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难寻》:吃进情怀,感怀温暖_野味难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野味难寻 > 《野味难寻》:吃进情怀,感怀温暖
暗蓝色的海 野味难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4-02 13:04:00

《野味难寻》:吃进情怀,感怀温暖



前段时间看了本日本人写的关于修禅的书,书里提到在日常生活里,很多行为都可以是修炼心性的契机。譬如吃饭时,如果把全部的精神集中在咀嚼之上,也可起到修炼心性,趋避烦扰的作用。

当然,即使是没读这本书之前,吃饭时我也会很认真地咀嚼。一来是自己天生消化系统不佳,吃得太狼狈就会出状况;二来是对于食材,倘若是囫囵地吞下,总觉得“于心不忍”——无论是怎样的食材,被这样吃下总觉得“对不起人家”,更何况太仓促的吃饭就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于己似乎也很遗憾。认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大概已经注定是枚“吃货”无疑了。

《野味难寻》是本很适合“吃货”来看的书,因为全书都在谈“吃”,谈“味道”——作者记忆里故乡的味道。记忆实在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人们常常说“触景生情”,但实际上,“味道”同样是会触动回忆的开关。就像是普鲁斯特从玛德兰小点心的味道写起,写了洋洋洒洒七大卷的《追忆似水年华》,作者王西平写自己今日已难再寻见的“野味”,其实也是对旧日时光的追怀。

作品共分为四部分,起首的“野在炊香”,写的是野菜的故事。今天的孩子恐怕是无福消受野菜的美味了——虽然这样说,但其实我自己也不过是赶上了“在土地上玩耍”的年代的“尾巴”。小时候是随家里的老人一同挖过野菜的,但那时想要寻到一块野菜地,就已经需要在各种工业建筑之间穿梭了。记忆里连阳光都总是明媚的,至于野菜的味道当然也是清新无比。当然比起像我这样浅尝辄止的“玩票级选手”,作者在野菜领域的阅历可谓是深厚,每篇“野菜的故事”都十分有趣。只可惜到了今天,这些体验也只能当做是怀念了,无缘重温了。

作为一本很生活的随笔集,《野味难寻》无论是在内容本身,还是其编排上都很用心。在写过了野菜的故事之后,接下来的“味觉的童话”则是有关“人与食材”的故事。“味觉”是个善变的家伙,经典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便诠释了这一点。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再也尝不出“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美味了——那不过是一份杂烩的“乞丐汤”,故而其滋味大概也只有“乞丐”得以享受。这就像是今天的我们,也能吃到所谓的“野味”,可当年的“童话”终究也是无处可寻了。好在还有这样的文字,让我们可以一边看着作者叙述自己童年的“味觉故事”,一边回想当年只属于自己的美好。

接下来的两部分“食趣杂忆”和“先民与禁忌”的故事,则是要扎根在土地上了。中国人总会强调“不忘本”,但可惜的是被强调的东西往往都容易丧失。时至今日,谈论“我们用土地做了些什么”,这其实是一个比较让人遗憾的话题。食物是人与土地沟通的桥梁,可一切终究还是来自土地。在作者的回忆里,即便是儿时在乡下遭遇的种种“禁忌”也生动有趣。可到了“百无禁忌”的今天,没有什么是人不敢打破的,似乎也就没有什么是人所拥有的了。

前段时间看过一部日剧,讲的还是做菜的事。两家餐馆为了竞争客源,分别邀请了同一位美食家到店来品尝自己家的菜肴。美食家最终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理由只是因为即使另一家店用了上好的食材,主厨也拥有专家级的身份,但他的对手的菜肴,却让美食家感了“温暖”。

喜欢这样一本书,或许也是这样的原因吧。读这样一本书总会让人有“感同身受”的体验。虽然“情怀”已经是个有些烂俗的词,但我们总还是会拥有这样的怀念。儿时的味道,回想起总会饱含满满的情怀,一旦触及,昔日的温暖便会溢满心间。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野味难寻》:吃进情怀,感怀温暖”的回应

李林寒 2015-04-02 15:55:49

儿时的味道,回想起总会饱含满满的情怀,一旦触及,昔日的温暖便会溢满心间。
————————————————
极好↖(^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