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云_通三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通三统 > 不知所云
Archer 通三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6-01 20:06:30

不知所云

今天拜读完了甘阳先生的通三统,觉得收获实在是丰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叹,世上还是高人多,还是牛人多,亦或是,世上竟有如此高人。

其实对于文化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因为我总是自认为是一个文人,虽然写不出好的文章,但是有那么一份传统文人的情怀,总希望书生能够为国为民做些什么。所以颇为关注中国文化的问题。

那么就按照书的上中下三篇的顺序来谈谈吧。概括来说,上篇主要讲了在当今时代要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即怎么看自己,主要是过去的自己。中篇讲了在艺术方面,如何看待自己和西方。下篇主要讲了大学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主要以目下看来较为成功的美国为例。

先说上篇,读完后的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甘阳先生反复强调大声疾呼的就是要重拾传统文化,不要像当年的新文化运动那样全盘否定自己。这一点,无疑我是赞同的。我现在很遗憾的一点就是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没有读过那些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什么的。许多传统的东西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的,但毕竟觉得少了点什么。说句题外话,甘阳先生的说法倒是让我想到,将来我在教育我的子女的时候,一定要补上我小时候缺失的传统文化,要让他们去阅读甚至背诵经典。

诚如甘阳先生所言,我们现在应该多多的研究西方。这是因为当今世界是西方文明所主导的。我时常这样去想这个问题,就像是盛唐之时,世界各国都有类似于遣唐使的设置,以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唐和最先进的文明东方文明的各个方面。而今天的我们,就像是当时的世界各国,并不处于“万国来朝”的中心,而应是积极向西方先进文明学习的角色。但是,学习他人的东西,不等于要否定自己的。今天的中国时常流露出的一种文化自卑的心理,实在是要不得。新文化运动当年对于传统的全盘否定,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实在是被时代潮流甩去了太远,那些“睁眼的中国人”太想早点让中国迎头赶上,所以才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即全盘否定自己的一切,而去接受先进的西方。而在今天这个历史条件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这样子的贬己抬人。哪怕说句最幼稚的对比,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只要认真努力将之发扬光大,怎么可能输给文化传统时间远远短于我们且中间有过断档的西方文明?(当然,我们也有过断档)

现在还记得的上篇中的一个细节是,作者说我们现在的社会,成年人文化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反倒是青少年文化占据着主导,所以有所谓中国社会是没有“父亲”的说法。父母认为自己不懂子女所关心的东西,就无权干涉,一味的给予其最新的东西,认为最新即最好。但事实,如我们所知,显然不是这样的。而与之相反的,西方社会虽然也有青少年文化,但始终有一股成年人文化与之相平衡,并在成人社会中居于主流。可能这才是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表现吧。

中篇谈的是艺术。一直以来对于艺术就不是很懂。音乐上,对于那些整天搞乐评,动不动就BRITISH POP什么的一堆我不懂得专业名词的人,我一向是敬而远之的。而我的音乐品味其实也很俗,虽然现在很少听华语歌,但是英文歌基本也都是流行的,并没有什么小众啊,独立啊什么的。毕竟不懂。但是说到艺术,我突然想到之前在锵锵上,文涛说的,为什么现在的艺术,越来越让普通人看不懂了呢?你说地上摆把椅子,就是个什么艺术。我还真欣赏不了。果然还是自己太LOW。

关于艺术,特别是美术,现在实在是太崇洋了。就好像西方人才是爹。西方爹说啥就是啥,说哪幅好就是哪幅好。而且全以在国际市场上的拍卖金额来论是否成功。当然了,没有什么艺术品味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但是从常识来看,贵不代表一定就是好。(当然也未必就是糟)书中讲美术要两头发展,一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一边研究西方的现代绘画,说来很好,但是真正操作起来,我估计也就西方那边能发展起来,中国传统的什么水墨之类的,现在有什么市场吗?没有市场,势利的人们会有兴趣吗?没有兴趣,还有人么?

因为不是很懂艺术,也没有太多兴趣,中篇就少说两句吧。

下篇谈大学的通识教育。非常的好。主要以美国大学业已建立的通识教育体系为例来讲,希图从中找到中国大学可以借鉴的地方。看了下篇我才知道,原来美国的本科生要阅读那么多的经典啊,再对比一下我的大学生活,简直就是翔啊。虽然自己在大学期间也基本没放弃课外阅读,但是人家是正儿八经读经典,而且是关乎毕业,关乎学分,性质完全不同啊。而且大家都知道,具体的专业知识相对好学,而一个人整体的修养素质,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产业工人,那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大学,特别是顶尖学府,要承担起为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引领道路的重任的。你北大清华也去培养技工,就有点儿不太合适了吧。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只是术业有专攻,既要有低头拉车的,也得有抬头看路的。不然马上掉沟里了都不知道。

未来的一二十年非常的关键,但我总是对于中国的高校不抱什么期望,可能是因为父母的缘故,接触所谓的学术界略多,知道都是些什么人在做。但是总有清醒的人,希望他们可以为未来找出一条光明的路。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