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演讲的路径_演讲力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演讲力 > 人文演讲的路径
老爱书 演讲力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8-05 23:08:45

人文演讲的路径

演讲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将一个人的智慧结晶,最大限度的以最为直接、集中的方式传播给大众。《演讲力:从听众出发》实际上就是一本关于演讲的基础理论和技巧的集中化,之所以我会认为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人文演讲的路径,在于确实存在着一种没有什么人文性的演讲,而这种演讲在中国式常见的。中国的一些演讲实在让人很无奈,尤其是官方的演讲完全忽视听众的感受,可以说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毫无人文性。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远胜于我们,可能是因为国情不同所致,我们的给予民众演讲的机会太少了,加之很多竞争上缺乏演讲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终于西方国家出了很多优秀的演讲家,甚至可以说多半政治家都是演讲的高手。
《演讲力:从听众出发》实际上是一本美国的高等教育教材,在这里我不得不陷入反思,尽管我不愿意承认,美国根本不缺乏演讲的氛围,却仍旧能将演讲作为一门课来进行研究和总结,足可见这个国家对于演讲的重视。这本书可以说不仅仅是局限在演讲的教材,其中更多的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统计学等等,当然这与美国的大学教育的综合性强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演讲家确实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演讲更加的深入人心、令人信服。《演讲力:从听众出发》书名上就显示了对听众的重视即从听众出发,这就是说演讲的对象是听众,一旦没有了听众演讲也就是失败的了,反过来讲成功的演讲也就是对于听众的重视。听众感受的反映不仅能让演讲人的自信发生变化,更加能给予演讲人调整演讲内容和方式的信号。机缘巧合,我本人即经历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初我也是大环境塑造下的产物,别说演讲连在众人前讲话也是战战兢兢毫无自信,自高中时期一次机会全班前的公开故事会之后,我就不断地积极上台,最先变化的是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而后慢慢建立起来的则是演讲技巧。那么原因在哪呢?那就是当时我们班同学的整体反映,第一次是全班的哄堂大笑,第二次则是全班的热烈掌声,这就是听众感受的反映,第一次是大家对我没有自信的普通反映,但第二次的公开讲话受到的则是大家的鼓励,这种鼓励令我信心倍增。
《演讲力:从听众出发》告诉我们对待听众实际上就是一种对待沟通、信息输出的重视,演讲虽然不同于辩论那样“你来我往”,但很清楚的一点即演讲成功的标志是听众认真的吸收着演讲带来的重要信息。在我看来演讲必须要将听众的一切反应作为演讲中调整的依据,一些人在演讲中可能因为习惯、可能因为心理素质,总是不敢讲目光投向自己的听众,因此也就无法感受到自己演讲已经出现的不合适。就像书中对即兴演讲的评价,认为这种演讲才是最高层次的演讲,而这种演讲的模式更能将演讲者的真性情激发出来,也就是说它更能真实的反映出演讲者的所思所想,更可信。就我个人来讲是非常认同这一点的,我也非常喜欢即兴演讲,任何的演讲稿和设计好的台词都是有局限的,对于传播自己的真实的思维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
除了对于听众的重视,《演讲力:从听众出发》还全面的提及了演讲的技巧,类似声调、肢体、口音等对演讲整体的影响。在我看来,归纳出的就是三点“声、色、型”即声音、表情、动作,演讲者必须有感染力、煽动性,要能将听众带入自己的思维环境。在这里,我必须强调本书中引用了很多著名的政治演讲家的方式方法是对演讲的最大推力,任何名不见经传的演讲者要想有一定的基础和功底,观看那些人的演讲或是听他们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希特勒、列宁、丘吉尔、罗斯福等不分政治立场,仅就其演讲的感染力和技巧,都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就演讲的煽动性来讲,希特勒、列宁明显技高一筹,我认为这与其政治立场和激烈的政治意识形态有关系,那种政治理念有时会让人忘记理性,但正是这种激烈的感性才能造成那么大的煽动性;就演讲的感染力来讲,罗斯福、丘吉尔则不遑多让,他们更注重的是声音和内容的影响力,理性的成分更多、更有说服力。
演讲时人类的特权,但是我们现在在这些方面还差的很远,需要我们以更大的经历和行动来改变这样的现状,让演讲变成一项非常普遍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将其变成以人文为基础的活动。因为只有民众乐于开口、乐于演讲、乐于倾听演讲,才能真正将智慧普及与全社会,当然需要通过对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