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相与意识_超越自我之道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超越自我之道 > 心理学、实相与意识
野兽爱智慧 超越自我之道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02 02:03:35

心理学、实相与意识

第一章 心理学、实相与意识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博士,《情商》作者。

以系统及整合的方式而理解人类行为,这个企图绝非源自于现代西方心理学。正统心理学的年龄还不到一百岁,它只是欧美文化、社会及知性历史的产物,却试图以现代版本来诠释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的成就。然而,无论是现代或过往的文化,皆以隐晦或明确的描述,建构出了无数的心理学,因此,西方心理学只是其中的一种罢了。如果我们想全盘理解属于整体人类的心理学,就该转而研究其他类别的心理学,但不是以对我们有利的立场去进行研究,而是要将其视为另类镜片,透过它们,或许能获得被西方心理学所遮蔽的视野及洞见。虽然某些另类观点与自己的情况并不相干,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获益。

按照桃乐丝·李(Dorothy Lee)的观察,不同文化里的人通常会根据自己的语言系统,将经验汇编分类,并依循这些规则来体认现实。每一种文化所强调及包容的经验皆不相同。人类学家发现,研究不同文化里的规则,将促使我们发现与我们的世界观截然不同的观念,以及现实的其他面向。

现代心理学必须开放自己,才能从传统心理学取得有关意识的智慧及洞识。每一种文化均已发展出特殊的语汇,来描述存在领域里,就自己的经验而言,最为显著的模式。有趣的是,在西方文化里用来描述内在经验的专门词汇,却隶属于精神病理学中高度专业的疾病分类学;而像印度这样的亚洲文化,却拥有描述超常意识状态及灵性发展阶段的复杂语汇。

拉巴(La Barre)指出,从跨文化的调查来看,人类情绪的表达被容许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哭或笑这类的生物本能,也有文化上的差异。因此,有关意识的经验及沟通方式,同样也受到了文化的局限:文化创造意识以顺应某种标准,它限制了个人经验的形式及类别,并根据社会的情况,来决定意识的状态是否正当或是否被接受。

我们是为标准的文化现实,往往是特定意识状态的产物,在这情况下,“现实”乃是众人认为有效却武断的成规,而超常意识状态则象征着反社会和难以掌控的存在模式。这份对无法预料之事的恐惧,也许就是我们的文化所以会打压那些诱发超常意识状态的工具——譬如迷幻药——或是对冥想方法产生怀疑的主要原因。

这些文化的价值体系导致women过分凸显醒时的意识状态,而防堵了超常意识状态的发展(酒醉除外)。然而就经济成长而言,符合文化标准的意识状态虽然被证实为有效的,却导致我们对超常意识状态缺乏足够的认识。其他“未开化的”或传统的文化,虽然在物质生产商远不及我们富饶,可是对意识复杂度的认识却远超过我们。某些文化明确地教育它的子民有关意识转换的常识,以及达到这种状态的“技艺”——譬如南非的布西曼族(Bushmen)往往能透过舞蹈而进入出神状态,并且能利用这种状态进行治疗。

东方的宗教教诲之中早就包含了心理学的理论,而西方心理学也思索除了属于自己的宇宙论。这些东方传统心理学各拥有属于自己的宇宙论,不过这些宇宙论的妥当性并不是由经验科学的程序规则所决定的,而是一种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诠释体系。伯格与拉克曼(Berger&Luckmann)做了以下的观察:

因为心理学的理论就是社会定义现实的原理,它们那股引发现实的能力,便是它们与其他正统理论共通的特性……某种心理学一旦被社会确立(一旦被看成是对客观现实的正当诠释),就会以自己所诠释出的现象,强而有力地去实现自己的理论……心理学会制造出现实,然后又反过来成为自己查证的基础。

许多传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但包括人人熟知的醒时正常意识状态,还延伸到西方近年来踩认清的超常意识状态(对大部分的西方心理学家及一般人而言,这些状态时他们从未听过或经验过的,所以仍然是个谜)。举例而言,每一个东方灵修体系视为至善或生命前提的存在模式,却被近代心理学的典范阻绝于认知之外。不论你称之为“解脱”、“成佛”、“开悟”或“觉醒”,都无法在近代心理学之中找到相等的类别,但传统亚洲心理学典范,却能涵盖近代心理学的主要范畴及其他形式的意识状态。

譬如弗洛伊德认为痛苦是没有出路的,你只能忍受它;佛教心理学却提供了另类的选择:转变日常的意识状态,就能止息痛苦。一旦转化了所有正常存在向度的意识状态,便进入了“佛的次元”。正常的存在向度里充满了焦虑、需求和自大,如果能透过禅定而转化这些平庸的意识,便能止息烦恼而成就佛境。成佛乃是高层意识的整合,它高于近代发展心理学所提出的任何一个意识阶层。

佛教的发展纲要中最有趣的部分就是,它不但拓展了近代心理学对人类潜能所抱持的观念,还提供了改变知觉的详尽方法。譬如透过禅定——一种对注意力的操纵——就能进入超常意识状态,如果经过有系统的再教育,便能将注意力的习惯改变,令超常意识状态变成一种存在的属性。意识的结构及进行的程序一旦变成持续不断的超常状态,我们就不能再称之为超常意识状态,而应该称其为超常意识属性,因为超常意识的属性已经将平常的意识状态消融了。

虽然东方传统心理学及近代西方心理学有部分是重叠的——譬如它们都想理解人类苦难不可逃避的本质,也都对注意力的进程感兴趣——它们各自对不同领域及方法所进行的彻底探索,却往往是被对方所忽略或完全未触及的。譬如,精神分析学派在所谓“业力”的层次上进行过的思考,比起任何一个东方心理学派都要复杂得多。东方心理学派曾发展出一系列自动转入超常意识状态及安住于超常意识属性的方法,并因而建立起研究超常心智活动之外的现实的应用科学。然而在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体系里,超越心智之外的现实却早已被概念化,或是被理解成我们平常的意识状态。

我们甚至可以说,传记便是心理学的始祖,传统东方心理学与近代西方心理学在范型上的差异,反映出人类存在于世界的不同经验。精神分析思潮凸显了“现实的测试”的概念,但如果从意识状态的相对性来看,“现实”往往会被意识状态的范畴所局限。譬如,西方病理学认为,现实就是我们在醒时所觉察到的世界,并因而否定了其他意识状态所觉知到的现实。具有互补作用的东方病理学却认为,证悟实相和醒时的意识时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故而讲尘世摒弃为幻象。

东西方心理学如同任何一种科学的进化一样,如果想解决那些看似冲突的识见、典范或世界观,就必须结合起来共同酝酿出更高阶的阐释公式,以便理解比过往更形复杂也更落实的意识状态,以及被意识状态所局限的现实。每个人都必须认清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的“意识永远有更广泛的一面……”,如此才能对所有的心理学产生更豁达的认识。


来源:《超越自我之道》

本书是诸多超个人心理学专家的精粹作品集锦,包括肯恩·威尔伯、丹尼尔·戈尔曼、杰克·康菲尔德、查尔斯·塔特等人,汇集各家思想精华,予以分析、整理。内容涵盖有静坐禅修、清明梦、迷幻梦、濒死经验等超常意识经验。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各种自我探索、灵性成长的具体道路,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对治之道。超个人心理学是西方深度心理学与东方高度心理学的整合,而本书就是这条整合道理的思想精粹。

——胡因梦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心理学、实相与意识”的回应

野兽爱智慧 2014-03-10 23:05:47

胡因梦:本书是诸多超个人心理学专家的精粹作品集锦,包括肯恩·威尔伯、丹尼尔·戈尔曼、杰克·康菲尔德、查尔斯·塔特等人,汇集各家思想精华,予以分析、整理。内容涵盖有静坐禅修、清明梦、迷幻梦、濒死经验等超常意识经验。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各种自我探索、灵性成长的具体道路,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对治之道。超个人心理学是西方深度心理学与东方高度心理学的整合,而本书就是这条整合道理的思想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