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终于,终于有了一本书探讨黎巴嫩的复杂问题,揭示其复杂的真相!”这是美国中情局前官员杰克·赖斯对于本书的评价。看完本书,我总想起美剧《别对我撒谎》里面的一个故事。一个非洲黑人,在到处售卖自己的悲催经历,而其中的工作人员受聘于出版社要分析这个女人到底是在说真话还是编故事。分析的结果很有意思,故事是真的,人是假的,而当工作人员去质疑时,那个女的说,是的,那些故事是真的,但不是我的,我属于有钱人,所以才会英语,才会免于遭受种种磨难,但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一个故事去吸引人们注意到那里的不公。
我想,这本书也就是黎巴嫩所需要的一个人和一个故事。而如果更要具象的表达的话,那么还有一条被乱枪打中的围裙。而我也理解中情局前官员的意思,在美国,谈论中东问题是一个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而由于犹太人的影响力,导致了所谓的政治勒索,没有人会说以色列的坏话,没有人愿意知道事实。那么,中东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作者的答案是“因为多少年来互不宽容、思想狭隘和未能抓住的和平机会导致的阿以冲突,其实跟家庭冲突没有两样:由于谁也不肯做出必要的妥协,它一旦开始,有时就会无止无休”。这,或许是作为旁观者同时也是亲历者最大的感触吧。
当然,作者的经历或许没有战地玫瑰闾丘露薇那样辉煌,但她确实代表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真实状态,担心缺水、停电,还有各种流弹。我总觉得这种经历或许比战地记者更为磨人,因为记者只需要报道,而他们需要平静地生活。而作者有一段话是关于自己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离开的原因。那就是热爱自己所生活的“流域”(呃,我也不知道译者为什么用这个词),就如同龙卷风过后还有人回到南弗罗里达,洪水过后你还是会回去重建家园,而这种热爱,不是你能够依靠离开而断裂的。
这就像一直在泥淖中前进,你开始想着走完一段就好了,但当你已经习惯时,你已经忘记了泥淖的存在。你还是爱着你的生活、你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