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重生》书摘_破碎重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破碎重生 > 《破碎重生》书摘
Carrie Lin 破碎重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21 11:08:28

《破碎重生》书摘

当紧缩在花苞里终究比绽放更痛苦,时机就成熟了。

波斯诗人鲁米说:
破晓的微风有秘密要告诉你,
别回去睡。
你必须寻求你真正渴望的,
别回去睡。
人们在两个世界交接处的门口举步不定,
圆形的门敞开着,别回去睡。

波斯诗人鲁米:鼓声飘扬在空中,我的心也随之飘扬。节奏中有个声音在说,我知道你累了,但跟我来。就是这条路。

伟大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伯:“我们这趟冒险必不孤独,因为在我们之前,历代的英雄都已经走过。迷宫完全解开了,我们只需跟着英雄之路的线索,然后,在我们认为会找到令人厌恶的事物之处,我们将找到自我:在我们认为会“杀死”他人之处,我们将“杀死”自己:在我们认识向外旅行之处,我们会进入自己存在的中心:而在我们认为自己是独自一人之处,我们会与全世界在一起。”

爱因斯坦
一个问题无法被创造该问题的意识所解决

而人类最终会学到,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只有要求拥有自己的声音,才能听到他人真正的歌声。

你我所要做的,就是锻炼自己的感官。我们可以试着让脑中的噪声安静,倾听更深层的指示,然后不带恐惧地跃入表象之下。

鲁米
学习真实人类所知道的炼金术
当你接受你被给予的困难时
门就会敞开

人类行为最大的谜之一,就是我们会彼此孤立。在我们被误导的关于分离的认知中,我们假定其他人并未和我们共享类似的生命经验,以为自己的古怪、失败和渴望是独一无二的。

鲁米说:“当我们对彼此隐藏弱点时,双方都会想,她为何拥有一切?她的婚姻、工作、家庭怎么会如此美满?我到底是哪里不对劲?经年累月下来,成百上千次这一类的平凡互动隐约让我们感到自卑。当我们不分享心中的秘密伤痛——身为人类的正常困惑——伤痛就会变质,我们因为无人做伴所感受到的痛苦、恐惧与渴望,就会变成疏离、嫉妒与较量。”
  隐藏人性黑暗面的讽刺之处在于,我们的秘密其实根本不是秘密。当大家隐藏的是同样的故事,那怎么算是秘密?因此鲁米才会称之为“公开的秘密”。这几乎是个笑话——笑着承认每个人都有一个阴暗的自我,一个装模作样又易怒的双胞胎。真让人吃惊!就像你一样,我有时也很混蛋,会做出一些刻薄、卑劣的事情,心怀恶意,在应该积极的时候却没精打采地闲晃;就像你一样,我不知道生命是否有意义,担心并恐惧着我无法控制的事,并且时常觉得被莫名的渴望淹没了。尽管有这么多力量与天赋,我同样是个易受伤害、没有安全感的人,需要与人有所联结和安心的感觉。这是我想对你隐瞒的秘密,你对我也是这样,如此一来,我们对彼此都帮了倒忙。
  鲁米告诉我们,在接受被给予自己的困难时,门就会敞开。听起来很容易、很吸引人,其实很难,大多数人都是使尽一切巧妙的手段,用力敲打通往自由与幸福的门——一切手段,除了真正有用的那一种。你若想打开通往天堂的门,首先要从你秘密自我的门开始,让其他人瞥见真实的你,看看会怎么样。

你公开的秘密是很伟大的力量

伊丽莎白.莱瑟
我们都是一团盈亏,需要被敲开;而我们的错误与缺陷都是心的盔甲上的裂缝,透过这些裂缝,我们的本色才能显现。

极端的孤独就像毛毛虫所承受的那样,它把自己裹在茧里,展开漫长的蜕变过程,从虫蛹变成蝴蝶。而当过去已知的生命告终——当我们觉得当个毛毛虫并不真实,却还不知道应该变成什么时——我们似乎也要经历这样的时期。我们只知道某种更伟大的事物在召唤我们改变,虽然必须独自踏上旅程,而受苦是唯一的同伴,但很快地,我们就会变成蝴蝶,品尝到活着的喜悦。

有时我们必须翻遍灰烬,才能找到一点星点火花。——梅兹里齐的多伯
  
你若想破碎重生——若想追求更高层次的凤凰涅槃的过程——我会建议你抚养孩子。为人父母是一场笨拙却崇高的火焰之舞。当你养儿育女时,你爱上了一个不断变成另一个人的人,一个你知道终将离开你的人。然而大多数父母会说,他们对任何人的付出都不如对孩子的那么彻底。

正当你找到在摇椅上坐直着睡和换脏尿布的窍门时,你的孩子已经能够一觉到天亮,并且会有马桶,于是工作要求改变了。

等到你掌握了与正在发脾气的幼儿沟通的诀窍,并爱上他刚洗完澡那温暖、潮湿的味道时,他却扭着身子离开去上幼儿园了。现在,你得学习应付游戏日、社会研究报告与家长老师座谈会,然后是学校的喜剧演出与少棒赛、朋友与受伤的情感,以及在给他们自由与指引他们方向之间举棋不定。不久之后,他们成了青少年,而那是没有说明书的,你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不停面对困难的决定。最后,如果事情顺利,你得孩子会离开家,离开你,走向未来。

伊丽莎白.莱瑟
当孩子还是无助的婴儿时,我们给他全部的爱,当孩子长大成为自己时,就要把父母之爱降低99.9%。

几年前,我到耶路撒冷旅行。在那里,数世纪的光阴被层层堆积在石块中,街道则被切成一层一层的,随性地盘绕、转弯,分开又连接邻近地区、市场、清真寺、神殿与教堂。某天早上,在那个破碎的城市里,我独自坐在橄榄山脚下一道破旧的墙边。日子带着某种决心往前移动,那种决心来自有地方要去、有事情要做的人。宗教朝圣者互相推挤着进入圣城的大门;男男女女都要去工作、去菜市场;孩子们跑过他们身旁,赶着上学。我却无处可去。
我在耶路撒冷跟的那个旅行团很早就起床,照着规划好的路线走了,我留了下来。我已经无法再伪装成他们冒险行程的一部分——我不是来这里造访圣地,不是来走苦路、在西墙哭泣,也不是来唱诵阿拉的99个名字的。不,我来这里是为了拖延我要作的一个关于家庭生活的决定。我来耶路撒冷,只是因为带团的朋友很担心我在家里出事,担心到愿意帮我出旅费——我则很担心自己要飞越半个地球,来到一个跟我同样混乱的城市。现在我人在这里,但其实我的心还在纽约的家中,对我正在破碎的婚姻感到害怕与困惑。
漫游到被墙围住的老城深处,我来到一条古老的巷子,两旁排列着贩卖宗教工艺品给西方朝圣者的商店。通常我会避开这种店,我觉得做成刺绣的激励格言或绘上圣母玛利亚的大咖啡杯,跟跳蚤市场里看到的绒布猫王画像没什么差别。但我需要帮助,需要启发——就算是来自一个咖啡杯、一个刺绣枕头,或是猫王本人。
一家狭窄昏暗的小店吸引了我,于是我走了进去。地板上有一条波斯地毯凑成的拼布;墙上挂着小幅的画作,有些是圣人与先知,有些是高山与花朵。这是一家画廊吗?或是地毯店?礼品店?我无法分辨。在这个狭长房间的后面,有两个阿拉伯男人穿着白色长袍,坐在矮桌旁喝茶。其中一位是驼背的老人,另一位——也许是他儿子——看起来很神秘,双眼闪亮,黑色长发则如一匹被梳理整齐的马身上的鬃毛。过了一会儿,儿子放下茶,过来招呼我。他凝视着我,仿佛试图读取我心中的秘密(或我皮包的内容),然后以娴熟的英语说:“来,你会喜欢这幅画。”他牵着我的手,带我绕过一堆地毯,来到店的后方,靠近他父亲坐的位置。
老人站了起来,拖着脚步过来迎接我。他将右手放在心上,以传统伊斯兰教的方式低头致意。“你看。”老人指着墙上一幅小画说道。他碰触我的手臂,有如一位慈祥的祖父。“看到玫瑰了吗?”他让我面对那幅画,这样问道。画框是深色的木头制成的,画面上则是一个精致的玫瑰花苞,闪闪发光的浅色花瓣托住彼此,紧密地拥抱在一起。花的下方有一行题词:
当紧缩在花苞里终究比绽放更痛苦,时机就成熟了。
我读着那行字,突如其来的泪水刺痛了我的双眼。那两个人围着我,比较像保镖,而不是店员。我转过身避开他们,把脸藏在暗处,因为我怕那个老人若再对我展露一丝怜悯,我会在一家离家数千里之远的陌生人开的店里崩溃。
   “有什么问题吗?”长发男子问道。
   “没什么问题,”我说,“我很好。”
    “不,有什么地方不对劲。”那个人说,“你很痛苦。”
     “怎么说?”我怀疑但好奇地问道。他是想卖我画的骗子吗?还是我的心痛有那么明显,我的故事有那么容易看出来?我觉得自己毫无遮掩,仿佛那个长发男子是心灵的密探,完全洞悉我的婚姻、我的两个小孩,以及我丈夫跟我联手把我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的情况。
   “怎么说呢?”我又问了一次。我望着那两个人,他们也望着我,我们无声地站着,然后长发男子重复他说过的话:“你很痛苦。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问他,虽然我当然知道。
    “因为你害怕。”
   “害怕什么?”
   “害怕你自己。”那人把手放在胸前,轻拍他的心,说道,“你害怕去感受你真正的感觉,害怕去要你真正想要的。你想要什么?”
   “你是指这幅画?你认为我想要这幅画?”我问道,突然感到困惑,极度想远离地毯的气味,以及长发男子的咄咄逼人。“我不想买画。”我边说边朝门口走去。那个人跟着我到小店前面,直接站在我面前,抓起我的手,把它放在我胸口。
    “我不是指画,”他亲切地说,“我是指画中透露的信息。我的意思是,你的心就像那朵花。让它绽放,你想要的就在你自己的心中等着你。时机到了,愿阿拉保佑你。”然后他悄悄地回到黑暗中。
    我拉开店门,踏进明亮而忙乱的白日之中,穿过蜿蜒的街道,回到我住的旅馆。进房之后,虽然是气温华氏32度的中午,我还是泡了个澡。
     躺在浴缸里,那幅画下方的文字在我心中出现。不知为何,那个长发男子看进我的内在,说出了我痛苦的根源。我就像那朵玫瑰花苞,紧紧包住自己,害怕打开来。但时机已经到了,就算我的绽放要赌上一切,那个人说得还是没错:我该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我丈夫想要的、不是我认为我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我父母期望的,也不是社会认定好或坏的。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我该带着生命所有的危险与承诺,大胆地踏入它的丰饶之中。继续紧缩在花苞里无异于死亡,绽放的时候到了。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