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题目起的很诱人,读起来书的内容更加贴切,读过之后才知道“感性之美与理性之华”
理性的看待爱、家庭和幸福已经非常难得了,这本书竟然用科学的方法在看待和解读,有点难以置信!爱本身是感性的,如何用如此客观又有科学道理的文字解释呢,也算一种新解了吧。书作者是理工科高材生,写的每一篇文字嫁接小说人物转述各种思维和观点,读起来总是不免对号入座:作者这到底是有几种身份呢?我身边的某某某不会就是那个作者说的那个人吧?他/她会不会像作者说的那样,单调、乏味又无聊,只是在我困惑的时间遇到这样一个挺逗的人而产生现在的感情呢?……读完之后,问题更多了;那些平时自我感觉是优势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被作者剖析的不成样子;那些自认为还不错的感受和感觉,在作者的文字分析看来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理性,就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待彼此的爱和情;而感性,是自欺欺人又不自知的享受那些个美好。你若读进去并思考了一些问题,作者也会宽慰不少吧。
看这本书是因为很多人推荐,很多人说感情和爱不能尽善尽美,也更不要强求……仿佛,爱情从来都不曾理性过。在《爱与性的实验报告》也多次用进化论和生物学知识阐述男女选择的诸多不同,但到底我们是要追求理性的绝对正确,还是要享受感性的心情愉悦?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看看福尔摩斯的故事。一般看福尔摩斯的人都在追求思维和逻辑层面的享受,极少有人对主人翁福尔摩斯有爱情方面的感悟(即使有,也是伪装,或者偏执的);作为一个近乎绝对理性的人,他也对感性的感情表现出绝无仅有的关心和关注。在第三季华生的婚礼上所阐述的那一段话,足以表达一个人在理性为主心里活动中对感性生活的向往。
这本书是在感性的故事里植入理性、科学的道理分析,读起来有时候会索然无味(理论大抵如此),有时候又激动不已(想着某个科学家对我辈微不足道的感情都有研究,那是一个激动啊);读完之后的感情复杂而不可知。好和坏是对每个读者最直白的思维植入,享受感性故事发展的时候,会接憧而至的是理论和科学的分析与解刨。之所以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展现,或许感情是没有办法分类的,即使理论界已经达到如此“无微不至”的科目细分,总还有丰富多彩的案例在不停的填补历史的空白。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思维;有多少总思维,变会产生多少种爱情的观念。读此一份报道,知识增加不少。
其实,家庭需要感性的认知,有时候无聊的废话因为有了感情而变得丰富多彩。所谓关心,无非是多问几句好不好;所谓关怀,无非是制造各种雪中送炭的场景。在理性的世界里,人一天要说80%以上的废话,要做90%以上的无用功…,如若拎不清这些细微的差别,读一读这本书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这本书让我明白,女性所需要的那些所谓的“一点点关心和一点点关注”,对男性来说不单单是废话、无用的无理取闹,或许真的是看透人心的有效透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