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个人化的《金领》玉律_金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金领 > 极度个人化的《金领》玉律
Horacex 金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10-03 15:10:24

极度个人化的《金领》玉律

原文地址:
http://horacexiong.com/2006/10/03/%e6%9e%81%e5%ba%a6%e4%b8%aa%e4%ba%ba%e5%8c%96%e7%9a%84%e3%80%8a%e9%87%91%e9%a2%86%e3%80%8b%e7%8e%89%e5%be%8b/

     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吸引我的是它作者的简历。一个31岁成为世界五百强(B&Q百安居,一家1969建立于英国的家具用品商)的中国总裁的年轻人。非常牛逼哄哄,呵呵,符合流行畅销书惊世骇俗的概念炒作要求,我也就把它当作“畅销书”来读了。有点可惜的是“作者”卫哲看来不太擅长文字书写——因此本书全文都以执笔者王逍海和“被采访人”的对话方式展开。无所谓了,内容是重点。

      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带有极强作者个人、个性特色的“经验录”,作者讲述了自己在10多年的职业发展生活道路上的种种感言和经验教训,给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些非常个性化的建议。先看看简介:

     “卫哲,一个现代年轻经理人的典范。
     他当上首席执行官的时候还只有31岁,是世界500强中最年轻的中国总部CEO。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如此平步青云?他在职场成功发展的进程中有何秘诀?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如何从白领这个台阶迈向金领层次?
    本书以朴实而又贴切、中肯而又实用的成功心得向我们剖析了一个成功者的路程,全面地揭示了职场的攻略。
    全书涉及职业生涯的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上班心理学、工作模式、管理技术、人际影响力、演讲和交流艺术、休闲等方方面面,相关成功学、管理学、心理学、交际学甚至人生哲学等诸多领域,这种广度和一定层面上的深度不仅是职业经理人的必备,也是各种培训中心和大学NBA的生动教材,还是每一个对职场充满幻想和期待的年轻人的入门。更是从白领如何成功迈向金领的指引。
  书中所有章节概括起来,无非只涉及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别一部分涉及企业管理,尤其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管理。”

      首先要承认的我之所以花时间读这本可读性不是很高的书有两个原因:我和这位卫哲相比相比还年轻得多(他70年生人,长我12岁),他曾经经历的起点或许是我正在经历的;我自己恰好也在一个小型的国际化公司亚洲区分部工作,可能同样面对他曾经面对的所有问题。所以这本书的确给了我一些有趣的东西。由于这本书的漫谈格式,没有多少系统性可言,只选择几个话题可以在这里解读下: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这句话讲的是如何在一个纵向的发展方向上掌控自己的职业节奏——在理性地了解了自己在职业生涯金字塔中所处的位置之后应该如何去完成本职工作并且同时向着更高层次提升自己。这个概念里首要一点就是要:先吃好自己碗里的东西,怎么吃?你一个人吃不完怎么办?让你的下属吃、让你的同事帮你吃——这一点恐怕是中国人人性中最难做到的一点。君不见传统的中国企业中多少部门领导想尽一切办法压制下属,不敢也不愿放手让自己的下属学习、犯错最终不断进步最终代替自己。在我看来,”Make yourself redundant” (让你自己变得多余)是领导力的最高境界。当你成功地让你的团队在离开你的领导之后依然能够表现卓越,你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同时也让你自己有了时间和精力去面对新的挑战。如果你整天小肚鸡肠压制你的团队成员,不愿意传授、分享你的工作技巧、成败经验,不愿意让你的新同事和你一样表现卓越,那么你永远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拥抱更广阔的未来。而且最可怕的是:如果没有人有能力代替你的工作,你的上级怎么敢提拔你到更高层次的位置呢?正常的思维逻辑应该是:哦,这个年轻人把这支队伍管理得如此仅仅有条,以至于他可以离开做点别的什么了。说到底,这是“胸怀”大小的问题,是眼光长短的问题。

      中国区和全球总部的沟通

      由于作者是中国区负责人(首先当然是中国人),直接向英国总部汇报,因此会面对本土实际发展环境和总部投资人“头脑中”的本土环境之间的矛盾的挤压。在这种层次上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一方面你要向全球董事会展示你的工作内容和成绩;另一方面你要争取合理的企业资源(资金、人力、策略),这一方面是沟通的艺术(管理股东的期望值并且赢得长期的信任和支持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是管理的技术(你必须能提供一种“透明的沟通”和“全方位、开放式的信息审查模式”)。具体到我自己,就是每个月(季度)定期的balance sheet更新报告了,将来还得涉及到阶段性的项目开发状况汇报——作为开发公司,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所有这一切沟通和控制,不仅仅关系到公司发展的战略大计,也关系到你自己在这个公司的利益,而且关系密切。”

      工作强度,压力和效率

     “长久性地将太多的时间分配在纯粹的工作中并不能提高工作质量”因为“90%的加班者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利用正常上班时间”

      卫哲先生对以上三个词的定义让我非常赞同:

      工作强度——单位时间内需要去完成的任务数量,是指工作的密度,是由工作本身决定的自然特性,短期很难改变,但是可以通过长期努力去改变。

      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已经完成的任务数量,是指工作的方法导致的结果,是高度可控的。

      工作压力——未完成的工作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可以由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减少未完成工作量而不断降低。

      “工作的艺术,就是尽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减轻工作强度,这就是工作的目标。”注意,时间在以上三个定义中并不是决定因子,因此,因为正常工作时间的效率低下而导致的加班是最愚蠢的行为。所以我真得无法理解整天在msn上哭喊加班的人抱怨什么——为什么在正常时间内无所事事聊天看无聊网页呢?

      休假的意义

      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和我个人的经验不谋而合,呵呵。休假对于中国传统企业可能意义仅仅是一种额外福利,无论是员工还是雇主都如此认为,然而在实际中休假本身拥有重要的三种作用:

      休假是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和必要保护,而且休假前后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休假是对员工工作能力的检验——如果一个员工(尤其是高层员工)休假以后公司的相关业务就完全停滞,这反映了他未能建立起一个能自我控制自我导向的强健团队,是他领导能力上的失误——或是如上所言,他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内容和其他员工共享导致的工作中断。“如果休假期间手机不断地响,说明我的管理能力还不够以至于不敢更长时间地休假。”这恐怕是一个CEO管理能力最直观的试金石。

      休假期间,别人会换一个角度看你的决定,代替你工作的时候,会暴露出你之前工作的失误和盲点,这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这一点我所在的公司恐怕是我知道的最人性化公司:每个员工每年有15天以上的带薪假期,只要获得上级的许可,员工可以任意设计自己的假期时间——更离谱的是我们总部的同事每年根据国家法律拥有2个月的带薪假期。呵呵,这导致每年夏天办公室几乎空无一人。

      有意思的话题:

      我第一在一本严肃的探讨职业和管理的书里看到谈论桃色关系的话题,哈哈。卫哲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如何避免办公室恋情和婚外恋骚扰的方法。难道,所有过早在职场崭露头角的年轻男性都会面临这种问题?:S

      综述: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毕竟,作者的坦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只能作为一家之言去借鉴,因为作者的个人经历是无法拷贝的,而且作者所在的英国企业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身上的强烈的保守气质,正如作者自己坦言,这种气质和作风适合守业, 但未必适合创业。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极度个人化的《金领》玉律”的回应

阿鹕 2007-01-30 23:57:29

办公室恋情还是很有讨论价值的,本月,本公司一对儿失败的恋人相继离职!应该说,给花了力气培养他们的公司和领导以及同事都带来不小损失,有时间会去看这本书!你的评论总是很详细,写得很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