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读物——理解中国货币政策_货币的教训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货币的教训 > 进阶读物——理解中国货币政策
风雨净烟尘 货币的教训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2-14 20:12:35

进阶读物——理解中国货币政策

看书两遍,第一遍,足以五星。第二遍,四星。行文还是稍显啰嗦了。

第一部分,中国汇率是怎样形成的?

引入外汇交易市场,央行的多职责的内在冲突,不断大手购汇稳定汇率稳定注入流动性,又不断的对冲流动性稳定币值。在此期间,导致中国加息和加准回收的流动性又再一次的回到实体经济中。这为未来的通胀奠定了足够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流动性在不断的对冲,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高的流动性?

央行既然在不断的对冲流动性,据易纲说,以对冲80-90%的流动性,为什么还时会有通胀发生。以下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央行无日无之的干预汇率,有时滞的对冲货币,在此时间差之内,政府主导的投资冲动,运用高杠杆通过银行进行信用创造。

请注意,此时政府的投资主要以土地运作为主,征地成本低,市场化的收益高,类似于货币的发行。土地抵押借贷,从而使银行贷出存款,形成一波波的货币创造。

刘煜辉在《理解中国经济的逻辑》提及,理解中国经济过去十年的状况,关键是理解政府的行为。结合此书的论述,此言不虚。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

第三部分,如何解决通胀?

既然通胀是种货币现象,那么肯定是从货币着手,收紧货币,此法最根本。但是面临现实中巨大的货币存量,如何对冲。深化改革,推动资产市场化,激发货币需求。这种方法也不是一时可见效。因此最后就是在货币流通中截留货币,这就需要依赖政府。财政从紧,回收货币流动性。

第四部分,怎样才能以后不出现以上的状况?

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央行放弃稳定汇率的职责,引入其他资源来维护汇率稳定。汇率稳定也要求币值保持稳定,作为一种信用货币,主要的难度在于管理国家的欲望冲动。因此稳定的财政制度是货币文件的基础。

这部分的总结可直接阅读周老师的《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

第五部分,以上各种的总结和论述。看一遍即可,第二遍翻翻。

此书非常适合上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同学,周老师出于普及知识的缘故。通过不同的故事来论述同一种概念,不断加深对各种概念理解。和教科书上的知识对照比较,会加深自己对宏观经济的理解。

尽管不断重复,行文稍显啰嗦,但对像我这样的初学者,足够五星,不可不读。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