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仿佛是天然的治愈神器。
是晚上加班或者学习,下午散步完,早上大汗淋漓的跑步完,高兴的时候,失恋的时候,伤心的时候,暖心的时候,都会想着去吃一些什么东西,“我请客”这句话也变成了很多人在很多时候自豪的一句话。
一
生了啥个角落,吃啥个饭。
这句话是无锡话,张公子的奶奶说的。
山西的美食,很多人都会以为是面食。
不错。是面食。
我们这里的很多人,现在每天都会一碗拉条子,呼噜呼噜地趁热吃下去,然后一碗小米汤灌到肚子里,胃里面会很暖和。
山西的汤类十分丰富,玉米糁,小米,各种豆类。八宝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不过我们这里盛行黄小米。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洗漱,淘好小米,下到锅里,在笼上馍,整个鸡蛋羹,炒个菜或者拌个菜,就是一天早上丰盛的早餐。
实际上早餐也没那么难做,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我家姥爷每年都会种很多的蔬菜,肥料是家里的肥料,家在山西陕西这里的都知道的。
每年夏天,也就是这个时候,姥姥地家的黄瓜,一根有一斤的分量,上面干净的刺,用干了的丝瓜一擦,刺就被洗下去了,可以生着吃。当然,也常常成为我早饭的内容之一。
二
作为山西人,因为一些事情,经常去西安。所以,尽管有所忌口,但西安的小吃也吃过不少。
我们这里,有种手工捏的面食,叫做“坐碗子”(《河津志》有记载),过了黄河,陕西人都叫“烩麻食”。味道是差不多的。
在我们这里,“坐碗子”是中午垫肚子的一道菜。上午干活的劳力,中午回家后,一大碗的坐碗子甭说吃了,解乏都是可以的。中午睡一觉,下午继续干活,是这里人们平时生活的一大部分。
河津这里有北坡的羊肉泡馍,陕西也有羊肉泡馍。实际上,我们这里的,没有陕西的正宗,但一方水土总归养一方人,北坡的羊肉泡馍终归成了特色。
陕西的羊肉泡馍,因为去年一整年忌口没吃过,这次去了西安,定会尝尝,回头补起来。
三
每个人都有低谷的时候,人处于低谷,觉着好像全世界的人,看自己都像带了有色眼镜一样,唯有食物可以暖心。
第一次去外县上学的时候,高考不济,去了外县补习。
补习班有专门的食堂,整个高四,食堂里面的东西,也都是那个老样子。
早上的鸡蛋饼,中午的炒大米,晚上面条,总归是一样的。因为忙着学习,在吃上也没怎么用心。
后来有了好友,好友家里带来了饺子。
一个月没回家,吃到了饺子,芹菜馅儿的,当初尝起来有点咸,吃了三个,饺子的数量有限,第三个嚼下去,倒好牛奶,以奶代酒,干杯。
当时也是谈了恋爱。在学习很紧的时候,谈恋爱了。对方比我的学习好了那么一大截,当时为了赶上他,也是奋起直追。
那年元旦,他打电话过来,让我来运城市内吃自助火锅。
第一次吃自助火锅。二十五位一个人。
土豆片,羊肉卷,豆腐干哗啦啦倒下锅,锅里慢慢地沸腾起来,我咽下自己的口水。
他看见熟了,给我把菜夹好。
我自己开了瓶啤酒。
很快就熟了起来。自己也开始放东西。
就那样,一筷子一筷子的吃完火锅,然后走人。
运城冬天的风很大,尤其是南风广场。市中心的人不怕冷,旁边的德克士开着很大的音乐。
他拉起我的手,就跑到旁边的肯德基,点了两杯热饮,坐下来慢慢说话。
旁边的小孩子在吃鸡翅。
说不出来什么。
至今觉得那顿饭是人生很有意味的一顿。在低谷的时候,有个人给你准备了盛宴,亲自给你夹菜,那种感觉,直击灵魂。
四
在过去的十几年,我自己没动过菜刀,即使前几年动的菜刀,也是非常生疏的。
今年开始练习刀工。我姥姥家的黄瓜成为我刀下的一部分。
做的最好的是炒大米。
七月,黄瓜开始变老,皮要削掉,把黄瓜分成三份,竖切成条,之后横切成丁。准备好大米和虾仁。
鸡蛋打好,葱花细一点。
倒入平锅的油,转锅,油热了,葱花和虾仁放进去,然后鸡蛋。
鸡蛋一定要嫩。嫩着才好吃。我自己炒鸡蛋是很小白的方法,一直不停的搅拌,搅成碎碎的。嫩黄色的时候,就可以了。
黄瓜丁倒进去。调料就可以放在黄瓜上面。
黄瓜不需要熟。半炒着就可以倒进大米。
大米可以用勺子或者铲子切碎。
一切半熟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
因为有虾仁,所以很鲜。是在医院吃扬州炒饭的时候,学到的。
从蛋炒饭开始,学会煮排骨,调菜,炒各种菜,烤蛋糕,尝这些味道的,没有直击我灵魂的人物。父母生了肉体,灵魂不一定是他们丰满的。
五
吃的这个话题,真的永远都不会过时。舌尖上的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差别,午夜温暖灵魂的夜宵,深夜食堂的漫画,还是我没见过的北京上海午夜的小吃,都可以温暖人心。
房间有时候会收拾不好,地板会始终有弄脏的时候,工作有时候不如心意,亲人会有离世,朋友会有分散,月有阴晴圆缺,可是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始终会记在心里,然后在某个时间地点,直击心灵。
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好像只有我们自己。其他的都是来去匆匆。贯穿人一生的,吃,是一个永恒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