。我对孩子的期望,也由刚出生时候的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到后来希望他吃的足够多,长的足够壮,希望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的孩子也马上做到,还要做的更好,比别的孩子更优秀,更出色。我认为他好,我便心安,我认为他不好,我便焦虑。

自认为自己是个成长型的母亲,也阅读了很多的育儿书籍,和很多心灵成长的书籍,但这些焦虑一直都伴随着我,如影随形。我一直努力以“无条件养育”这个理念,作为我育儿的核心理论指导。“这很难,但值得我全力以赴”作为我的精神鞭笞。我心里的某个角度知道,无条件养育真的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我穷其一生也许只能是更多的靠近。

实践这个美好的理念,对母亲来说,是一个极高挑战,慢慢的,我忘记了自己的实际能力,渴望给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环境,当我不能做到时,对自己有了深深地自责,虽然一直很努力,也从来不觉得自己做的有多好,对孩子也有了很多的歉疚,而因为歉疚,忽略了自己的很多需求而去满足孩子的需求,本来立下的规则也一次次的松懈掉,直到化为乌有。直到一次进入很深的冥想,我才看到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我渴望事情变得完美,只因为自己内在如此的无力。

收到《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时,我看到了作者是60分妈妈月华。这还是我第一次接触“60分妈妈”这个妈妈概念,心有有些好奇,怎样的妈妈会是60分妈妈,怎么做才是一个60分妈妈?心里还有一些评判,为什么是60分,而不是59分,或者61分,这一分就有很大区别吗?谁来打分?难道是妈妈以外的人,凭什么,他有什么资格给一个孩子的母亲来打分?难道是母亲自己,那么母亲给自己打分,她又按照怎样的评分标准?

带着这些疑惑,我急急的翻开了这本《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慢慢地,我的误会和评判找到了答案。60分妈妈,不是有个外人来给妈妈评分,只是作者把“足够好的妈妈”定义为“60分妈妈”。我第一次接触到“足够好的妈妈”这个概念是在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博客里。当时,我也非常认同“足够好妈妈”这个概念。

作者月华介绍到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提出来的,对于“足够好的妈妈”或者说是”60分妈妈”,是说母亲用60分满足孩子的安全感需求,而剩下的40分是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是足够自由的,能让他发展自己的的个性和能力。

孩子的出生就像一颗埋在地里的大树的种子,已经拥有全部的潜能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而60分妈妈就像是土壤,呵护他,提供给他成长所需要的所有养分,而剩下的40分是让种子自己吸取营养,破土而出。随着小树苗慢慢长大,60分妈妈依然只是做土壤,做阳光,把40分的空间留给小树,他自己会长成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大树。土壤不能替种子成长,但是他要具备足够的养分,让这个种子深深的扎根于它。

对于妈妈土壤来说,提供给孩子种子最主要的养分就是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他基本的身体和精神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的发生改变,所以要成为一个60妈妈,就要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基本需求,包括精神需求和身体需求。

剩下的40分,则是把空间留给孩子和自己,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彼此独立和自由,孩子有自己成长要面对的功课,妈妈也有自己要去面对的内在成长功课。如果妈妈把这40分的空间全给了孩子,孩子和妈妈就会在精神上纠缠不休,孩子渴望独立而不能独立,对自己的妈妈会产生强烈的愤怒,而对自己不能独立感到非常的无能和无力,而一个妈妈,把自己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活的还能知足快乐吗?

在《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的第一个章节,月华提到了母亲生产和催奶之痛,我马上想到了自己也是走过这样一条路,不免惺惺相惜,在她的提醒下,我给了过去的自己一个温暖的充满肯定和接纳的拥抱。拥抱过去的那个自己,已经做的足够好了,无须自责。

我们都会遇到孩子吃饭,吃零食,打人,哭闹,撒谎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作者从孩子的成长发育角度解释了这些问题,60分妈妈会怎么做,作者也给了相应的建议。当然,书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出现同样的问题时,可以参照书里提供的建议,但那不是模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虽然不能完全参照,但是,妈妈的思想信念先要转变过来,孩子的很多问题就是他成长中的正常问题,不是妈妈做的不够好,当我们不要求自己和孩子完美的时候,我们彼此的心里负担就轻了,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自己家附近没有同龄的小孩,所以儿子成长没有玩伴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问题,为这事自己一直纠结内疚,经常忽略自己的需求而陪孩子玩耍,我认为这样可以弥补孩子。当我努力陪孩子玩的时候,我就是要求自己做一个完美的“100分”妈妈,这并没有让我觉得很快乐。理解了“足够好的妈妈”后,我明白外在的环境问题不是我造成的,是事实存在的,不是我能改变的,而我也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内心便轻松了很多。

在《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最后一个章节,作者提出从幼小衔接的角度提出,孩子认字不用过早,从大班开始就可以。我认为不用这么绝对,依据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孩子会出现识字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内,我们准备好了环境,孩子会有一股内在的动力从中学习认字,这会给孩子带去很大的快乐和满足,这方面可以参考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关于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在《P.E.T.父母效能训练》有一套完整的倾听方式,让我们可以去读懂孩子的情绪。

我认为,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而不是完美的妈妈,最主要的是从内在去接纳自己,爱自己,照顾好自己。一个母亲即使在头脑里说了成百上千遍我只需要做个“足够好的妈妈”,但不从内在真正接纳自己就是不完美的,内心依然会纠结矛盾。接纳自己,就要去成长,去修行,也即说“育儿育己”!
文/子晓子晓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