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爱的人快乐_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 > 『爱』让爱的人快乐
列那☪ 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0-22 07:10:41

『爱』让爱的人快乐

看完,觉得自己是个病人。

以前没接触过这类的书,用了一下午时间翻完,而后尽力纯理性地拷问了现有的三观,猝不及防,发现本我人格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说,时而很理性时而任性,暴躁自大,低情商情感淡漠,不安全感爆棚,追求完美,工作和生活难以分开……而这些,如果不想办法解决掉,必定会成为一个隐患,说不定哪天就爆发出来,炸掉。

对于情感,以前很少去关注这些东西,只是一门心思想:现在挣的钱还不够多,还撑不起给人安全感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别人想要天上的月亮,我就得想法把宇宙飞船给造出来,甚至连月亮带回来后,那么大放在哪都得解决掉……

很多人他们不理解我这种焦虑,说我颠倒了角色。虽然偶尔我也会质疑,对哦,我是个妹子,应该是负责要月亮的。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焦虑。

我曾经将这种焦虑归因于自卑,但想想自己吃的好睡得香,即便受挫,几天自我洗脑后又会活蹦乱跳满血复活。虽然和同龄人横向对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至少我还算靠谱,就算长期处于放养状态,就算有些那啥啥的发小朋友,我也挺坚持底线长成了正直善良还算上进的妹子,没偏没歪没作的让爸妈头疼。甚至我还希望,如果科技能发展到自我能分裂成另外一个我就好了,因为我绝对会娶/嫁自己。毕竟辣么有底线,面对诱惑许诺很淡定,不渣,还辣么有责任心上进的人挺少的。呃,这好像不是什么自卑,说是自恋还差不多。

最近我在想,是不是应将此焦虑归因于原生家庭?比如说年少时父母的矛盾日常,让我觉得双方为掌控与依附的关系可能会减少矛盾关系的发生,也就是矛盾论中提到的,一件事要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件事才会顺利解决?再比如说,少年时期被我妈影响,啃过的各种书对三观的塑造,那些作者想传达的观念通过书中人物情节及结局展现出来,是否被我潜意识里定位为人就应该这样做这样想?再比如说,会不会是因为18岁前的教育中我爸参与较少,我才会在自己没觉察到的情况下塑造了部分男生性格?等等

不管如何,至少有一点我应该感谢爸妈,他们让我知道我从来都不缺爱。就算他们很忙,会吵架,把我一直放养,纵使我感情淡漠,我还是能通过他们最直白的话和行为知道他们很爱我,可以说这种爱牵制了我大多的行为。我会在跟发小们逃学看电影打游戏前1秒住脚,因为这种行为会让我妈失望;会很自觉地在出去玩之前报备,在报备的时间点准时到家;就算心情再差也控制自己,不口无遮拦地说些令人伤心的话……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反馈给他们的爱,但就知道这世上能寄托精神的人本来就没几个,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让爱的人更快乐,而不是让其痛苦。

想到为什么有人会爱到杀掉自己的爱人,以前的我会很理解甚至渴望这种行为(极端绝望的爱,只是想想灵魂都有些小颤抖呢),但现在我很不理解这种病态不成熟的爱——爱本来是共生变好的,为什么要做出极端的行为伤害别人呢?太不负责任了。

哎,写到这发现对已经认同的爱的人,自己三观蛮正能量,不仅没病,还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哈哈哈╰(●’◡’●)╮

但,还是要回到前面说的焦虑上。一是觉得自己能力还没达到,二是还没找到值得让我心甘情愿造飞船的人(至少他得会开飞船吧)。抛却这两点,就像本书里写的,共享甚至是寄托精神太难了,如果要做风险评估的话,任何一个风险评估师绝对不会建议你去做。毕竟自我行为甚至喜怒哀乐被别人操控的感觉真心不好受,简直就是一种病态,如果身处其中,你完全无法分裂出上帝视角去冷眼旁观你的行为。

毕竟人还都没进化到“不贪不嗔不痴”的境界。不要说什么不求回报的爱,都是假的,原本都是自私的动物,还学什么卫道士否认什么占有欲呢?

举个例子:假如你给人打电话如果别人没接,你脑袋里肯定一刹那会冒出很多想法。为什么不接我电话?
如果这个电话是给爸妈打的,你可能会想:哦有事。而后撂下电话该干嘛干嘛。
如果是给朋友打的,你可能会想:靠,竟然不接我电话,去哪儿浪了竟然不带我!
如果是给陌生人打的,估计你也没什么想法,无所谓。
可如果这电话是给你喜欢的人打的,估计就完蛋了:你内心戏会演得比莎士比亚都要厉害。

有所求,才会对回应有所期待。佛家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到这里想为什么有人会爱到杀掉自己的爱人的话,也不是不能理解。求不得嘛,付出和收获不对等。(其实想想蛮可怕的,双方都要承担那么大风险。万一一方粗线条没表现出等量的爱,万一一方还是追求极致的人,辣么严重的后果,摔!)算了,为什么要想这么多呢,因缘果报都是环环相扣的,做好今日就okay了。

书里还提到了“业力”和“释梦”,想到僧伽吒经里,初发心菩提萨埵释的三种梦境:“炽燃火聚”“水流垢浊不净”“自剃发”——这是几乎每个读此经的人都会梦到的三种梦境——我不知道如果按照本书作者心理学上的理性释梦,会解释为什么。

主角最后求到了佛,虽然我也读佛经,但是我却只信我自己心里造出来的符合我所有幻想的佛。这个佛可以是正统佛教里的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也可以是基督(不管是东正天主还是新教)的耶稣。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统的佛教路子,但就知道,尝试过这么多(仪轨,布施,冥想……)能真正让自己心灵成长的莫过于最简单地,端坐下来,念或者是抄写佛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贪衣服饮食一切乐具。不外求他人,只求己。

哎,写到这才发现,我简直不能更爱自己了 ╮(๑•́ ₃•̀๑)╭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