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遥远的地方有这么一群孩子_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 记得遥远的地方有这么一群孩子
宋宋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30 09:07:46

记得遥远的地方有这么一群孩子

去年年初,这本书作为新书上架的时候就在书店看到了。随手翻了下,用手机拍下封面,打算回去和出版社联系要样书,然后在本刊上和小读者们说一说。然后,和很多人很多时候一样,忙着忙着就忘了。

今晚逛打折书店时偶然又看到,就直接拿下了。书的作者是一群住在贵州山区的小学生,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坚持写日记。随便翻几页就足以让人鼻酸,无须怀疑,这书的内容绝对是“催泪弹”。那些横不平竖不直的笔迹,我太熟悉了,他们和我们杂志的小读者一样,都是十来岁,小学五六年级,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他们有没有看过我们杂志呢,如果看过,他们一定也想和我们的读者一样把稚嫩而热情的文字和小画装到个性信封里贴上邮票寄给小编们,也想把开心自然的笑脸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们然后登在杂志上……

今天上午,同事和一个十来岁的小作家/小童星在稿件问题上发生了一点矛盾,我也被那小孩儿的“嚣张气焰”震撼到了,不怪他,只怪他功利的父母和身边浮躁的社会。这个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鸿沟难以逾越。富有没什么不好,只怕跑偏。

中午,我收拾了两捆青少读物,打车送到朋友老J那里,托他帮忙捐给山西大同的一所小学。再次看到这个肚子微隆、生活安好的中年男人,知道他这么持续地热心公益、关心山区孩子,忽然肃然起敬。我们的过期杂志不得不卖废纸,却还有那么多孩子没书读。这个社会的资源,永远不会均衡。

几年前,2009年夏天,我们杂志社一行人去贵州做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去西南地区,第一次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山,所到之处,无穷无尽,绵延不绝。那是文学作品里让人依恋的伟大的“大山母亲”,也是不走出去一辈子就再也走不出去、走出去可能就再也不想回来的八卦阵。在那之前我刚从福建回来,福建也都是山,漫山遍野是翠绿的柚子树,大蜜柚子们会销往全国各地;贵州的山地里漫山遍野主要是石头,偶尔有稀疏的向日葵和大豆,艰难地生长在贫瘠的土地里。车行在有房子的地方,随处可见当地政府刷在墙上的殷切标语——“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在黔西六盘水的一所希望小学,我们见到了很多孩子们。学校是广东人援建的,我们走进校门时,像很多欢迎场面一样,一米高的花花绿绿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安排下列成两队为我们鼓掌。大热天,我们都穿着短装,他们穿着五花八门的线衣毛衣棉衣。后来问过才知道,他们一年到头就这一身衣服。他们第一次摆弄相机,羞涩而好奇,很快就可以拍出很棒的照片了,很聪明,很自在。他们和这本书里的同学们一样,每天来回走几里山路来上学,会帮家里捡柴火拔草喂猪,愿意认识外面的同龄人。另一天,我走在黔东南凯里的一个寨子里,由一个头戴喜羊羊发卡鼻尖上有颗可爱雀斑的五六岁小女孩领了一段路,无以为报只能把刚刚买的一包姜糖给了她,本以为她吃惯了这种本地特产,但显然她很稀罕的样子。后悔没多买些糖,但其实我也许只像个给中国小孩糖吃的日本鬼子。

我从来没去过青海。最早的时候,从去过的人的口中,我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青海湖,湖边有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很多人专程去油菜花田里拍婚纱照,无限向往。后来,我关注了一些环保活动,看到青海湖受破坏受污染的现状,便对想象中的美景失去了兴趣,宁愿去湖边捡垃圾。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忽然就想去看看震后的样子。不过我没去,怕去了碰上又一次地震,怕去了形单影只不安全,等等,说到底大概只是没那么着急去罢。今年年初,搜狐公司搞了一个“给孩子送双运动鞋”的公益活动,仅仅为了表示对在搜狐工作的朋友的支持,我“认领”了一名藏族孩子,网上付款给搜狐,然后就淡忘了,不太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收到运动鞋,也不抱希望会收到受捐者的明信片。几个星期后,我收到了明信片,正是我“认领”的那个女孩儿寄来的,扎西措,青海泽库西沙卜乡中心校五年级。又是稚嫩的小学生笔迹,一句“扎西德勒”(藏语,祝福意)让我心里瞬间充满了感恩,又经常想着应该去看看这个学校,去看看这些同学。在一无所有的29岁“高龄”,我最遗憾的事(之一)居然是从来没去西部支教过,有时想想自己都觉得可笑。也许,我应该走一趟西北了,哪怕只是去看看。

正式工作四年整,全国几十万名小读者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也陪伴着他们,传递给他们新奇的知识和思想,听他们诉说成长的喜怒哀乐,看着他们或者小升初,或者中考高考,还有的上了大学还给我们写信,感慨万千。我们能做多少事呢,记得有次大领导终于不能忍受偶们小编的“责任感”,把一则短短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图文消息毙掉,指示“少发负面的,多发阳光的”。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灰色的东西放在心里,把明亮的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好像没说多少跟书的内容有直接关系的。
在当当网上看了关于本书的一些评论,除了广泛的好评外,也惊讶于为数不少的一些指摘:没有思想;没有深度;不够感人;不够震撼……
只能说,不少现代人被人为制造出的所谓“感人”所谓“震撼”惯坏了,对“深度”对“思想”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这过程中他们的心变得越来越麻木,失去了对原始本真东西的鉴别力。
我更宁愿相信,孩子们写这些东西,只是记录自己的心情,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同情。
感谢他们的老师杨元松——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语文教师,26个留守儿童的班主任。

2013.6.22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