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本質_经济解释卷一: 科学说需求 (神州增订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经济解释卷一: 科学说需求 (神州增订版) > 經濟學本質
醍醐灌頂 经济解释卷一: 科学说需求 (神州增订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07 17:07:30

經濟學本質

      
       主流/新古典經濟學錯漏百出,張五常悉數修正革新,讓經濟學真正成為一門實證科學。多虧此公,我得以領略經濟學之精要,對經濟學的理解一日千里,不再懷疑經濟學的科學解釋力。此公乃三百載以來經濟學家之絕頂無疑。
 
  經濟學本質
 
       經濟學歸結為“價格理論”。“價格理論”歸結為“需求定律”。價格理論即“選擇理論”。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及社會現象的科學,而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是一種選擇,有選擇便有(機會)成本。成本是最高的代價。描述成本變化導致的行為變化便是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是說:【在其他局限不變的情況下,當人們為獲一物所要付出之代價(價格)下降,人們對該物之需求量必上升,毫無例外。】可能有讀者想到了“吉芬反論”。 In fact,吉芬品只可能存在于理論中和魯濱遜一人世界。越貴越買的吉芬品無法在市場上交易,社會競爭會把吉芬品淘汰!即使吉芬品真的存在,也要排除在經濟學之外,因為吉芬品違背了經濟學的基本假設--自私的假設,進而廢掉經濟學。還有些教材、專著大談非理性經濟學,,可笑之極也~
 
      由此可見,經濟學理論不難,但處理不易。世事複雜,局限千變萬化。因此,經濟學的關鍵及困難在於局限的處理。把所有的局限轉變闡釋為價格或代價的轉變,把所有約束競爭行為的安排處理為合約安排。經濟學的實驗室是真實的世界。局限轉變是真實世界的事,因而世事要知道得多。無法在象牙塔里透徹掌握經濟學。
 
 
 自私的詮釋
 
1、經濟學沒有無效率這回事
 
自私指人們會在局限下爭取效益最大化。因而經濟學沒有“無效率=市場失靈”這回事。因為“無效率/市場失靈”是說在局限下,人們本可以爭取利益最大化卻沒有爭取。

例如教科書說壟斷造成deadweight loss而無效率。死三角的存在是說消費者與生產者皆有利可圖而不圖。Is it possible? Impossible! 這違背了經濟學自私的假設,違背了人性,不可能出現。

死三角存在的隱含前提:只賣一個價,不限量。

榨取盈余方法有兩大類:沿著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榨取盈余或沿著生產者的邊際成本曲線提升擠迫。任一方法都能消除死三角。詳見卷三《受價與覓價》

無數經濟學家之所以大言不慚地談“無效率”,主要是因為他們漠視了一些局限,其中最重要的被漠視的局限是【交易(制度)費用】。新古典經濟學的尷尬可見一斑。
 
2、 自私的假設是否真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基於自私假設的理論能解釋人類行為。若人沒有在局限在爭取效益最大化,在競爭下會被淘汰。
 
3、 私有產權的選擇是自私的含義。若人的自私本性不變,取消私有產權的結果便是民不聊生!私有產權的清楚界定是價格準則成立的前提,【因而價格準則的成立也是自私的含義了】。
 
4、 自私帶來利,也帶來害。其利必大於害,否則人類早已滅亡。因自私,稀缺而引致競爭,競爭有約束,約束的競爭是合約安排。市價是唯一不會導致租值消散的競爭機制。但若決定市價的交易費用過大,私有制度下也會有非市場決策。私有產權界定得越清楚,非市場決策越難導致重大的分配轉變,對社會之害越低。
 
經濟學歸結為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之價:經濟學的局限條件【稀缺-競爭-產權-合約-交易費用-成本-代价-價格】同義,故可歸為需求定律的價格局限。沒有稀缺便無競爭,產權决定竞争胜负的游戏规则;资源使用的競爭一定要有约束,否则人类会灭亡,这些约束便是合約安排,故产权是一种约束竞争的合约安排。合約的制定需要交易费用(制度费用)。交易費用是成本,成本是價格(代价),故這幾個局限邏輯上同義。
 
需求定律之量:兩角度。一是意圖之物,反映人們主觀上對某物或行為的意願程度;二是“有質”之量和“委託”之量的劃分,使質的問題可以轉化為量的問題來處理。
 
 
小結:
 
經濟學歸結為需求曲綫向右下方傾斜,原因是:
 
1、需求曲綫向右下方傾斜包含了自私的假設,因為需求曲綫的形狀本身便是根據局限下爭取效益最大化的假設得來的。
2、局限條件可以轉變詮釋為需求定律的價格。
3、只要知道局限的邊際轉變,加上需求定律,便可解釋小到小販的討價還價行為大到宏觀經濟制度的運行變遷。經濟學的困難,在於局限的考察、掌握、量度。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