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商业模式时代的衡平_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 > 新旧商业模式时代的衡平
Sofia 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3-25 09:03:53

新旧商业模式时代的衡平

文/Sofia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众号:岁月无声却有恒

PS. 去读一本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书,其目的不是为了批判,而是吸收。世间万物,相辅相成。除己之外的任何他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优点,却也反射自己的不足。从镜子中学习,不仅扬长,亦可完善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像一位朋友说的,最强有力的联盟不是来自朋友,而是来自曾经的敌人。

正文:

去年年底的时候(2016年10月7日),中国的舆论和学者们还在为各地网约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热烈讨论的时候,我的偶像——大洋彼岸的法学家波斯纳法官对“出租车行业协会伊利诺伊运送贸易协会诉芝加哥政府”案做出了判决。波斯纳法官认为网约车平台如Uber和Lyft等,不需要接受类似出租车的价格监管,司机也不需要获得出租车经营牌照。

波斯纳法官所写的判决书里有一段特别经典的话:“持有咖啡厅营业牌照并不意味着牌照持有人可以阻止一家茶馆开业。尽管这一牌照允许以特定方式在市场上展开经营,但持有牌照并不意味着有权在市场上排除竞争。专利权代表的是制造及销售专利产品的独家权利,而不是阻止竞争对手发明未侵权的替代产品,防止自己的利润受到损失。实际上,当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诞生时,通常的结果是老一代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式微甚至消失。如果老一代技术或商业模式获得宪法赋予的权利,将新生事物排除在自己的市场之外,那么经济发展可能停滞。我们可能就不会有出租车,而只有马车;不会有电话,而只有电报;不会有计算机,而只有计算尺。”

振聋发聩。

在波斯纳法官的价值判断中,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发展,这些利益超过某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

从这里,你们大概也可以看出,对波斯纳法官崇敬得五体投地的我,也是秉承同样的价值判断的。显然,我的观点与《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一书作者的观点,终极意义上来说,是相反的。但是,这种终极意义上相反的观点,并不妨碍我认同《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一书里的论据和部分观点。

在咱们中国,有一句极为粗俗的评语,“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依据《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一书的看法,空中食宿、网约车平台这些所谓的“共享经济”触怒大众的最首要的一点就是,所谓的“共享经济”,其真实的出发点并不是“共享”、“环保”,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是简单明了的“赚钱”,却偏偏要为自己的经济目的扯上一张人文的遮羞布。这种典型的“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行为让大众实在是看不过眼。

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却始终相信,在一个理性的市场里,等价交换是最基本的准则,这个世界上或许会有“捡漏”这一类的事情发生,但是绝不会是大概率的事件。

自私有制诞生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便是交换,用自己所有的去交换自己所没有的。任何一种经济模式,倘若没有交换作为基础,而只是单方的赠与付出,其最终必然走向灭亡。

我们假设一下。人们出于“共享”“分享”的本意,零报酬或者接受象征性的报酬,在途中搭载他人、提供便车,在自己家中接待陌生人,作为分享者,他们的所得(包括心理上的满足)可能远远低于付出。这种从经济学角度来算的“亏本”,一次两次尚可,如果次数多了,若非“不差钱”的慷慨之人,普通群众何以为继?更有甚者,一些别有企图之人在一些名胜之地以“免费搭载”为名行不齿之事。

既然名为“经济”,又怎能忽略市场的作用?你情我愿、平等交易,这才是经济之实。又何必去计较“真分享”还是“假分享”呢?希冀他人免费分享的人,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内心是不是存有吃免费午餐的企图?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正常的经济人所为,起码他们忽视了对方的劳动价值、服务价值以及耗费的财物价值。

更何况,从整体来看,分享经济,即便是有偿经济,最终惠泽的,也是我们芸芸大众。

以出租车为例。

在中国,没有滴滴、神州之前,出门不想乘坐公交或者地铁的话,只能选择站立街头挥手招停出租车。车资贵贱暂且不说。单说北京,冬季最冷时节、雨天是极难有空车的。为谁风雪立街边?瑟瑟风中。现在不一样了,app一点,大可在室内等到车来再出去,而且,心中确定,那车是来接自己的,无须在街边和人一窝蜂似的争抢一辆姗姗而来的出租车。

在欧洲,出租车是有固定搭乘地点的,你得先走到搭乘点,然后再排队等车。车几时来、来几辆、还需要排多久才能轮到自己,均是未知之数。而这种共享经济下的网约车则既可免除跋涉到出租车站的痛苦,又可节约等车时间。显然,还是这种共享经济的app方便。

诚然,共享经济的诞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譬如,正如《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一书中所披露的,有些房东收回出租房,将出租房改做短租的空中食宿,导致很多租客无家可归。像巴塞罗那这样的旅游城市,便利的租房,导致大批游客涌入,更带来了城市生态的失衡。

但是!请问:历史上的哪一次经济变革没有经历过利益的洗牌?哪一次工业革命没有带来过社会负效应?我们为弱者呼吁更适当的权利保护,并不意味着要牺牲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的福祉来强行留住旧经济的影子。 时代若想往前发展,社会必然会产生新旧经济的动荡。这个时候,除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进行调节外,更需要政府的干预。但是这种政府的干预,不是让政府假“调节”之名来保护所谓的既得利益者,而是保护弱者、弱势群体,以及创造并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

譬如,《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一书中提及的,纽约州对出租房屋的最短期限是有规定的——30天,而且,纽约州政府也采取了作为的态度——总检察长要求空中食宿提供住宿交易数据。

纽约州的这种举措,不仅可以保护房屋租赁关系中的弱者(也有可能是房东),也可以对空中食宿、对房东征收赋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至于效果如何,那是职能部门应当考虑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只讨论可行的方式。

而巴塞罗那的生活环境失衡,除了住宿这方面的调节,其实还有很多其他调节方式,例如对签证的控制。

十多年前,我在罗马求学的时候,原本打算暑假去巴塞罗那,但是订机票时发现罗马到巴塞罗那的往返机票需要近万元人民币,与北京到罗马的机票往返价格相差无几。在觉得票价昂贵的心理作用下,我改变了行程,去了巴黎。彼时,还没有空中食宿,但是巴塞罗那已然是一个热点旅游城市,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我去了巴黎。

经济学家张维迎2016年10月17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研讨会上,批评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网约车条款名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实则在保护既得利益者群体的利益。张维迎教授说:“我可以预言一下,网约车出来之后,其实已经宣告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死亡。因为它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价值继续存在。它现在还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维护少数既得利益。这不是出租车司机本身的既得利益。真正受到利益损害的是那些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的监管部门。”

因为垄断、因为特权所导致的劣等服务质量以及恶劣服务态度时,受损的是大众的利益,被保护的却是垄断方、拥有营业资格方的利益。在打破垄断、确保公平竞争环境方面,无疑市场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譬如,神州专车的司机会为你打开车门、提放行李,滴滴司机也会自主使用导航,出租车司机若不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即便是政策对其进行强行保护,也摆脱不了市场给予的式微的命运。

当新的经济形态出现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各种矛盾以及磨合。

套用一句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

倘若新的经济形态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其最终必然是被淘汰。这几年来,创业已然是一个寻常词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门槛。但是走进大众日常生活的,却是极少的一部分,譬如滴滴、途家,大部分的创业(包括大部分的共享经济的创业)不幸都以失败者的面目充当了创业成功率的悲壮分母。这些失败的分母,有些是被市场需求规律淘汰的,有些则是被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烧钱烧掉的,当然还有一些是被“政策”灭掉的。

《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一书对共享经济诟病的还有,共享经济的评分系统可能滋生寻租行为。例如,商品/服务提供方买好评,商品/服务购买方以差评为要挟换取对价的行为。《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的作者认为这种撒谎式的评分系统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则,对社区的建设起到了负面的效果。

是焉。我大淘宝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刷好评的行为。但是,在市场里交了足够的学费以后,很多消费者已经能够辨别出哪些好评是刷出来的。而且,淘宝平台给一些店铺提供了是否加入7天内无条件退换货承诺的选择。

滴滴,也在经过系统的计算之后,能够识别是否存在绕路行为,结账时为消费者提供选项——是否按照绕路扣除多余的费用,而不是等到消费者事后投诉时再做出被动回应。

说上面这两个例子,不是为了说明我华夏儿女如何聪慧,而是为了表示,一些看上去有瑕疵的地方,其实是可以改进的。你不改进,ok,没问题,但是会有其他的竞争者改进,这个时候,你就会被市场淘汰掉。

相反,就算是人为地垄断掉某个行业,就算没有这样的问题,也会有那样的问题。譬如说,我妈妈之前一直是出租车拥护者,原因很简单,她不会使用手机app约车,但是自从有一次她从北京南站打车过来,被出租车司机换了两张假币之后,她反而觉得手机支付可能更加安全。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有经济利益存在的地方,必然会有矛盾、会有问题。问题不是强制压制便能解决的。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积极的作为。无疑,年轻的共享经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对食宿、网约车服务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的保障;共享单车的停放;对兼职司机和房东的所得如何赋税;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便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有效的介入。

《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这本书的意义更多的则在于:警世、醒世,让读者们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非一同因为新的经济形式感到悲愤。

总之,恰如《古代法》作者亨利梅因说过的一句话:所谓进步中的社会,就是法律与社会的现实总是存在脱节,法律或者进步于社会现实,或者落后于社会现实,而人民的福祉与痛苦,完全由这两者的距离所决定。

新旧商业模式时代的衡平1

展开全文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