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阅读的一本书,引荐了当下熟悉的一些例子,可以很好的让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去学习,实践。可以看得出作者拿出的都是生活中的干货。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感觉书里缺乏一个贯穿全书的逻辑和框架,作者讲的苦口婆心,可有些故事真的很缺味道。
纵观全书,可以作为镜子,然我们在生活中反思与借鉴。
1)想心平气和的说话,就不要让自己轻易被别人打扰
2)只有客观、准确的掌握一件事情中所涉及的核心数据,才能把眼光落到实处。当我们学会用数据来检视和指引我们的行为的时候,获得结果会更精确,行动也会更有效率。
保持客观的目的在于让我们接近事实。
3)练习说话的方法是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陈述一件事开始练习。
4)强者才敢示之以弱,智者才会知道自己的最终方向在哪里。
5)敢于自嘲的人才是内心强大的人。
6)说有分量的话你才会变成有分量的人。你的能力决定你的心态。
7)看问题的角度要正确,拥有正确的态度,多么紧急的时刻,你也不会说错话。
我只是把我自己感兴趣的几点抽了出来。
我觉的一切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把书中看到的例子,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比如7),我也快毕业了,刚好参加了好几次面试,在不同的面试阶段,面试的重点是不一样的,简历关看硬件,笔试看IQ,群面看个人能力,单面的时候就看你对公司的价值观认同或者你的个人的一些软实力以及你是否真的愿意加入这家公司。读到书中的例子,感觉很有共鸣,你在总裁面的时候做了错误的表现。
张老师书中不乏这种接地气的例子,与我们职场菜鸟的学习,工作生活相关,容易让读者自我思考。
但我想软肋也很明显,不适合那些老谋深算,已经很有阅历的中年大叔们品读。估计读者定位也就放在了20-30岁的职场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