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否有个非分之请?”_我想要个孩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我想要个孩子 > “我能否有个非分之请?”
一度的微苏 我想要个孩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12-15 13:12:15

“我能否有个非分之请?”

“怀孕是一件非常性感的事”——Brad Pitt 的话被印在这本制作成畅销书模样的小册子背面,紧跟在Angelina Jolie 的荐言之后,她几天前恰好被曝又怀上了一对双胞胎。
怀孕确实十分性感,但仔细想想,用性感形容怀孕有些滑稽。何止性感,怀孕根本直接参与进完整的性过程,作为直接结果(虽非全部目的)顺理成章地给两具肉体交媾行为盖上个标记成功的戳。
就像播种下一粒预期会生长出粉色月季的小小种籽,浇水施肥,最终未必每朵都会开花。男人和女人的身体在此刻不再是罗曼蒂克的暗示,而回复到最原始的土壤和种子的象征。如同地球表面,浅绿是便于农耕的平原,黄褐是颗粒无收的沙漠。当一个女人发现全世界每天有37万婴儿降生,自己却是一片无辜、而又极度渴求留住花木的沙漠,将会是何种心情。
作者Judith Uyterlinde 是荷兰人,她在书里流露出的婚恋观念挺有意思。年轻时她像大多数新人类一样,自小接受家庭与学校或隐晦或开放的性教育,十六岁开始结交男友,十年间更换无数伴侣,对一夫一妻制嗤之以鼻,认为买房结婚这类事情只有古板守旧的中产阶级才会去做。但同居多年步入而立之年之后,对婚姻、家庭、自由和独立都有了新的审视。她决定结婚,买一幢大房子,生一个自己的孩子。
然而,问题在于这件性感的事就是找不上她,她的小月季始终开不了花。就像书里写的,人人都可以理解每六七对夫妇之中总会有一两个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生不了孩子,但事先谁都没有杞人忧天地把这事跟自己联系在一起。一步一步,像无数有过类似经历的夫妻一样,漫漫十数年间,她怀孕、流产、手术摘取坏死胚胎、做检查追根溯源、宫外孕、去除左输卵管、四次试管受精、最终仍是失败。期间,她做过不少荒唐事,因为荷尔蒙紊乱导致各种不良情绪。比如,养一棵“早生贵子树”,在床头摆上非洲保生娃娃,临睡前把护身符缠绕在手指间,跟咱们给观音娘娘磕头求保佑一回事儿,她也寄托偏方,上中国店铺涨红了脸探听一种传说中助孕的茶叶,甚至为了让受精卵顺利着床,想当然地倒立以拔苗助长。最后她大嚷:“为什么全世界最大的笨蛋像扔掉一顶帽子那样就能做的事,我们两个头脑复杂的知识分子却要费半天劲?”
身体似乎微缩为一只失去功能的子宫,生活全部重心集中于此,她的自信也日渐式微。为了重新寻获对自身的控制力,她纹身,一只跃出水面的海豚代替婴儿在她肩头长成,借此发泄对失去身体主控权的恐慌。亲友不经意的提问,比她年轻的女孩抢先怀孕,挺着大肚子的朋友来安慰受孕失败的她像一个恶意的揶揄,满世界好像都是大肚婆和新生儿,她经过否认、愤怒、悲伤,最终只能接受。
“左手量体温,右手填图表”,最完善的准备却不能达到最自然的结果。大多数女人懵懵懂懂按部就班生下自己的孩子,也有的企图突破男性加诸的母性神话,剪断怀孕与女性价值的必然纽带,作者也在不断的生殖实验中反省自己究竟是真正想要生个孩子,还是长期沉浸在对某件事物的追求中忘却了初衷,只是出于惯性的延续。
在书末,她彻底结束对人工受精抱有的幻想,略微提及收养了两个危地马拉的女儿。后记中有数页关于生育的数据与专业术语,附有读者来信。如她所说,她尽量把个人经验以娱乐性的方式记录下来,也许能成一本更深刻、痛苦、流连不去的严肃作品,但她最终写成的是这本轻松的小书。
也算是不错的阅读体验,尤其对特定人群会产生帮助和鼓励。她与丈夫的爱情起于他的一句问话:“我能否有个非分之请?”也许当上帝认为要个孩子是非分之请的时候,收养是一条安慰人心的好出路。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能否有个非分之请?””的回应

聚宝盆 2008-12-18 17:12:59

呵呵。。。就是啊。。。。所以还要自以为是下去呵。。。。

一度的微苏 2008-12-18 17:07:10

了解你的意思了。
我想,许多人都在探索活着的意义,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或许人跟人之间也大不一样。但是我相信,想与不想就是一种界分,也许思索会带来痛苦和困扰,但这也是我们完成生命课题的一部分。
你说许多人在并不自由的生命中“自以为是地去活”,“自以为是”在这句子里是贬义吧,但我倒觉得,探索的目的无非是寻找到一种足以说服自己的方式,也就是你说的让我们感觉过得好一些的方法,如果能够慢慢找到,并且遵循着去做,即使并非人人认同,只要自己能够一心一意地“自以为是”,与自我和解地过下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聚宝盆 2008-12-18 16:54:50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貌似不容易得到认同。。。

再说,人不能选择生,亦不能选择死。

截取生死间的过程,自以为是的去活。

还不是都能活得好。

他人强加干预的总是过多。

条条框框的限制约束亦摆脱不了。

某天,


就突然会觉得丧失意义


对所谓的标准或者成功感到羞愧


不是厌世


只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好过一点

一度的微苏 2008-12-18 16:38:45

我个人觉得,生与养,后者的恩德高于前者
怎么听起来有点大逆不道,哈哈

聚宝盆 2008-12-18 16:27:41

那么说,对于赐予生命的这行为,不必感恩了。。。对么。。。

一度的微苏 2008-12-18 13:49:39

呵呵,因为我不知道你问这个的意图在哪里,是有一点悲观主义还是怎样。我们不可能了解到婴儿在出生时的愿望,或者说他那时还不具备形成生死愿望的能力。但是婴儿会长大,如果有一天他对生活失去兴趣,却反而怪罪在出生这件事上,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聚宝盆 2008-12-18 13:13:52

我觉得它认为希望或是我可以叫它希望就生,反之,就不要随便的生。


我觉得我在说废话。。。


你有更好的答案么。。。

一度的微苏 2008-12-18 11:13:59

你觉得呢?

聚宝盆 2008-12-18 09:47:10

孩子希望被生出来么

一度的微苏 2008-12-16 16:18:16

如果你这句是疑问句,那么有许多不同的答案,最普遍的两个可以是“想生”,和“为什么要想为什么”。如果是反问句,那我只好说不非得生的。

聚宝盆 2008-12-15 14:49:08

为什么要生养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