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收到的提醒有点儿多,是两篇日志的推荐与喜欢。因为忙,没有顾得上细看。
我算是豆瓣老用户了吧,可是写的不多,也不好,被推荐最多的是那篇《若是它真的要走,不会理你是不是一无所有》(http://www.douban.com/note/207860175/)。谈工作的。
这一篇让我多了近600个关注。所有因为它而关注我的友邻,真的都应该好好读一下这本书。
你从这本书里能获得的安慰和帮助,可比我的一篇小破文章要多出太多了。
躺下来拿起书看时,我朋友瞟了一眼封面,嗤之以鼻:别人看书都是往高处走,你怎么越看越倒退?
我白了丫一眼。
怎么说呢,曾经年少爱装逼,看书尽挑些云山雾罩虚头巴脑的,图个“感觉”。总觉得老老实实列出1234条办法的文字没法读,心里冷笑:谁要你教啊,当自己是谁啊。
工作之后,就把这狂妄的不知好歹的心渐渐收住了。遇到资深一点的同事谈项目经验,就认认真真地听,一句句记在心里。
不一定要完全照做,但值得参考。事实证明能少走很多弯路。
慢慢就知道了,有一些靠谱的人的靠谱的经验,真的很宝贵。踩着他们的脚印前行,可能不会看到更新鲜的风景,但一定会跟着他们到山顶。
所以看这本书时,心里很平静,态度很认真。
并没有从第一页看起。我最想看的是时间管理。
我的拖延症极其严重,很多事情堆在手边,不到最后时限总是不愿意去碰。众所周知很多拖延症患者都会在最后关头灵感闪现,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有时候我也能这样,有时候就不一定。——我觉得上帝只是可怜拖延症患者,才让大家偶尔能爽一回吧。
这是病,得治。不能因为病带来了一点小甜头,就罔顾事实讳疾忌医。
其实对于大领导来说,过程不重要,方法也不重要,只要你按时完成工作就行。
但是我也有个小团队呀。我们这样开放的办公环境,没有隔断,两边坐的都是我的团队同事,我的一举一动也都被大家看在眼里。如果上班时间总是不忙工作的事情,怎么让大家心里平衡?
怎么能在上班时间专心地工作,提高效率,这本书在第一章就给出了答案。办法很简单,照做也不难,但坚持一定不容易。
看的时候很佩服日本人那种严谨到有些死板的工作方式。
其他的章节,就如老猫所说,“任何一个干过三、五年的家伙,如果他干的还算顺手的话大概会觉得是啊是啊,我就是这么干的呀。”道理真的都不深,但是我相信,能坚持的没有几人。
有时候我会震惊于书的便宜:比如上海译文出的那套经典名著翻译系列,每本售价不过10元左右。多棒的书啊,多少牛人的心血啊,三本加起来才抵一份味千拉面。
@龟龟 是啊,我不懂这个行业,不知道每个环节的利润和分账,但是怎么算都觉得少。尤其是这些翻译的书,看的时候总想,这么多人参与,还定价怎么低,每个人才能分几块钱啊,要是卖得不好,就更惨了
上海译文的这个名著系列,http://book.douban.c
一想到这世上有这么人用心地做这么好的书,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就觉得特别感动。总感觉多买多读才能对得起这个行业(好像自己多重要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