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心理师(下)》中,一个幼年被继父强奸,留下心理阴影、处于精神分裂边缘的自卑女子,通过心理学学习,一步一步战胜心魔,并摆脱了心理学导师的控制,从地狱回到了人间。
贺顿能够战胜心魔,首先要归功于贺老太太临终前的严厉教育,日日读书不辍,扩宽自己的眼界和心胸。
其次,她要感谢丈夫柏万福的爱。这个窝囊、软弱、愚笨的男人,在发现她出轨之后,无条件地包容她。
最后,心理督导姬教授,用多年积累的心理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剑走偏锋,唤醒了贺顿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童年回忆,逐渐治愈了她。
博览群书、无条件的爱、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永不放弃的决心,是治愈创伤,从地狱回到人间的四个要素。
PS:
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意象,是“弗洛伊德榻”。基本上,大多数心理咨询诊所都有这个供咨客躺卧放松、回忆往事的卧榻。它的外观、色彩、质料并无统一的样式。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弗洛伊德榻”,只是弗洛伊德家中的一个普通沙发,外观、色彩、质料皆无特别之处。
但是,后世的行为艺术家,在弗洛伊德的维也纳故居中,用冰冷、刚硬的金属,打造了一个造型极为夸张的“弗洛伊德榻”。它的隐喻是:如果你想治愈心理创伤,请直面你最不愿意面对、压抑最深的痛苦,这是治愈的前提条件。
从地狱回到人间,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