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疯狂的“斯德哥尔摩+孝道崇拜…症候群”!_透析童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透析童年 > 如此疯狂的“斯德哥尔摩+孝道崇拜…症候群”!
斗樱 透析童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0-09 23:10:56

如此疯狂的“斯德哥尔摩+孝道崇拜…症候群”!

坦白讲,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关键是觉得这个作者写的过于唯心了,看着有点神叨叨的。因为母亲是个虔诚的“伪”佛教徒,——缺乏心灵寄托的情况下,什么都能信、都敢信,口口声声的气场好坏,动辄神经质的“神佛菩萨告诉我了”,艾玛,而她的歇斯底里,在家里的大发淫威,也都是因为别人看不得她好了,是让人整的她、咒的她、魔(障)的她了,她很好很正确,全世界就她最对!错的是这个世界,不会是她!大概是从小被恶心到大,我对这种事的抵抗力越来越低,颇有种深恶痛绝的心态。

这本书分析某些渣爸渣妈的心态是入情入理,可惜,作者的立场一开始就是歪的,最后写的也自然不可能有多正。与其说书是写给家长的家庭教养书,还不如说是写给成人看的心灵书,而且,还是基于“孝道崇拜”的立场上的。看看书中那句反复出现的“世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爱的方法不同而已”,实在是让人忍不住呵呵了/(ㄒoㄒ)/~~当你为某种事物寻求合理的解释,本身就已经在排斥它了。如果不排斥,又何必要给它找理由呢!

或许,作者只是为了弘扬正能量,为了推行自己的理念,爱的力量与宽恕什么的。但是这种红口白牙的话,只怕是连现在的小学生都糊弄不住呢。根本无法理解,比起较无力量保护自己的孩子而言,更有力量的成人不是才应该反省自己,承担责任的吗?怎么到了作者这儿倒是能反过来(﹁”﹁)要那些受了伤害的被害者,去理解施加伤害的加害者,让弱小的个体,去包容强大的群体了。这种本末倒置,颇有种阿Q精神——打不过你,我就原谅你,不是我打不过你,只是我选择了原谅你什么的,自我催眠的真好呀~

看看作者对于自己和母亲关系的形容,就知道又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老套戏码,明明自己也是受伤害的,却能够大义凛然的指责那些不愿意继续受伤害的人“不够孝顺”了!你妹,如果够“孝顺”,就是完全的以父母的喜怒哀乐为喜怒哀乐,那你还当个什么人,直接去做脑死亡当个机器人任凭你的父母摆布不就好了!!!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子女的不够孝顺,实在是有些做父母的太得寸进尺,你退一步她逼近一步,与其像我一样到了现在这种退无可退的尴尬境地,还不如早些了断的好。

说起来,在书中作者引用了《什么是暴力》一文中,对于身体暴力的详细标准,遗憾的是,有意无意的忽视掉了心理暴力的标准。不过援引前文,该段引文的作者提出:“任何侵犯个人‘自我’感的事物,就是暴力。一个较有力量、权威和知识的人,妨碍另一个较无力量的人的自由,就是暴力。”这个定义看的实在是让人大快人心!当然,看了下面这段话更是让我的心灵极受震撼,【我们是如此的爱着我们的孩子,以至于我们几乎不能容忍孩子有一点点的瑕疵;因为对我们自己有太多的不满,于是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期待;我们自己就是在父母的不认同中长大,所以我们很难真正认同自己;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弥漫着否定、批评的气息,而肯定、欣赏和赞扬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于是,我们自然的延续着这样的方式,很习惯地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更好,但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却在不断的否定孩子、挑剔孩子。因为不认同自己,所以从根本上很难去认同孩子。】其实,作者说的这种父母已经很可以了,更可怕的是有些事业、感情一事无成的父母,他们既希望孩子比自己强,但是却又无法容忍孩子比自己强,一方面挑剔,一方面打压的。只能说这种烂透了的父母,真的很恶心。“爱无力”,作者说的太对了,很多的渣爸渣妈不仅仅是自私而已,根本是因为爱无力!也的确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我说,不过就只是比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还是更爱自己而已——

虽然在《父母的觉醒》一书中,作者萨巴瑞说道:“我们会将自身的情感延续到孩子身上;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己未获满足的需求、没有达成的期望、没有实现的梦想传递给他们。不论抱有怎样美好的动机,我们还是会从父母那里继承上一辈人的情感,再将他们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这种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情感可能会奴役孩子,削弱他们的能力;这种潜意识如果得不到彻底清理,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渗透下去。唯有觉醒的力量才能制止这种回荡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环。”

可惜她和作者一样,错误的都将觉醒的希望寄托给了父母,如果是那些还有挽救余地的年轻父母还好说,可有些父母造孽都造了几十年了,当年的儿女也都为人父母了,这样的觉不觉醒能有多用真的很令人存疑。就像我的母亲。很不幸的,我母亲的时间,一直停滞在她3岁的时间段——我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个世界是属于我的……我的、我的、都是我的~!所以,全世界都应该围着她转,想她之所想,急她之所急。更糟的是,我的性格,并不是一个很富有反抗精神的人,所以她就这么一路自负的堕落下去了。

新咳未去,又添手患。我的母亲,把打碎的碗盘扔进塑料袋里随手放到了大门边的桌角上,一放好几天,我没有注意,头晕目眩的一扶桌子就中了招,手上拉了个大口子。说不上是血流如注吧,但伤口太深,不好愈合,动辄就被扯破了。而这个时候,我的这位亲爱的母亲,一口咬定,桌子上的碎瓷片不是她放的,和她无关。试想,桌边就是大门,开门我就能把东西扔出去,我有必要留在家里,还特地放在一进门的桌角上,是愁她看不见,闹得不够凶是吧!当然,几天下来没能注意到桌子上的袋子是装垃圾的袋子是我的错误,可问题是,谁能想到会有这种极品,收拾好的垃圾袋不往出扔,能放在桌子上一放好几天的!!?

她习惯于忽视别人,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心绪,自己怎样又怎样。这样不算是自私什么才是自私?不能理解,为什么她还能够理直气壮的去斥责别人,那些因为她自私而受害的人‘自私’。对于我手上因为她所受的伤,她既不关心,甚至连听也不想听,就好像只要这样,我的手就没有因她而受伤了一样(σ`д′)σ她既不关心我的手受了伤,该怎么穿衣吃饭,也不在乎我只剩下一只手,该如何梳头洗脸……她所关心的只有,回来的时候我居然没有“关心她”,没给她做饭吃,她饿着肚子该吃什么;口口声声的,没教好我让我懂得关心“别人”。在她的嘴里,我的伤口竟然成了坏气场,提也不能在她面前提了。

【倒是自己的孩子,始终在身边给了自己很大的温暖和安慰。于是,当她脆弱的时候,她向孩子哭诉;无助的时候,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烦恼的时候,拿孩子出气;委屈的时候,将孩子拉在身边,希望孩子像成人一样安慰自己……就在这种混乱中,她呈现着自己孩子般的内心世界,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大人一般样照顾和体贴自己,并完成自己曾经丧失或者没有得到的期待,或者至少也是一个顺从的、帮助自己情绪释放的倾听者。她以为这是爱自己的孩子。就如她一样,很多父母在无意识中,都让自己的孩子成了自己的父母。】很不幸的,我就是这么一个倒霉的孩子!有这么个奇葩的母亲,拜她所赐,我从未能够真正长大,因为我的生命轨迹、是被从中斩断了的。

说白了,但凡是情绪化的父母,在内心深处往往都有着一个心理上尚未长大的孩子,一个“内在受伤的小孩”。问题是,真心很难理解一个成年人,怎能如此心安理得的用“内在受伤的小孩”的状态来面对自己的孩子,并且指望着本该被爱被哄着的孩子,反过来来爱自己哄着自己,自己需要爱的补偿,就向自己的孩子索取,……这是何等的荒诞可笑啊!再怎么说,孩子才是最无辜的,你想要深陷在自己的情绪里尽管深陷好了,不要脱离出来的时候对孩子百般忏悔,陷进去的时候又拿孩子肆意撒气。这样长大的孩子,就算成年后事业再怎样成功,生命中也会感觉缺少安全感与归属感。甚至不知不觉中遗毒孩子的下一代。

反正,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该说为人父母最大的错误,只能是视儿女为私有财产吧。在远古的黑暗时期,很多地方小孩子的地位和奴隶差不多,都是属于其父母的财产,是可以用来换钱的,而所有的孩子里只有一个继承人和家庭中其他孩子的地位截然不同,但也不过是仅以身免。时至今日,这种旧的教育体制和观念,也不无这种野蛮风俗的残余。太多的父母随意拿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快,斥责孩子就像是斥责一条宠物狗一样,他们当然不用理会这条宠物狗的感受,吃他家的住他家的骂两句又怎么了 凸(艹皿艹 )这是很多父母的想法,多么的理所当然啊!可你想一想,如果做父母的都无法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儿女看做是独立于自己的另一个生命去看待,那么又谈何的对于孩子人格的尊重呢?

PS.【】内摘自原书,非原创。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如此疯狂的“斯德哥尔摩+孝道崇拜…症候群”!”的回应

明天的微笑 2016-07-26 10:55:44

我也是这么一个倒霉孩子,承担了母亲所有的负能量,一旦表现出独立的意识就遭到暴力的打压,一辈子摆脱不掉这种阴影。这书感觉有点不够劲儿。

等爱的小狐狸 2014-10-10 15:48:42

嘻嘻~

杜子腾-TM 2014-10-09 23:35:01

我特别认同你所说的,毕竟家长做家长的年龄和孩子是同岁的。

斗樱 2014-10-09 23:27:35

因为有切身体会

杜子腾-TM 2014-10-09 23:13:07

见解鞭辟入里!

杜子腾-TM 2014-10-09 23:09:37

我要膜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