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羽专访(by《长春晚报》)_大生意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大生意人 > 赵之羽专访(by《长春晚报》)
XIONGDIMEN 大生意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2-16 11:12:51

赵之羽专访(by《长春晚报》)

       《大生意人》作为一部以清朝经商为题材的小说,里面既展现了奥妙的商业智慧,也揭示了传统的政商关系。为什么想到写这类题材?
    这源于我几年前的远游经历。那时候我因为种种机缘先后去了山西平遥和安徽黟县,在中国最有名的两大商帮“晋商”和“徽商”的发源地盘桓多日,深深为清代商人的巨大财富和个人魅力而震惊。那些古老的建筑中仿佛留存着一种神秘力量,一旦深入挖掘其中的往事,就会如同身历一般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就此萌生了要用文字编织一幅晚清商业浮世绘的念头。
    清朝特别是晚清是一个商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商人的种类非常多,小到走街串巷的货郎,大到富可敌国的盐商、势力庞大的内务府皇商、连清政府都可以左右的洋商以及以地域划分的“十大商帮”等等,可以说晚清商战的激烈程度超过了以往历朝历代。此外,清朝的政商关系也异常复杂和畸形,商人如何去走这根钢丝绳?这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其中不免花样百出,千变万化,写成小说自然好看,这也是我选择这个题材的又一原因。

    小说里涉及到大量关于徽商、晋商等各大商帮的典故和历史,而且胡雪岩、乔致庸等诸多历史上著名商人也均有出场,为什么你对清朝商业史这么了解?
    从我个人角度,因为家世缘故,加之祖籍所在地距清朝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老满城不到一百里,从小就听过许多关于清朝的历史和传说,因此我多年来对清史保持着持续的兴趣,读过许多热门和冷僻的史料。
    后来又因为挖掘清代商人的事迹,找了很多专门史来看,对当时的商业习俗和掌故也有了一定了解,安徽、山西等地的县志也看了不少,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因为繁体字看多了,见到简体字都觉得别扭。这样的资料准备工作在动笔之前大概进行了两年,做了二十多万字的笔记,慢慢地对清朝商业史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才开始着手写《大生意人》这部小说。

    小说名叫“大生意人”,对这个“大”字作何理解?
    同样的一笔生意,由不同的方法来做就可大可小。如果只是盯着眼前的利益,做“一锤子买卖”,那就是一笔小生意;如果自身胸怀够大,眼光够长远,把这笔生意当做整个商业生涯的一部分来做,那么做的就是大生意,善做后者的生意人就可称之为“大生意人”。
小说中的主人公古平原就是这样一个商人,他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在生意上的所作所为往往不为人所理解,但事后都被证实是一次高明的投资。古平原之所以能做到富有远见,是因为他看透了生意的本质:所谓“生意”,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买有卖才有生意,所以无论怎样吃亏,只要最后赢得人心,这笔生意就是一笔成功的大生意,换句话说,能凝聚人心聚拢人脉的生意人才是笑到最后的大生意人。

    小说主角古平原本来是个读书人,却一步步“下海”做生意,最终成为一个大生意人。你认为读书人经商(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儒商”)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从商术上讲,读书人比起普通的商人更加重视知识的力量,所以做生意的时候往往谋定而后动,注重建立商业信息渠道,分析商品供求关系,使得读书人从起步就具备了做生意的有利条件。
从商道上讲,束发受教的读书人讲求孔孟之道,对于“信”字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追求,这与商人“无信不立”的要求不谋而合,无形中为做大生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人将这部《大生意人》与高阳的《胡雪岩》相提并论,称它为传统政商题材小说的“里程碑之作”。你怎么看待这一评价?
    高阳先生是我极为推崇的一位历史小说家,能与他相提并论是我的荣幸。《胡雪岩》中指出了一个商人在混乱年代想要成功必须“借势而为”,而这部《大生意人》在继承了高阳先生这种观点的同时。又道出了“逆势而上”的必要,说白了就是“该拼则拼,不可一味圆融”,这也是古平原这样一个读书人经商所特有的气质。
对于外界的评价,其实就我本心而言,能为读者写出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就已心满意足了。

    小说故事的开头发生在东北,这与你是东北人有关系吗?
是的。故事本身从哪儿发生都可以,但是我更愿意从白山黑水写起,毕竟故乡是最熟悉的地方,作为小说的开端可以说是我献给读者的一种诚意吧。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