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曾自由地活过,凭什么给你自由_失控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失控 > 我都不曾自由地活过,凭什么给你自由
罗近月 失控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5-04 09:05:31

我都不曾自由地活过,凭什么给你自由

孩子知道自己的心,父母需要做的是鼓励他们跟从内心的声音。——《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

一、我对你好,你就应该接受

五一假期,我带着先生和孩子回了乡村老家,吃过晚饭我们准备回城,父母百般挽留,非常不高兴。我们回家安排是我和先生提前计划好的,所以不希望变动。于是,父母开始做我4岁儿子的功课,她们悄悄地说服了孩子留下了,并赌气地告诉我们:你儿子不想走,你们要走就自己走。孩子没想到答应外婆留下,就要跟父母分开,他去抱着爸爸就哭起来。

终于我们要走了,父母拿出许多东西,有水果、饼干、蔬菜、鸡蛋还有打包的一些菜,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只想带些蔬菜,我一再告诉妈妈很多东西城里买很方便,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可是妈妈似乎没有听,并仍然把所有她觉得好的东西都往汽车尾箱里塞。我们拒绝却没有用,因为知道带回来也不会吃,扔掉了也是一种可惜,感觉到非常不舒服。

我知道妈妈总是替我们考虑很多,可实际上很多并非是我们想要的,她希望自己的认为好的想法全部实现,却没有考虑过我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样做有没有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我直接告诉妈妈不需要,妈妈说我脾气变大了。我想我已经30岁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各取所需呢,一定要我把不需要的东西带回家?妈妈的理由是:你一定需要这些。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也在反思,为什么跟妈妈在一起的感觉,让我想要挣脱和逃离?以前在家里的十多年,妈妈一直都用这样的方式对我,为什么现在的我会感觉不舒服不习惯?什么让我有了变化?
后来,我看到《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我们发生不愉快那一刻,那时在父母面前,我似乎成了一个不听管教的孩子,而这跟我以前做乖小孩的模式并不一致,所以妈妈觉得女儿变了。而离家求学和工作的很多年里,我已经逐渐发展出独立的自我,学会接纳和拒绝,但妈妈仍然还留在对待那个小女孩的模式中,她觉得我认为是对我的,我就应该开心地接受。

二、控制与管教,源自于曾经的伤痛

在《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一书中美国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博士指出:亲子冲突的根源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与管教——它们总会触发孩子的不满与反抗。如果父母能够放弃“我的孩子应该如何”的执念,转而接纳孩子的“本来面目”,尊重孩子的需求,就能够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从而引导孩子自我确认、自我激励和自我实现。这种充满觉醒、联结与爱的养育方式,最终会令育儿变为一场父母与孩子相互支持与陪伴的成长之旅。
而我如今也是一位妈妈,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往往能看到你最需要成长的地方。比如,家里先生有时候看孩子不那么顺从时,会忍不住发脾气,孩子还会对父亲说:你能不能对我好好说话。而看先生的成长经历中,他父亲是一个发起火来很厉害的人,所以他也是这么这样的方式中成长起来的。而他自己的一部分想法和需要就被压抑了下来,当他也成为一位父亲,那些被压制的部分就成了压制孩子的来源。

萨巴瑞博士说: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痛苦经历再次浮现出来。只有我们发掘和面对我们过去的残留的伤痛,才能辨别孩子的真实感觉,找出理智的应对方式,尊重他们的情感。而真正良好的教育行为,是指那些能让孩子感受到存在和自我并表达自己感受的行为。

所以,或许养育孩子的失败,不是我们不够爱孩子,而是我们成长经历带给我们的局限,让我们没有机会看到自己需要成长的部分,而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为孩子不听话或者叛逆,继续用更加强悍的方式去控制和管教孩子,期望把孩子改造成一个称心如意的人。这却不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只是我们伤痛作用下的产物。

我能理解到先生面对孩子的无助,他既希望做一个很好的父亲,又对自己的一些情绪难以把控。所以,我把《失控》这本书交给先生,我想我们都需要成长,只有我们更多的理解和懂得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孩子。期待这本书能搭建起父子关系新的桥梁!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都不曾自由地活过,凭什么给你自由”的回应

文烧饼 2016-05-04 10:19:27

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