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资产_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 类别资产
ct_road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1-07 15:01:43

类别资产

对于耶鲁基金会,最早2004年就看评论说其投资对冲基金,纳闷保守古董的大学居然和神秘野蛮的对冲基金有瓜葛(当时对冲基金认识还停留在炸毁大桥怂恿罢工来拉高铜价之流)。2006年系统研究耶鲁基金会的历史,惊然发现国内大学年复一年竞相争取“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等名目的政府拨款之时,美国私立大学已经走上“校友捐款—投资挣钱”的独立办学循环,其中翘楚耶鲁基金会2006年资产规模已经高达180亿美元,最近5年平均每年10亿美元用作学校运营,占学校总体收入的40%。(参见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0701/t718749.htm)
 
耶鲁基金会的操盘手是1985年从华尔街转会而来David F Swensen,2011年Swensen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被广为传阅,当时囫囵吞枣浏览一通,所获甚微,近日回炉重读,恰逢病榻之上辗转思考,对其所谓资产配置略有感悟。
 
耶鲁基金会的成功在Swensen本人看来,除了择时、证券选择之外,主要是资产配置的不断创新。1985年Swensen接手耶鲁基金会之时,组合主要为65%美国股票+15%美国债券,与大学基金会同僚相比已经够激进的,当时更普遍的组合是65%甚至更多债券,而1987年股灾使大学基金会更加紧紧捏住债券。但Swensen从此至今持续的资产配置的创新,区别股票、债券传统资产,结合重组并购、VC创投、石油林木地产等新兴机会,挖掘出包括绝对收益、PE、实物资产等另类投资领域。耶鲁基金会的资产组合之另类,甚至让金融从业者也叹为观止,其2012年权益+固定收益仅为17.5%,而绝对收益、实物资产、PE的资产占比分别14.5%、30%、35%。

当然,并非成功投资都需要如此另类分散,极端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1995年1/4总资产集中在可口可乐一只股票,但是耶鲁能够驾驭各种另类资产,在资产配置的理解上自有独特之处。第一,类似我们所作的行业分析,明确各类资产的特点,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中,Swensen在各种资产的类别属性上浓墨重笔,而且不同类别资产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如股票除了详细评估股权风险溢价、通胀关系,还重点讨论高管与股东利益一致的公司治理,林木重点讨论被动环境的木材定价、通胀关系对价值影响,而房地产重点讨论主动管理能力对物业收益的提高。第二,类似我们所作的周期观察,对各类资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其认为资产类别的特点来源于内生性质,进而与组合需求相匹配。比如同样都是债券,如果投资目标是保证流动性的要求,应该选择美国长期国债而非高收益债券,在危机中高收益债券的致命缺陷是缺乏流动性,因此虽为债券投资,但投资实质名不副实。同样,流动性替代类别资产的研究重点也就在流动性的压力测试,收益排在远远的第二位置。再举一例,历史上为了分散地区风险,常常在国内股票+国外股票的组合,但是近年全球股票的联动性不断加强,通过买入海外股票分散国内股票的风险效果减弱,买入海外股票更应着眼收益性。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