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国内算是比较出名的,不过这副标题实在是画蛇添足得很。英文标题是:
Presentation Zen – Simple Idea on Presentation Design and Delivery
完全没有所谓职场的字眼,而且你如果在职场上用这些秘技,那就死定了。因为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实在没啥太多的“演说”要做。
从演说的角度而言,《演说之禅》还是提供了很好的指南,尤其是一上来就谈“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演说在以前,其实是没有什么幻灯片的。后来有些辅助,到了数字时代,才铺天盖地的幻灯片。微软PPT软件的易用性功不可没,虽然被鄙视为没有“品味”。
所以,当重新回归到没有幻灯片的演说上,反而能做得更好些。
当回到单纯的演讲上,那么所有的准备重点就放到了话题本身。首先的构思就是回答清楚两个问题,想说明什么事情?意义何在?
然后便是用简单、清晰和精炼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当把这些都想清楚了,在投入到作为辅助功能的幻灯片上,就不会主次不分了。同样遵循简洁的原则来传递信息就可以了。
但是当我们回到日常的工作中,更多的是把幻灯片当作一种文档模板来使用。通过大标题来传递主干信息,通过繁杂的内容来传递具体的数据。好处其实是很多的:
- 约束文档的规模,帮助用更简洁的方式传递信息;
- 适合会议后再反复研读,寻找信息;
- 既可以讲,也可以读。
很多时候,好处就是坏处。从演讲的角度来说,还不够简洁,也并不希望听众由于阅读文字而分散精力。
作者提供一种方法倒是可以借鉴:幻灯片用来演讲,注解用来辅助演讲,更细节的讲义可提供给听众进一步的阅读。或者把细节放在backup部分。
书中提到了由www.pecha-kucha.org 提倡的20×20活动,让我很有兴趣参与一下。就是用20秒讲一页幻灯片,总共20页。就是在6:40内完成一个主题演讲。和TED类似,不过更短。作为一种训练,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在职场上,还是要根据场合,适当选用。免得画虎不成反类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