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信仰_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 > 最初的信仰
水恙 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7-04 20:07:15

最初的信仰

        如果培育梦想的养料是贫瘠的土壤干涸的水分,如果照耀梦想的阳光是苍白无力的冬日之光,那么你还想不相信梦想的力量?那么你还有没有继续做梦的勇敢?
   “相信相信的力量,梦想梦想的未来”,当看完这一本书时想起这句曾经激励着我的话顿时泪流满面。我们拥有相信的力量,我们以为未来是好的,因为我们从未拥有过。正如美国人所相信的“人生而平等”一样,激励着无数代美国人为之奋斗。可是,海原的那些孩子连梦想都是奢侈的。
    这里是祖国的西部,黄沙遍地,千沟万壑。自然给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套了一个枷锁,禁锢所有信仰。贫穷,是海原县最显著的地标。黄土垒成的小院破败沧桑,坑洼的街道尘土飞扬。无法想象,城市的人可能认为是“废墟”的地方竟是整个县城最繁华的“商业街”。
    最繁华的地方如此,那么学校的环境可以想象。用砖块建成的低矮的教师和宿舍楼,床只是用几块木板搭成,床单棉被是用麻布袋做成的,食堂的饭菜永远是菜粥,没有任何体育设施……这样子的情况下,仍有着身穿廉价甚至是破烂的衣服的孩子们坚持上学。
    这些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有着大大的梦想和美好的憧憬;这些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的肩上过早地担起生活的重担,他们本该天真的眼中充满的是成熟和疲惫。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只是在还没绽放的时候已经在承受酷寒严霜。
    艰苦的环境抵挡不住年轻的跳动的心。虽然孩子们很苦,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求学的路。无法忘记,当停电时一群孩子挤在两根蜡烛的微弱的火光下贪婪阅读的情景;无法忘记,当要参加比赛时霍有季熬夜背资料的情景;无法忘记,当支援的书运到时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情景。这些孩子,紧紧攥住所拥有的一点点资源将生命中最蓬勃的激情悉数用上,只为了一个看不见光亮的明天。
    出人头地,这是孩子们是整个海原甚至整个中国底层的人的信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要为打破架在祖祖辈辈脖上的枷锁倾尽所有。于是他们相信命运将磨砺压在身上,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变石为玉。他们虽是为生计奔波,却有着最淳朴的梦想。
    如果这本书仅仅是停留在诉说孩子们为梦想的奋斗上,那么它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信仰的力量的确无穷,但现实总是将最残酷的一面展示在世人面前。那些不向命运屈膝的人值得钦佩,然而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巨大鸿沟却是最真实的一切。
    海原人发现他们永远融不进东部纸醉金迷的快节奏的生活,对于发达的东部高楼耸立的大都市他们只是外来者;他们为着出路迷茫,看不见读书考大学的好处在哪,因为他们发现辛辛苦苦出去的孩子深陷在失业大军中;他们享受着国家的一些微薄帮助,然而有些人却将这些微乎其微的资助投入到华丽的物质虚幻的网络甚至是花天酒地。这样的海原陷入精神缺失的时代,贫困的生活不能够压倒他们,只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而活。
    最悲剧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发现问题后那种无法解决的无力感。“西部大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部,却没能够将西部深层次的问题一并解决。大批的志愿者抱着伟大的理想前仆后继来到西部,他们将青春和汗水浇灌在这片黄色土地,最后他们悲哀的发现,改变了的只是表层土壤,地底深处仍是荒芜和腐败的气息。他们无能无力,整个国家也无能为力。
    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象施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或许要改变现实首先要改变的就应该是思想。所以那些在困苦中挣扎学习的孩子,将会是海原的希望。他们怀抱着最伟大的梦想,他们拥有着最坚定的信仰。不管现实多么残酷,也不管风雪多么无情,他们总是要成长起来,撑起一片天地。
    贫贱不能移,这些孩子最大的障碍将会是现实。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希望播洒在还没有干涸的土地上。在人生的重要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坚持自己最初的信仰,把梦留住。
    “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要拿执着将命运的所打破。”未来,会一步步到来的。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