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页的书,几个小时读完,读得很顺畅,但貌似印象深刻的也不多,莫非本人的理念与育儿畅销书专家Steve Biddulph的观点高度一致?
这本专门关于如何养育男孩的书,作者是基于男孩/男性的生理特征角度来阐述的。男孩之所以不同于女孩,全是睾丸激素和大脑构造在作祟。典型男孩的成长三分阶段,即出生-6岁温柔岁月;6-13岁男孩成长;14-成年boys to men,在教育上应该结合并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双重作用。作者毫不避讳单亲家庭、异装癖、同性恋、性与手淫等话题,可惜只是蜻蜓点水地提及,若是有家庭真正遇到这些困扰,恐怕还得另外寻找解决方案。
豆友‘肥嘟嘟左卫门’的笔记极为详细http://book.douban.com/review/4584811/ 以下只是漏网信息点:
男孩尚在胎儿阶段第八周就已经开始分泌睾丸激素,这个期间孕妇妈妈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若是常处于负面情绪,孕妇的身体机能则会抑制胎儿的睾丸激素分泌,从而影响睾丸和阴茎的发育。
组织不健全的环境下,男孩会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在睾丸激素的驱使下,他们会急不可耐地以武力明确强弱次序。说白了,男孩若表现得异常粗暴,是为了掩盖他们的恐惧。
体内过高的睾丸激素含量与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左撇子有很大关系。此外,体内睾丸激素含量过高的人易患哮喘或过敏症。
性欲和攻击行为存在着某种联系:一些人经历的不幸和痛苦(如性侵犯)都可以追溯到性欲和攻击行为上,尽管并非常态,但毫无例外,他们的童年生活都非常凄苦,得不到父母的呵护,从来没有得到过始终如一的理解和善待,这边导致了他们日后攻击、侵犯别人的主要原因。
----------------------------------------------------------------------
时代在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养育或者家庭教育的问题,注意种种、呵护有加,这些自然是孩子的幸福。实际上,注重家庭教育的父母一定也是家庭婚姻的成功经营者。
有趣的是,就我们这一代、甚至上一代而言,在那物质匮乏、人性压抑、甚至生命堪忧的极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如今一样强大地生活在当下。关于这个现象的答案,到底是因为我们国人强大的隐忍性格,还是参天大树从来都不是在温室里长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