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在既有的框架外思考_家庭作业的迷思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家庭作业的迷思 >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在既有的框架外思考
酣放自若·安奈 家庭作业的迷思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1-26 20:01:43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在既有的框架外思考

这是一种支持的力量。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候成绩名列前茅却总为作业多而苦恼。
于是我说:“我保证自己考第一能不能免了我的作业?”
被舅舅听到,教训是少不了的。
主旨就是骄傲。
慢慢就接受了。
不去思考作业有什么意义。
直到我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
一方面觉得目的是掌握运用,那么作业应当有灵活性。
另一方面,师傅提醒我,家长会觉得你不负责任,需要保护自己。
在做不到游刃有余的时候,只能选择保护自己——我没有靠山。
也缺乏自信和孤注一掷的勇气——教学成绩是要靠分数说话的。

还是要去寻找出路。

——“人们没有真的因为年轻时的不快乐,而变得比较善于应付不快乐。成功和正面的经验,才能够帮助一个人处理日后的挫折。把竞争、标准测验或家庭作业强加在孩子身上,仅仅因为等他们长大之后,其他人会对他们做同样的事情,这就像我们说,在环境中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因此应该趁孩子小的时候,尽可能喂他们许多致癌物,让他们做好准备。有些人坚持,孩子应该早一点体验日后将要遭遇的事情,如此就不会毫无防备地受到攻击。但是,要有多少这样的经验,才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和培养未来世界的人这两者间,要寻找一种平衡。一己的力量虽有限,但不用岂不可惜?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呢?
在怀疑自己力量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个在海边捡鱼抛回大海的孩子,被捡起的每一条鱼在乎,那么我的每一点努力也都会有改变世界的效果,虽然我现在可能看不到。就这样相信吧!

——“法国哲学家雅克马里坦在《教育在十字路口》一书中对教育的目的有清楚的描述,而且这种描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他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意志,是关乎人的情感和幸福的。这样的教育才是让人获得自由的教育。”

自由就是有自控能力。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界限才是重要的。

——台湾学者黄武雄教授在《学校在窗外》中也这样说“学校该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打开经验世界和发展抽象能力”。借助这个观点,其实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正在或者已经成为复制知识的机器。黄武雄教授接着说“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这第三件事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互动、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编舞、搞剧场、玩乐园、打球、办社团,让他们自由地运用时间与空间。”

分情况讨论。如今的留白很可能被游戏娱乐填满。
除了发展抽象能力,还应当增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吧?把精力完全放在发展理性思维上是可怕的。

——“当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最有效的解答方式时,他们养成向大人或书籍求助的习惯,而不会去进行思考。他们变得更加依赖,更不自动自发。当他们困在一个习题当中时,比较不会尝试去弄清楚下一步要怎么做,而是去回想下一步应该要怎么做--也就是他们一直被教导要做出的行为反应。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一些学生越来越精于记住正确的反应,但是却不会帮助他们越来越精于思考,甚或习惯于思考。”
——“练习做某些事情,直到你可以一边睡觉一边做这事情,这常常会妨碍灵活度和创新。不用思考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可能会使人们困在比较不理想的模式和程序之中。练习常常带来习惯--从定义来看,习惯是一种不需要动脑筋的反复行为而不会带来理解。当缺乏理解时,使用和应用技巧的能力就非常有限。”

所以我需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比如在考前教导的答题方法——回想上课所讲思路检查要点是否遗忘,其利弊如何判断呢?

——“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在行为之下的一切--他的需要、目标和态度。不是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能被证明有长期的好处,而是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希望从中得到什么,这件事是否对他有意义、有道理,如果有意义、有道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当然,去测量这些事情远比测量“专注时间”这样的变量困难许多。同样地,要学生花数小时去练习一项技能,比改变他们对所学事物的观点、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作业的关系、他们认为自己有多少能力等等容易。”

观点来自于何处?至少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在自己的网络中找到节点,或者需要变成节点的地方。也因人而异吧。

——“判断课堂质量的一个方式,是去看学生能够参与学习决策的程度。最优秀的老师知道,孩子通过参与过程来学习如何作出好的决定,而不是通过遵从指示。如我稍早所主张的,学生应该对以下这些事情有意见:他们要学习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学习、他们的学习如何以及在何时被评估、教室怎么布置、冲突如何解决等等。”

学生提问引领课堂。

——“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提神,但也可能让你微微发抖。当我们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没有去看清事情的全貌时,我们制造了多少伤害,或至少容许了多少伤害的形成?我们喜爱独立思考的程度,和我们厌恶它的程度是成比例的。即使我们庆贺那些跳出原来思考模式的人,但是我们的思考模式仍然维持原来的样子。这点说明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在既有的框架外思考。”

人的个性化发展(具有思想性)与管理效率是相悖的吗?有解决两者矛盾的途径吗?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