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_哈佛琐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哈佛琐记 > 文字的力量
cartman 哈佛琐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12-04 14:12:22

文字的力量

书是当当网站活动的时候和其他的书一起订的,凑数之用。
三联出版,甚是便宜。网站上内容提要放了段哈佛的趣致小事,于是猜想此书大概写写MIT和哈佛的宿怨或者古旧教学楼中自习的鬼魂之类校园故事,遂买来当作消遣读物,种种轶事也可做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书刚拿到手上的时候翻了翻,薄薄一本,纸张泛黄,印刷粗糙,撇撇嘴,皱皱眉,九七年的印刷水平也太不济了吧。
回家看书,前言里果然有那则趣事,于是带着消遣的心情阅读正文。最初是篇关于美国人以认识哈佛人为荣的文字,作者凭借哈佛学生证在陌生的社区受到款待这样的故事看上去像是哈佛的招生广告,又正应了作者的那句但凡哈佛出身,5分钟内必然亮出母校。随后又是学校风光+小事,不免让人觉得平乏,这些我也能写,平常的大学生活而已。接着是作者抬了很多所读专业的学者和术语出来,起先我以为是卖弄,但是越来越多的哲学内容出现又让我怀疑作者把此书当论文来写了。正在对此书越来越没兴趣的时候,《遥远的掌声》改变了我的看法。
作者在书中写道:
罗尔斯讲到紧要处,适巧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者图像,十分眩眼。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罗尔斯教授讲完最后一堂课,谦称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能做独立思考,自己下判断。语毕,走下讲台。全部学生立即鼓掌,向他致谢。罗尔斯教授本来就有点内向害羞,频频挥手,快步走出讲堂。可是在他走出后许久,掌声依然不衰,冬天拍手是件苦差事,我的双手又红又痛,问了旁边的美国同学到底还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说:“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
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某一知识领域的殿堂,或慷慨,或平淡,能让人感受到学问之美,人格之美的教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作为学生,又有多少能致以教师“遥远的掌声”呢?
女教授席克拉善于“把距离遥远、甚至玄妙不可捉摸的思想从九重天拉回人世间来。
记得她讲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象征中古政治思想的结束,那种庄严中又带有落寞的表情,至今犹令人回味。那个表情充分体现出一个伟大时代的落幕那种悲壮感。
每逢她授课完毕,学生无不还以热烈的掌声,使得席拉克教授必须再三谢幕,才下得了讲台。后来,她苦于应付这烦琐的礼节,干脆规定学生下课后不准鼓掌。
这样的故事,多少让人感受到学术气氛的力量,让人深信这样的氛围下的知识是高尚的信仰。带着景仰的心情往下读,再不觉作者抬出的名字或名词有卖弄之意,也竟发现看似深涩无用的哲学却也能有趣得引人入胜。于是爱不释手,终于一口气全部读完。
正如作者后记所说: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藏一个奥秘的精神泉源,不断地支持他在现实世界里过活,尤其在俗事纷扰之际,还能回到自己心灵的世界滋养休息,以便重新出发。
哈佛的可贵之处,便是提供一个良好的气氛,让每个人尝试去表达自己,发觉真实的自我。在哈佛,每人收到鼓励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用自己的感官去感觉,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去生活。除了个体层面的解放之外,哈佛还能够承接西方智识的传统,使置身其地的人随时可以与古人精神相往来。
威廉•詹姆士曾描述他心目中“真正的哈佛”,他说:
我相信,就培植自主与孤独的思想者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无出其右者。哈佛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寻得快乐。相反的,倘若有一天哈佛想把她的孩子塑模成单一固定的性格,这将是哈佛的末日。”
我毫无疑义地赞成詹姆士的想法。
的确,世界上还有不少大学吧历史比哈佛更悠久,还有不少大学的校园比哈佛美丽,还有不少大学的精神比哈佛更贵族;但对我而言,只有哈佛才是心灵的故乡。

展开全文
有用 3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文字的力量”的回应

冰冷的心 2012-01-10 16:55:04

失去灵魂的卓越,希望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