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会吃,还要不焦虑_长寿的基因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健康 > 长寿的基因 > 要会吃,还要不焦虑
书评人林颐 长寿的基因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20 09:12:51

要会吃,还要不焦虑

庄子有言:“寿多辱。”此语有偏狭,但若放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境地里,于亲人、于自身的确有所负累。我们不但要“长寿”,还得是“健康长寿”。

    普世的道理,不管放在何处,都很适用。中国前贤有这样的警语,西方现代医学工作者对此也有体悟。 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博士普雷斯顿•埃斯特普,长期承担“个人基因组计划”老年医学项目,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长寿但心智退化的老人,他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有着直观的体验,“这些经验让我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个健康清明的大脑”。所以,他写了这本书,探讨“基因、饮食与心智长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向来就有“食疗”的说法。不过,西方文化可能原来更注重享受,不太重视饮食的健康之道,所以作者花了一些工夫,比较研究了几个国家人民的长寿年龄和饮食结构的关系,以此奠定理论的基础。

    日本人的生理寿命和心智寿命都居世界首位,其中冲绳居民又是日本人中寿命最长的。但作者发现,自1995年迄今的20年里,冲绳居民在长寿榜单上的位次不断下滑。据作者分析,冲绳人以前的饮食偏于清淡、自然,在吃饭前还会喝一碗用发酵食物做成的汤,但自从冲绳变成美军基地之后,西方快餐大规模涌入,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健康,证据之一是红肉摄入量数据的变化。美式快餐不利于健康的观点再次验证。

    有个论点让人惊讶:心智长寿达人都会进食更多的精制加工谷物。常见的健康理念一般推崇粗粮。而作者认为,全谷食物存在健康隐患。因为植物进化出来了一些保护谷物不受毒素和抗营养素等侵蚀和消化的物质,包括皂苷、植酸、凝集素和其他毒素,它们大多集中在谷物外层的麸皮、胚芽和外壳中,所以精制加工可以避免这些微量毒素在人体内的积累。

    作者激烈地批评了“铁”元素。“铁”在饮食中向来拥有好名声,尤其对生物氧化和造血功能有很好的功效,中国烹饪提倡用铁锅炒菜。但是,作者说:“铁,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他通过科学研究进一步指出,过量铁元素存在以下恶果:免疫力降低、代谢紊乱、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最新的研究表明,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阿尔茨海默病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致死疾病,而过量的铁元素摄入是造成这些恶疾的一个主要原因。

    作者的殷殷寄语体现了他的担忧。美国的大众健康跟他们的饮食结构大有关联,这也是作者作为医学专家着急改变的现实。当然,他并不是完全排斥铁,而是用激进醒目的姿态来提醒公众注意这方面的误区。我认为,过犹不及,望而生畏大可不必。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过分摄入,对于人体的系统运转肯定都是不好的。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铁元素来促进生长发育,但在年长的时候,铁元素有可能变得极具伤害性。关键就是掌握好量度,适时检测血清铁蛋白含量,如果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少吃点含铁食物吧。

    我们生活在食品恐慌的时代,很难保证吃到嘴里的东西的真正成分,这是有关食品安全的另一个重要话题。就我们可以选择的食物种类而言,我的看法是要抱着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聆听专家的意见。当世界越来越具有一种威胁性的外貌时,生活就成了锻炼、节食、药物、各种精神养生法、心理自我调节以及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健康和富足永无止境的追求。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变幻不定、甚至相互矛盾的营养建议。排除其中可能的利益因素,这不仅跟专家的见识和素养相关,也跟每个人具体的身体状况有关。

    如何避免被嘈杂的信息裹挟呢?很多人都有一种食物焦虑,这从朋友圈每天都能看见大量转播的各种饮食建议就可以看出。纠结于这种营养学的喧嚣,即使吃对了东西,就一定能拥有健康吗?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除了吃,它还关系到心理、文化和社会氛围等多种要素。

    应该吃什么,应该不吃什么?人体本身有一种自我调节,吐故纳新的功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要吃得太多,适可而止,相对较多地吃水果和蔬菜,我想这仍然是最通用的、最好的营养建议。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