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的记忆是如此顽固!_寻味:舌尖上的乡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寻味:舌尖上的乡愁 > 味蕾的记忆是如此顽固!
斗樱 寻味:舌尖上的乡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1-14 22:01:40

味蕾的记忆是如此顽固!

吃喝这档子事儿,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几千年前的孔老夫子不也说了嘛,什么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诚哉斯言。由此可见,不论古今愚智贤肖,生命不息,吃喝不止!~哈哈,据说在物质充裕的情况下,我们人类一生会吃下超过自身体重700多倍的食物,女人一生可吃掉25吨食物,喝掉3.7万升液体,男人一生可吃掉22吨食物,喝掉3.3万升液体,……好家伙!这得赶上一火车皮还有剩了呀凸(艹皿艹 )

不过,吃喝不惟是我们的生存之必须,通过进食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的味道与口感,更是可以带给人们以极大的享受。说起来,人真的是一种喜新厌旧的动物呢,当然,在关于食物这方面,我们倒是喜新不厌旧的。从生理学上来说,人类的口味或者说味觉是随着岁月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最初的味觉或者是口味在三岁时便已经固定了。于是,味蕾的记忆带着深深的烙印。因为口味是随着味觉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不想吃”不过也只是因为“不好吃”罢了,如果能够做到烹饪得法,就算是自己不喜欢吃的食材也会变得爱吃起来的。毕竟“不想吃”和吃了就会犯过敏的“不能吃”是截然不同的。

这本书的确令人很长见识,随着书中的各位作者的叙述,我们似乎也在冥冥之中追索着他们的足迹,从南吃到北,从东吃到西。并不是一位或几位作者去到许多地方,吃到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但是这样的来自许多的不同作者,回忆起某些令自己魂牵梦萦难以忘怀,设置是可以勾起了乡愁的食物,倒也可谓是大嘴吃四方了。原来美味的秘密,就藏在那些旧时的美好记忆中。令人难以忘怀的,难以释怀的,可以一直期待的,才是最美味的。

的确,现代人的科技倒是越来越发达了,为了让人们拥有更多更充裕的物质可以挥霍,商家不得不极力借助于机械的力量,而非是传统的手工生产的模式。于是,有了琳琅满目的面条机、汤圆机等等各式食品加工生产的机械,从主料倒辅料的制作凡是能够用机械取代的,人工都被驱除了出去,但是似乎我们记忆中最美好的味道,还是来自于那些人们手工制作的食物中传递的温情。我们的味觉不止能记忆味道,还能记忆情感。于是,对于那些漂泊海外的异乡游子而言,所谓的民主自由之风气,所谓的科技发达之繁盛,但那都不是家,都不是家啊,真正牵绊我们的、或者只是从邻居家厨房飘出来的熟悉的味道……

当我看到书中那位老母亲辗转从内蒙古搭乘大巴到北京,除了带了多半袋子的莜面,还拎来了一桶水的时候,为的只是“听说北京的水质差,做不出家里莜面的那个味儿。”我的眼中一热。我想,如果我是这位母亲已然结婚生子,甚至为人夫为人父的儿子,听了这句话,也是会心头一热的。而如果这是我的母亲,大概我也是会眼中湿润的半依恋半撒娇的对她说句“妈!您真是我的亲妈!”……因为,在太多的时候,真的是会让人感觉到语言的苍白无力。真的,也只有亲妈才会不辞劳苦的只想着,究竟该怎样才能够让漂泊在外的孩子吃得顺口、开怀,而不去顾惜自己是怎样的劳苦。只有将你的优先级设定为比自己还高的人,才会先去为你想你怎样怎样,而不是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常会看到言情剧中的男男女女歇斯底里的嘶吼“你都不说爱我”,但是,或许对我这种更加看重实际的人来说,说不说你有多爱我、多在意我,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那个在冬日的大雪夜晚我崴了脚无法走路打不着车的时候,肯背着我走上两站地,把我一路背回六楼的家里;是不是赶着上班都下了楼了,突然想到了出门的时候看到的人好像没有盖好被子,没有选择打电话唤醒而是又转身爬上楼去给人盖被子;会在自己倒热水的时候,能够下意识的也随手给那个人也倒一杯热水,总是把对方的一举一动挂在心上,——行动从来都比语言更有说服力。语言可以矫饰,行动可以做伪,但是谎言可以说上一辈子,行动却无法一直伪装下去。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想,大抵所有的游子,在看到了母亲亲手一针一线缝制出的针脚细密的衣服时,感觉到了那份用心,也是会和上文中的那位“儿子”的心里是一样烫贴的吧。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很多的手工已悄然离开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是视野,但值得庆幸的是,是拜科学家们还未能研发出多功能食物烹调机所赐,食物的烹饪大都还是需要人手工完成的。就算是有了花样翻新的各种厨房机器,多功能食物料理机,打蛋器,煮蛋器,定时器,等等等等的这些,也只不过是让烹饪变得更加的便捷,让人们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准备配料,有充裕的时间烹饪。但最终的调味和火候,依旧是由人来主宰的。

应该说,人的饮食习惯,是和其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有关,想是因着水土的缘故占的比重更大些。但我一直相信,所谓的美食就是一种关于幸福的记忆,如果再好吃的东西和不好的经历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吃在嘴里也不是那个味道了。所以很多我们关于美食的记忆,或许说到底不过是我们关于幸福的记忆罢了。舌尖上的乡愁,也不过是一种‘思念’的味道;怀旧也可能只是怀念旧时的那个人,而非只是单纯的向往某种舌尖上的味道。因为对故乡还有眷恋,才会思念。否则,就算是小时候天天大鱼大肉、鲍参翅肚的,但是每天在饭桌上非打即骂的,饭也吃的不痛快,很难想象长大后的这个人,还会对勾起他昔日惨痛记忆的这些食物抱有任何的期待向往之情。

古意的牛皮纸书封,和封面图恰到好处的搭配,营造出传统的乡味质感。而且,书中的图片拍摄的都很出彩,但是不知道是印刷前没有修过,还是印刷的不够好,感觉清晰度不够高。只是大抵是出书太急的缘故,书中有不少的错别字,不免让人看得囧囧。比如说,把“1990”写成了“1900”这都是小意思,把“不是”给写成了“是”的多个字少个字的也不算少见,还有其它的各式各样杂七杂八的笔误和错别字什么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书里基本上没见有什么语法方面的错误。当然,也可能是我看的还不够仔细。

不过依我遍阅全书的感觉来看,该书作为众多美食文网络写手的合集,不管这些作者的行文风格更如何,但书中所搜罗的这些也都正规八经到了可以上报刊上当食评了。说起来了,有几位作者写的真的是很专业的“食评”,只是评点说这东西怎么怎么好吃了,没有像更多的写“分享”的作者那样,附上个烹饪方法什么的。略遗憾,幸好书中这样的专业人士不占多数,还有更多的作者是很能体谅我们这些见文生馋的吃货的,都有体贴的附上了或者是找来的方子,或者是自己改良后的方法。点赞吔ヾ(@^▽^@)ノ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