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神话您的女儿_来吧孩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来吧孩子 > 请不要神话您的女儿
Sunrise 来吧孩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7-24 21:07:53

请不要神话您的女儿

   旅行在宁波,一日晚无事步行至酒店旁的新华书店,池莉的这本《来吧孩子》显眼地摆在畅销架上。信手取下翻阅,竟发现池莉的女儿小学、初中以及高一的成长轨迹(仅指学校)与我那样一致,油然而生异乡遇知音之感,便选择了立读这本书。
    
    说实话,刚刚看到亦池的经历,以及骂外校作风、食堂之类的片段还是很让我爽快的。可一会儿我就不爽了。凭什么就您女儿快快乐乐的素质高高的成绩总是幸运地好好的,别人那些孩子不是成绩不好,就是高分低能轻轻松松就被您女儿T掉了。以我不算粗浅的经历,您所说的那种学生间勾心斗角真是骇人听闻。拜托纯纯洁洁的小初中生们会那样吗,就是背后有家长之类的高人指点,那些孩子也可以拿奥斯卡奖了。
   
    我就不信素质和成绩一定是此消彼涨的。如果您说的素质就是有点文艺气质,会照照步行街上的老房子(难道谁会在步行街上做扭捏的动作照那堆塑像吗),看看动画片的话。依我看,成绩潇洒活的也潇洒的大有人在,我身边就比比皆是。成绩好的,照样能在电影小说里游刃有余,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论文艺气质,我们班的文青们在豆瓣上混的也不少嘛。拜托,不要以为自己女儿有的别人都没有。站在母亲的角度,可以忍受您矫情地无限度地夸自己的女儿。可是您也没必要就此贬低别的孩子啊。

    您的女儿无比幸运地到了英国。但我坚信,许许多多在中国这片教育早已贫瘠的土地上,能死死抓住土地,又自发寻找阳光和雨露的孩子,才是最值得您赞美与期待的。能出去的,又有几个?

    不过,如果全中国的家长都如您般深明大义,中国的教育开支可以大大缩减,教育部也可以取消,大批的土地又被开发,还可以坐享培养出XXXXX的教育。

    更令我不爽的是,池莉还提到自己“关注教育改革”“教育进入了资本市场”云云。不禁想到了龙应台女士,放下作家与批判者身份,扎扎实实地做了3年台湾教育部官员。她能把自己的理想和理论付诸实践,而大陆呢?或许更多的是池莉之类的空想白话家吧。

展开全文
有用 1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请不要神话您的女儿”的回应

jessia 2008-11-27 20:27:50

我注意到池莉女士曾经煞费苦心地为孩子择校,几次三番请老师给孩子"点拨"(就是一对一家教),孩子睡觉前脑子里还想着解题步骤,从这些说明亦池也接受过应试教育,至少在重大的考试之前.亦池家境虽然比不上富豪,但也比很多家庭宽裕的多,小学是能开设双语教学的,初中学费甚至超过国内大学,高中进英国著名私立中学(没调查过,感觉是私立)费用必然不低.这样的花费,不是一般工人家庭承受得起的,所以很多孩子只能通过高考在国内读完本科\研究生才能争取国外名校全额奖学金,或在国内公费读研,争取公派留学或联合培养,家境再差些的,只能委屈自己选择国防生\师范生\毕业后定向就业偏选省市\冷僻专业以求部分学费\生活费上的优惠,他们当然不能向亦池那样在中学就有自己的电脑看英文电影\动画片,在快乐中感受语言熏陶,他们这一路,走得比亦池艰难得多.我个人认为,他们就是在中国这片教育早已贫瘠的土地上,能死死抓住土地,又自发寻找阳光和雨露的孩子.
亦池走了条捷径,而很多孩子没有条件走这条路.假如亦池在国内高考,很难说池莉会不会再几次三番恳求数学老师给孩子"点拨"

morris 2008-10-28 11:54:16

“您所说的那种学生间勾心斗角真是骇人听闻。拜托纯纯洁洁的小初中生们会那样吗”
  叶卡的评论我十分赞成,我是70后的 ,我们那会上高中时就是这样的,还不是什么重点高中,只是普通高中里面的快班而已,重点高中应该竞争更激烈的,所以是你太单纯了。
我女儿两岁了,从她出生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她的成长问题,看到这本书立马就买下了,马不停蹄的一天就读完了,感觉有很多思想与我原来想的不谋而合,真是写到我心里去了。

rachelmom 2008-10-18 15:24:59

没有亲自抚育过孩子的人,多半看不懂这本书。

Treya 2008-10-06 21:39:44

我支持楼上的那位的说理。不要总是带着刺来读书。我也是觉得池莉这本书是她用了近20年的生活来写的,是可信的。

叶卡 2008-10-01 04:13:11

写评论要注重事实,要有建立在事实上的逻辑。

***********

旅行在宁波,一日晚无事步行至酒店旁的新华书店,池莉的这本《来吧孩子》显眼地摆在畅销架上。信手取下翻阅,竟发现池莉的女儿小学、初中以及高一的成长轨迹(仅指学校)与我那样一致,油然而生异乡遇知音之感,便选择了立读这本书。

  
说实话,刚刚看到亦池的经历,以及骂外校作风、食堂之类的片段还是很让我爽快的。
》》可见你认同外校很差,在这一点上,池莉破除了武汉市民对外校的迷信,功劳很大,这是做了实事,而非你认为的仅仅是“说空话”吧。

可一会儿我就不爽了。凭什么就您女儿快快乐乐的素质高高的成绩总是幸运地好好的,别人那些孩子不是成绩不好,就是高分低能轻轻松松就被您女儿T掉了。以我不算粗浅的经历,您所说的那种学生间勾心斗角真是骇人听闻。拜托纯纯洁洁的小初中生们会那样吗,就是背后有家长之类的高人指点,那些孩子也可以拿奥斯卡奖了。

》》1.你显然经历太粗浅,你不会做的,你如何确定别人就不会做呢。2.你从书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池莉描述的别人那些孩子,不是成绩不好,就是高分低能?亦池的很多朋友不是和亦池一样,既成绩好,也高素质吗?人以群分,亦池的朋友当然和亦池是一伙的。
  
  我就不信素质和成绩一定是此消彼涨的。如果您说的素质就是有点文艺气质,会照照步行街上的老房子(难道谁会在步行街上做扭捏的动作照那堆塑像吗),看看动画片的话。依我看,成绩潇洒活的也潇洒的大有人在,我身边就比比皆是。成绩好的,照样能在电影小说里游刃有余,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论文艺气质,我们班的文青们在豆瓣上混的也不少嘛。拜托,不要以为自己女儿有的别人都没有。站在母亲的角度,可以忍受您矫情地无限度地夸自己的女儿。可是您也没必要就此贬低别的孩子啊。

》》你从哪里看到池莉持有“素质和成绩一定是此消彼涨的”观点?这是你的观点,不是池莉的。通篇你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池莉头上,请再考察一下自己的逻辑。

  
   您的女儿无比幸运地到了英国。但我坚信,许许多多在中国这片教育早已贫瘠的土地上,能死死抓住土地,又自发寻找阳光和雨露的孩子,才是最值得您赞美与期待的。能出去的,又有几个?
》》你能找出几个来,让池莉衷心为之赞美吗?如果你找出的几个都是和你一样的逻辑水平,我想就还不容易做到让池莉赞美。
  
   不过,如果全中国的家长都如您般深明大义,中国的教育开支可以大大缩减,教育部也可以取消,大批的土地又被开发,还可以坐享培养出XXXXX的教育。
  
   更令我不爽的是,池莉还提到自己“关注教育改革”“教育进入了资本市场”云云。不禁想到了龙应台女士,放下作家与批判者身份,扎扎实实地做了3年台湾教育部官员。她能把自己的理想和理论付诸实践,而大陆呢?或许更多的是池莉之类的空想白话家吧。

》》池莉认认真真培养了自己的女儿,付出了很多的辛劳,而且又认真地写了这本书,也付出了不少的辛劳,这本书首次印刷就是20万册,她的工作能够影响到千千万万的父母反思自己该如何教育孩子,不就是在为中国的教育做贡献吗?

像你这样,轻飘飘地说几句逻辑不足的批评的话倒是真的很容易。



叶卡 2008-10-01 03:59:38

还没当妈妈,感受是不同的。

lily 2008-09-26 14:37:44

最近刚读过了,便上豆瓣来看看大家的感想,略有同感。
即便这样自己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我同意楼上的话!

亲爱的毛毛 2008-08-30 02:25:33

“您所说的那种学生间勾心斗角真是骇人听闻。拜托纯纯洁洁的小初中生们会那样吗”
这是确有其事的。没啥夸大。88年左右的小孩比80左右的要复杂多了。小心思一堆一堆的。尔虞我诈的什么都有。只是他们不涉及金钱他们更多的设计分数和在朋友中的地位啊什么的。引用我朋友的一句话(她是中学老师)“若是哪天跟班上几个很难摸心的伢进行了思想交流,那是绝绝对对影响晚上相亲的心情。”现在的小孩就这么牛,就这么不好复杂。老师也没辙。

本来国内的高中初中教育就很糟糕(咱就不说大学生的内心健康方面的屁事了,扯远。),池莉说说也没啥。
本来现在的小孩子单纯的就不多,池莉有个单纯的宝贝,她爱爱也没啥。

这本书,最打到心坎上的应该是“学习,是快乐的。生活,也应该是快乐的。作为一个人,还是应该比动物会享受生活的吧。”

ps:不然你活着干嘛??犯贱就该挨苦受累苦大仇深还一直觉得自己是“适应了环境”的胜利者么?(这是句无聊的话,没必要看。)

花猫她姐 2008-08-07 21:30:02

作为“母亲+作家”的池莉写了本文艺调的回忆集,还算真实,即使缺少一点客观的反省和中国式含蓄的美感。正如楼上所说, 她似乎犯了众怒,中国老百姓大都讲究做人要厚道, 做事要低调,你家怎么风光美好是你家的事, 你的姑娘再好也是你自己个儿的姑娘。夸是可以, 别过了火, 兜着点,谁都不能选择父母,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别端着非此即彼的调调来写书。
想必, 池大作家这回是太投入, 所谓得意忘形嘛。不过, 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读者们也不用看着添堵, 别人的故事好, 大可当作小小激励嘛!别激动就行。:)

[已注销] 2008-08-05 18:12:16

呵呵,我想你没有读懂这本书。
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有两个地方深思,如果简单从叙述上来说,池莉是犯了众怒的。这本书两点:

第一、教育的理念。亦池的成长轨迹,背后折射的是教育的理念。至于你所说的类似“但我坚信,许许多多在中国这片教育早已贫瘠的土地上,能死死抓住土地,又自发寻找阳光和雨露的孩子,才是最值得您赞美与期待的。能出去的,又有几个?”这样的话,我想和郭跳跳大致是一个类别。
第二、母亲对女儿的爱。我想这个不用赘述,更不容别人的指责。如果你是母亲,你就能体会。

蝎子 2008-07-24 22:16:30

没有读过.
但看得到我们的痕迹.

中国,
应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